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项羽自刎后惨遭分尸 尸首被带走领赏!

揭秘:项羽自刎后惨遭分尸 尸首被带走领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511 更新时间:2024/2/13 16:00:29

本文转载人民网,摘自:《人民文摘》(2014年第10期),作者:王文剑,原题为:《项羽的最后时刻》

汉四年(公元前200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的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支持不下去了,却是刘邦要主动求和呢?按照史书记载,原因很简单,项羽手上有刘邦需要的人,这就是吕太公和吕雉。在以前的战争岁月,刘邦曾两次去沛县接家里人,但只把儿女找到了,老爹和老婆都被项羽抓了。现在刘邦要把两人换回来。刘邦在自己取得巨大战略优势的情况下,愿意以鸿沟为分界线,和项羽平分天下。这也许再一次说明,刘邦其实是一个很看重家人、亲情的人。

网络配图

从这个约定看,项羽独霸天下是不可能了。虽然表面上看,是刘邦主动找项羽的,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实际上,是项羽签下了城下之盟。项羽和刘邦签完约,把刘太公和吕雉还给刘邦,他就撤兵了。虽然他撤兵了,但也没逃过刘邦的追杀。在张良的怂恿下,刘邦率领大军,尾随项羽而来。汉六年十月,项羽沿着鸿沟向荥阳的东南方向撤军。这时候,彭城已经被刘邦的部队占领,他不可能再向东回彭城了,只能向着江东的方向奔命。

到达阳夏这个地方时,项羽的大军被汉军追上。在《樊哙列传》中,记载了“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汉军取得了一个小胜利。楚军继续南撤,到达固陵后,楚军反击,汉军则被打得大败。按照史书记载,刘邦被打败的原因是,韩信和彭越的援兵没有到达。当然,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楚军急了,搞了一个绝地反击。

汉军无法打败楚军,没办法,只能筑起高垒,和楚军对峙。这时候,张良对刘邦说:“就这么对峙也不是办法,你应该赶快给韩信和彭越分封土地,让他们死心塌地地和你一起打项羽。”当时,彭越名义上还是魏国的国相,韩信虽然是齐王了,但以前我们说了,韩信这个齐王的封地还没有确定。为了让这两个大佬出兵帮助自己,刘邦封彭越为梁王,并明确了他们的封地。

韩信和彭越这两人看到真实的好处送上门了。大概是因为他们缺乏可以用来造反的基本团队,所控制的嫡系也不多。此时,项羽败势已现,以前希望用项羽牵制刘邦的可能性不存在了。如果这时候不跟着刘邦,一旦刘邦打败项羽,必然不会放过他们,想到此,这两人接到封王的文书后,马上带兵,前来支援刘邦。

之后,项羽的楚军继续向南到达陈县,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淮阳县。在这里,刘邦汇集各路大军,进攻项羽。具体地点,史书说是在陈下,也就是陈县城墙以外。按常理推断,应该是在陈县以东,因为鸿沟是在陈县以东的,项羽是沿着鸿沟以东南下的。

垓下之战拉开序幕。可是,至今,这么著名的战役,究竟发生在哪里,却众说纷纭。

《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黥布列传》《彭越列传》均记载是在垓下会攻项羽。可是,根据《靳歙列传》的记载是,“还击项籍陈下,破之”。《樊哙列传》记载:“围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滕公列传》记载,“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灌婴列传》记载:“从击项籍军于陈下。”对这些一线的战将记载,从未提到过垓下这个地方。

网络配图

按照传统的看法是,垓下在安徽省灵璧县境内。既然如此,那么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各路人马会攻项羽的时候,打了两次大战,第一次是陈下之战,最后的决定性战役是垓下之战。这么说,表面上是可以讲得通的,但如果细分析,却好像也说不过去。

第一原因是,刘邦等统帅级人物不可能和一线作战将领分别打两次战役。既然说打了两次大战,为什么在刘邦、项羽、韩信、黥布、彭越的列传中都未提到“陈下”,难道说在陈下和项羽作战的仅仅是樊哙、靳歙、夏侯婴等将领么?刘邦、韩信等统帅们都没来吗?显然,说在陈下之战中,没有统帅,只有将领,是完全讲不通的。更何况,《史记》记载中级将领的作战,很多都是从战功簿上摘抄的,可信度可能更高一些。

