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学家刘向都有哪些作品?他的名言出自哪里

历史学家刘向都有哪些作品?他的名言出自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79 更新时间:2023/12/8 22:18:58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十几年,死时七十有二。

刘向刘歆

汉宣帝时期,十二岁的刘向就受父亲的荫庇,担任了辇郎一职,也就是给皇帝乘坐的车子引路的人。之后,刘向十八岁既冠,因为品行端正符合礼法,所以被拔擢为谏大夫。当时,宣帝学习武帝选拔青年才俊的儒生到身边,擅长文章的刘向共献上了赋颂几十篇。之后,他就担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

元帝继位,刘向受到太傅等大臣的举荐而升任宗正给事中。当时,朝中宦官和外戚掌权乱政成为祸患,刘向等人就商量对策,想要上书让皇帝罢免他们,可是消息泄露,几人受到惩罚,或下狱或免官,之后得到赦免释放。不过,刘向还是上书弹劾宦官外戚,所以遭到他们的怨恨和陷害,他再次被打入牢狱,并被免去官职贬为庶人,一直闲居在家。

十几年后,元帝驾崩成帝即位,原来的宦官和外戚已经倒台,刘向再次被用,他改名也是在此时。他先官任中郎,之后迁为光禄大夫。此时皇帝的舅舅等外戚又开始为祸朝政,以及皇陵修建花费浩大,于是刘向又多次上书,成帝虽然明白他的心意,嘉奖了他,但最终也没有采用建议。

后来,成帝见刘向的奏章叹惜悲伤,让他不要再写了,封他为中垒校尉。儿子刘歆在他死后也是担任这一职位。父子俩曾经一同奉命校对过皇家的藏书。

战国策刘向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历史著作。“策”就是策略,既是指战国时期游说各国的那些策士即纵横家,也是指他们的主张,该书记载的就是这些。该书非一人所作,文章的作者也大多不详,但可知的是西汉刘向把它编定为33篇,并定下这一书名。

《战国策》

《战国策》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的大约240年的历史,文章很多,编辑的人的名字也不详,甚至连文章的名称都有不少,比如《国策》、《国事》、《长书》等。西汉刘向,曾经和儿子刘歆奉皇帝之命校对皇家的藏书,他在其中找到不少关于纵横家的文章和书籍,发现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就自己编订成了这部《战国策》。后来被北宋文学家曾巩进行了校对和补充。

《战国策》按国别而分,共33卷,包括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国。虽然是历史著作,不过书中有许多记载并不可信,不如说是故事。此外,因为纵横家的思想与儒家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相悖,所以该书常被古代许多学者贬低和批判。

该书共有497篇文章,其中不乏名篇,比如《苏秦以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邹忌》一篇讲的战国时齐国的大臣邹忌通过问妻子、小妾和客人同样一个问题“吾与徐公孰美?”,知道了他们是偏爱、畏惧和有求于自己,并以此为证据向大王建议,使其虚心纳谏的故事。

新序刘向

《新序》是西汉刘向所编撰的一部历史故事类编,据说也是现存他的著作中最早的一部。其实刘向本人没有参与该书的创作,只是做了整理和编辑。

《新序》

《新序》中的内容基本都来自其他的书籍,主要是关于春秋战国诸子的传记史书,刘向只是从中取舍和挑选,或转述或照抄。刘向编该书是为了讽谏政治,因为他多次上书直谏都没有成效。所以这部书很能反映他在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比如德治、仁政、民本等。据说,他大约是在公元前25年把该书进献给当时在位的汉成帝。

原来有三十卷,不过大多失传,到北宋初年就只剩下十卷,后来当时的文学家曾巩通过搜集和整理,仍然合成了十卷。全书,共有166个条目,据说还有人从其他书籍资料里收集到了59个条目。

《新序》记载的历史故事主要是春秋时期的,十卷中只有最后一卷是汉代。该书的前五卷名字都是“杂事”;第六卷名为“刺奢”,即讽刺皇帝骄奢淫逸;第七卷名为“节士”,即赞扬有节操的人;第八卷名为“义勇”,即赞扬有义有勇的人;第九和十卷都名为“善谋”,即赞赏大臣的善谋。从卷名就可以看出,刘向编此书是希望统治者戒骄戒奢,并能重用贤才,听取意见。

成语“叶公好龙”的典故就出自《新序》的杂事五,说春秋时楚国的叶公喜欢龙,生活用品和居室里都雕刻着龙,可是当真龙来见他的时候又吓得逃走,可见他喜欢的只是像龙的东西。

刘向的名言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编撰了许多书籍,。他的作品和文章,时常出现一些极具道理又文采非常的话,流传后世成为了他的名言。

刘向的名言

比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就像药物,擅长读书可以医治人的愚笨。这句名言是旨在劝人好学,文字简单但发人深省。该句一般被认为出自刘向的《说苑》,不过在他的所有著作中都没有查到,所以具体作者和出处不明。

