位置:首页历史专题>迁海令

迁海令

迁海令

迁海令是清顺治 (1644—1683) 年间关于东南沿海各省人民内迁30—50里的诏令。清初,抗清主力在大陆遭削弱后,其余部集中于台湾和沿海各地,以郑成功部为主力。清政府为防止内地人民与沿海抗清军联系,顺治八年 (1651年) 开始海禁,十三年发布上谕,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贸易,犯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决,货物入官,犯人家产全部赏给告发人,地方文武官一律革职,从重治罪。

有关“迁海令”的历史故事

  • 迁海令简介 诏令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迁海令是清顺治 (1644—1683) 年间关于东南沿海各省人民内迁30—50里的诏令。清初,抗清主力在大陆遭削弱后,其余部集中于台湾和沿海各地,以郑成功部为主力。清政府为防止内地人民与沿海抗清军联系,顺治八年 (1651年) 开始海禁,十三年发布上谕,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贸易,犯禁者不论官民,一律

  • 清朝推出的迁海令指的是什么 和顺治朝海禁令区别在什么地方

    迁海令又名迁界令,是中国清朝政府为对付明朝遗臣郑成功在台湾的郑氏王朝,以断绝中国大陆沿海居民对其之接济的政策。 自宋明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航海贸易相当发达,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而清朝的迁海令却使得数百年来的航海成就。迁海令又名迁界令,是中国清朝政府为对付明朝遗臣郑成功在台湾

  • 迁海令在史书上是什么样的 清朝政府是怎么记载这件事情的

    史书记载康熙元年二月广东迁徙沿海居民,清廷派科尔坤、介山二大臣巡视海疆,“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康熙二年“华大人来巡边界,再迁其民”。康熙三年春月,续迁番禺、顺德、新会、东莞、香山五县沿海之民”。“初立界犹以为近也,再远之,又再远之,凡三

  • 清朝九大恶政之一的迁海令是怎么实施的 其命令是在哪一年开始的

    清朝九大恶政之一:《迁海令》郑成功死了,理应由长子郑经继位。由于儿子年幼,诸将公推郑成功的弟弟郑世袭(也叫郑袭)为护理,主持台湾事务。结果这小子心存野心,准备密谋自立。郑经闻讯后,立刻首先称王,并且调兵遣将,率先发难。郑世袭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被杀的落花流水,郑经平定内乱后,仍然善待自己的叔叔郑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