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专题>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侧都护萧嗣业、瀚海都督回纥婆闰,发唐兵及回纥骑兵万余人,从北道进击沙钵罗;又遣原西突厥酋长阿史那弥射及阿史那步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旧部,以为策应。唐高宗采纳右领军郎将薛仁贵的建议,令唐军将所得贺鲁俘获的泥孰部家属全部送还,并厚加赏赐,从而争取了泥孰部共击沙钵罗。苏定方军至曳咥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西,沙钵罗率其十姓兵10万人迎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苏定方令步兵持矛环据南原,自率骑兵列阵于北原。苏定方率骑兵乘势从敌侧后反击,大败沙钵罗军,追击30里,斩获数万人,杀其大首领都搭达干等200人。之后石国人诱擒沙钵罗,送交萧嗣业,西突厥遂亡。十二月,唐于其地置昆陵、濛池二都护府,分统其十姓各部。至此,唐统一了西突厥全境。

有关“唐灭西突厥之战”的历史故事

  • 唐灭西突厥之战简介 唐灭西突厥之战起因解析

    唐灭西突厥之战简介唐灭西突厥之战是发生于唐显庆二年,唐朝和西突厥之间的一场战争。唐灭西突厥之战简介中,有必要介绍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唐朝的将军苏定方和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他们在这次战役中率领各自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唐灭西突厥之战配图因为年代久远,关于唐灭西突厥之战简介的资料记载几经遗失,不够周详

  • 唐灭西突厥之战经过介绍 唐灭西突厥之战分析

    唐灭西突厥之战经过提到唐灭西突厥之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苏定方。此人为唐初大将,是唐灭西突厥之战经过中的灵魂人物,在显庆二年唐廷委派他做伊丽道行军总管,率领万名将士与突厥作战。他的策略攻守兼备、恩威并用,最终大获全胜。唐灭西突厥之战配图唐灭西突厥之战经过除了委派苏为大将,还委任了原西突厥

  • 唐灭西突厥之战经过 唐灭西突厥之战分析

    提到唐灭西突厥之战,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苏定方。此人为唐初大将,是唐灭西突厥之战经过中的灵魂人物,在显庆二年唐廷委派他做伊丽道行军总管,率领万名将士与突厥作战。他的策略攻守兼备、恩威并用,最终大获全胜。唐灭西突厥之战配图唐灭西突厥之战经过除了委派苏为大将,还委任了原西突厥酋长等俩人为安抚大

  • 唐灭西突厥之战的影响:如何评价唐灭西突厥之战

    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显庆二年(657),唐高宗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率军攻灭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部的战争。 此战,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及时反击,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大胜。西域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是唐西行商路的必经之地。唐征伐西突厥,平定西域,对保证丝绸之路的畅

  • 唐灭西突厥之战经过:唐军是如何攻灭西突厥的

    唐灭西突厥之战开战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唐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侧都护萧嗣业、瀚海都督回纥婆闰,发唐兵及回纥骑兵万余人,从北道进击沙钵罗;又遣原西突厥酋长、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及左屯卫大将军那史阿步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旧部,以为策应。十二月初一,苏定方

  • 唐灭西突厥之战起因:唐朝因何决定攻打西突厥

    唐贞观前期,西突厥可汗乙毗咄陆兵势强盛,独霸西域,发兵攻打唐伊州(今新疆哈密)。贞观十六年(642)九月,唐准备经略西域,打通西行的商路。命凉州都督都郭孝恪为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镇抚高昌,准备攻打龟兹。同月,郭孝恪率2000轻兵从乌骨出击,击败乙毗咄陆及其进围天山(今焉耆北)之处月、处密部,又乘胜攻

  • 唐灭西突厥之战简介:苏定方率军平定西突厥

    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日,唐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发唐兵与回纥兵万余人,从北道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又命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和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余众。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今阿尔泰山)北,击破处木昆部,其俟斤懒独禄等率万余帐归

  • 在唐灭西突厥之战中,苏定方怎么以五百人攻破西突厥?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并不是没有,但是很少,而今天介绍的唐朝名将苏定方就是其中之一。在唐灭西突厥之战中,苏定方以500士兵斩杀西突厥1500余人,令人赞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永徽六年(655年)五月十四日,苏定方随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即程咬金)征讨西突厥,被任命为前军

  • 唐灭西突厥之战是怎么回事?为大唐赢得了空前辽阔的版图

    唐显庆二年,李治派遣大将军苏定方率军攻灭西突厥,史称“唐灭西突厥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朝算得上我国古代实力最强的王朝,强大的表现之一便是拥有广阔的版图。那么大唐最大版图出现在哪个皇帝当政时期呢?既不是英明神武的天可汗唐太宗,也不是开创盛世的唐玄宗,而是在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