比如,“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也是一句旨在劝学的名言,意思是: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像日出的太阳那样有朝阳,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像正午的太阳那样光芒四射,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像点燃的蜡烛那样明亮。这句话以人的少年、壮年和老年作比,勉励世人一生都要好学读书。这句名言的确出自刘向的《说苑》。

比如,“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和善良的人住在一起,就像是进入开满兰花的房间,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了;和恶劣的人住在一起,就像是进入卖渍鱼的店铺,久了就闻不到臭味了。闻不到味道不是因为味道不在了,而是人与味道融为了一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似,旨在说明的是环境可以改变人的道理。这句名言也是出自刘向的《说苑》。

更多文章

  • 西汉经学家刘向编撰过专写给妇女的列女传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西汉经学家刘向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十几年,死时七十有二。刘向画像汉宣帝时期,十二岁的刘向就受父亲的荫庇,担任了辇郎一职,也就是给皇帝乘坐的车子引路的人。之后,刘向十八岁既冠,因为品行端正符合礼法,所以被拔擢为谏大夫。当时,宣帝学习武帝选拔青年才俊的儒生到身边

  • 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名言你都知道哪些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向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编撰了许多书籍,。他的作品和文章,时常出现一些极具道理又文采非常的话,流传后世成为了他的名言。比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就像药物,擅长读书可以医治人的愚笨。这句名言是旨在劝人好学,文字简单但发人深省。该句一般被认为出自刘向的《说苑》,不过在他的所有著作中都没有查

  • 南汉君主刘继兴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妃子叫猪,欲想当官,必先自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汉,刘继兴

    还不知道:南汉君主刘继兴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这天下总有分裂的时期,而且这朝代的转换也是非常的快,这五代十国的时候,只有有实力,地皮多,兵多将广的就可以当皇帝,那时候的地方那么多,这皇帝也是有好几个,这皇帝多了奇葩当然也会出来几个了,这五代十国时就出现了一

  • 刘继兴:南汉最变态的君主,把城内男子全部阉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继兴,五代十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继兴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南汉后主刘鋹原名刘继兴,南汉中宗刘晟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君主。此人庸懦无能,不会治国,好玩乐,好女色,常常淫戏于后宫,其中宠爱一名波斯女子,叫她"媚猪",而自称"萧闲大夫",把享乐无为演绎的淋漓尽致。刘鋹也是残忍之徒,常常

  • 徐湛之要被处死时,刘兴弟是怎么救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兴弟,晋朝

    你们知道徐湛之要被处死时,刘兴弟是怎么救他的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南朝的会稽宣长公主是宋武帝刘裕与结发妻子臧爱亲所生的嫡长女。臧爱亲嫁给刘裕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穷困潦倒,两人婚后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刘兴弟出生后没多久,刘裕就离家从军了,经过南征北战,一刀一枪的拼搏,刘

  • 纪信救主的故事的故事是怎么样的?纪信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刘邦,纪信

    很多人都不知道纪信是谁?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纪信是刘邦手下将领,曾跟随刘邦一统抗秦,并且还参与过鸿门宴。彭城一战后,项羽依靠少数兵力战胜了刘邦,这让刘邦感到有些不安,后来在荥阳城危难之际,纪信假冒成刘邦,被项羽降服,但刘邦算是逃过一劫。纪信救主的故事也是十分有名,据说纪信的样貌和身

  • 纪信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被项羽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纪信,秦朝

    纪信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国内,所有大一点的城市都有个城隍庙。那么,城隍是个什么东西呢?城隍是一座城池的守护之神,是冥界的地方官,相当于阳间的县长,他专门负责某一地区的阴间事务。所以,在古代新官到一个地方上任,必须先要到城隍庙斋宿,上任这天更需在城隍前完

  • 纪信:为救刘邦被项羽活活烧死,最后被奉为城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纪信,西汉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纪信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汉高祖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除了知人善任外,还在于他手下有很多忠于他的死士,这些死士曾经多次救刘邦于旦夕之间,才有了日后的汉高祖,而刘邦众多恩人之中,纪信应该算得上极其重要的一位。纪信,四川阆中人,生于秦朝末

  • 著名的大臣何武“何武断剑”的法制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何武

    《何武传》出自《汉书》,是第八十六卷、传五十六。该传记载的并非是何武一人的生平事迹,还包括同时期的王嘉和师丹,是这三人的合传。三人都是西汉同一时期的大臣,就篇幅而言,何武传最短,字数最少。何武,字君公,因为汉宣帝寻找人才而被召见。之后他学习《易经》,跟翟方进成为好友。翟方进后来年仅四十岁就成为了一朝

  • 西汉著名的大臣何武“何武断剑”的法制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何武

    《何武传》出自《汉书》,是第八十六卷、传五十六。该传记载的并非是何武一人的生平事迹,还包括同时期的王嘉和师丹,是这三人的合传。三人都是西汉同一时期的大臣,就篇幅而言,何武传最短,字数最少。何武,字君公,因为汉宣帝寻找人才而被召见。之后他学习《易经》,跟翟方进成为好友。翟方进后来年仅四十岁就成为了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