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样板戏
有关“样板戏”的历史故事
全民观影的“八大样板戏” 一代人挥之不去的回忆
样板戏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延安“戏剧改革”运动,歌剧《白毛女》即为延安时期首创,所以,样板戏是为贯彻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一个持续努力的高潮。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中,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
“样板戏”是一种什么样的戏剧?怎么评价“样板戏”?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样板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京剧“样板戏”曾被誉为“无产阶级文艺的排头兵”,它是带着强烈政治色彩的特定时代的产物,是在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汇集了无数京剧大师的心血的对京剧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它唱腔优美,舞台设计生动,给古老京剧带来了现代血液。样板戏以其紧凑的
文革这一时期虽然创排出了样板戏,但对于文艺界也是打击不可估量
“文革”是一段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对于文艺界来说是一个打击,这一点没有问题,但是也有人说这一时期不是创排出了革命现代戏吗?其实革命现代戏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创排了,并且首先就出现在戏曲界,像我们熟知的有沪剧《芦荡火种》、京剧《白毛女》和《节振国》等等,而到了“文革”时期则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开始推行“革命样板戏”
1967年5月23日,北京、上海散会怀念毛泽东的《正在延安文艺漫谈会上的发言》收表25周年,陈伯达以及戚本禹正在北京、姚文元正在上海收表发言,陈伯达正在发言中道***“一向脆持以及守卫毛主席的反动文艺线路。面击检察:汗青上的古天5月23日 她是挨头阵的。那多少年去,她用最年夜的勉力,正在戏剧、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