第二原因是,项羽很难突破在陈下的汉军包围圈。学者辛德勇认为,当时项羽实际上已经被汉军包围在了陈县附近。英布以前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后来叛变,投靠刘邦。早在汉四年七月,刘邦立英布为淮南王,之后,英布利用自己在九江国的旧势力,一直在搞一些策反和瓦解工作。汉六年十一月,刘贾渡过淮河,围困了寿春,派人诱降了在那里镇守的楚国大司马周殷,英布大概同时也来到这里,周殷带着英布原来的部署,和英布、刘贾北上围攻项羽,在路上屠灭了城父(在今天涡阳县以北)。这么看,从地图上看,项羽如果从陈下之战结束后,向西南跑到灵璧县的垓下,要经过城父这个地方。显然,这里已经是汉军的地盘,如果从这里经过,应该有人阻击,但《史记》里并没有记载在这条路上发生过阻击战。也就是说,项羽很难从陈下这个地方率领大军撤出了。

如果项羽率领小部队从这里杀出去还是有可能的,毕竟人少,汉军即使想阻击,也不容易找到他们的行军路线。可是带领10万之众,向西南撤军,不发生激战是很难说得通的。因此,也许所谓的陈下之战就是垓下之战了,或许可以理解,垓下就是在陈县附近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

当刘邦大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或者说陈下,项羽在这里上演了“霸王别姬”,至今让人喟叹。大家非常熟悉“霸王别姬”。根据《项羽本纪》的记载,在被围困后,一天晚上,项羽听到外面到处都在唱楚歌,大吃一惊,就问:“汉军已经把楚地都攻占了吗,为什么汉军中有这么多楚人呢?当时,项羽脑子里已经充满了绝望,身心疲惫,听见楚歌,就认为刘邦尽占楚地,有点惊魂失魄的意思。其实,刘邦军队中有很多楚军,也没啥奇怪的,刘邦本人就是楚国人,南征北战期间,他的基本班底里楚国人肯定不少,再说了,这么多年征战,从项羽那里投降过去的人也不会少。项羽应该知道这些,听到楚歌就吃惊,有点小题大做。

网络配图

大概是因为受到楚歌的影响,他的心情极为苦闷,夜里起来,就让虞姬跳舞,自己在一旁唱了一首短歌。在一天夜里,他趁着夜色,率领800骑兵,向南,渡过淮河,向江东逃跑了。过淮河后,所率领的人马减少到了100多人。但走到阴陵县这个地方,他迷路了,问一个老汉,老汉给他指的路,让他往西走,使他陷入泥沼之中。等他折回来向东时,在东城被汉军数千人包围。按照常规理解,东城就在今天安徽定远县境内。我们理解项羽在东城被包围,可不是在东城的县城里,应该是在东城县域某个地方,也许是偏南距离长江比较近的某个地域。

项羽晚上突围的时候,汉军不知道,天明后,才发觉有一支骑兵向南跑了。刘邦派灌婴带着5000骑兵追击。等到了东城,把项羽围在了一个小山包上了。《汉书》记载:这个小山包就是溃山。这个名字大概也和项羽从这里突围有关系。当时,他派身边仅存的28个骑兵,分成四队从四个方向突围。按照《史记》记载:项羽这么做之前,还说要斩将夺旗,发誓必杀汉军一个将领,以证明自己失败不是自己无能,而是老天亡他。后来还真成功了。有些研究者,比如学者冯其庸认为,项羽在东城就没走成,最后在这里自杀。有些人认为,他这次突围还是成功了,到了长江边,准备过江。

按照《史记》记载是这样的。可是,《史记》对项羽在江边说的话,记录得真真切切,一个疑问出来,谁在当场做了记录呢?按照正常理解,汉军围上来后,项羽自刎,其他部属也都应该被杀,既然被杀,项羽临死前说了什么,谁知道呢?是不是后世人按照项羽的性格和当时的处境杜撰的呢?这个可能是有的。

最后,项羽走投无路,自刎而死,汉将王翳得了项羽的头颅,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到项羽身体的一部分,这些人拿着项羽尸身的一部分,回去后因此都被封了侯。也就是说,项羽虽然是自刎而死,但他的尸体被肢解了。

大英雄项羽谢幕了,留给我们千年的想象、遗憾和话题。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的千古之谜:疑是项羽火烧兵马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

    人类最重要的考古遗存之一,陕西西安秦始皇陵的考古进程一直为世人所瞩目。2009年6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三年的艰苦发掘出土了大量陶俑、珍贵器物以及遗迹。同时,在对兵马俑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被严重毁坏的痕迹。而破碎的陶俑和陶马更说明这里曾经遭受过一场劫难。那么,

  • 揭秘:项羽为何败于刘邦这个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

    秦始皇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可惜秦朝在秦始皇死后不久就开始走向了灭亡。一时间天下豪杰并起,其中最著名的就项羽和刘邦。项羽与刘邦开展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后项羽兵败,在乌江自刎而死,以刘邦的胜利结束了这场战争。项羽本来是可以轻而易举就杀死刘邦的,从而避免了这场战争的,但是由于错信了项伯父子

  • 揭秘项羽一心求死不过乌江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

    鸿沟议和后,项羽准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是刘邦却单方面撕毁合约,联合其他诸侯向项羽发起了全力一击,在刘邦的围剿下,项羽兵败垓下,逃至乌江,他本来可以渡过乌江,伺机东山再起,然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项羽最终却选择了自刎,纵览项羽辉煌而短暂的一生,他身上那种战无不胜,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精神给后人留下

  • 揭秘:其实项羽并非不愿过江东 而是过不去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

    千百年来所谓的“乌江自刎”让后世英雄为项羽无穷可惜。然而项羽毕竟是“不愿过江东”照旧无法过江东?假如说项羽是因为“厚黑学”没学到位,为了体面与名声而不愿渡江,那么其实是小瞧了项羽。据记录,鸿门宴后,项羽仅因秦人发了几句怨言就要了人家的命,“,之后又违反当初的誓言,废黜了先前拥立的“义帝”,大分全国。

  • 刘邦和项羽的区别在哪:是性格还是外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和项羽

    秦朝末年,社会动荡,此时民间反秦势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支队伍,即刘邦立汉王继承项梁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以及项羽继项梁之后领头的楚兵,分别于河汉河北推翻秦朝统治,于是二者相争,即称之为楚汉战争。起初刘邦的势力大不如楚,无论是抗秦或是楚汉相争,项羽几乎百战百胜,而刘邦丝毫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唯有一点,助其

  • 揭秘:项羽自刎而死后为何尸体仍被肢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

    在汉四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了,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

  • 秦将王离:巨鹿之战唯一与项羽平分秋色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将王离

    秦将王离,不知何年生与死,秦朝杰出将军王贲的儿子、王翦的孙儿。在名将风范世家的熏陶下,王离也是秦朝杰出的将军。在建立军功后被封为武城候,继任父亲王贲的将军之职。公元前219年,嬴政征服六国,统一天下,建立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王朝,创立皇帝名号,成为秦始皇。秦始皇征服六国之处,民心还尚未稳定。为了安抚百

  • 被称为三国霸王项羽的孙策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策

    在历史长河中,与蜀、魏并称三国的吴国,它的统治者是孙氏一族的孙权,而孙策是孙权同父同母的哥哥。孙策的父亲孙坚的长子,其母为吴氏,舅父吴景曾为丹阳太守。孙氏一族在没有成立吴国之前,族长孙坚是长沙太守,因此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称帝后,追谥其为长沙恒王。孙策的一生,说实话,没有多少享受,却有很多拼搏。在他1

  • 刘邦项羽究竟谁被抹黑:也许都没有黑彼此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项羽

    我们现在对于刘邦和项羽的认识,多来自与汉武朝的《史记》。而在《史记》中作者司马迁明显是同情项羽的。就刘邦和项羽两人非要说谁被抹黑的话,也应该是刘邦被抹黑吧。仔细读读《高祖》《项羽》两篇本纪,这种情感的倾向是很明显的。网络配图《史记》不是汉朝官方修撰的史书,所谓“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我赞成),在司

  • 盘点:楚霸王项羽麾下的五员大将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项羽

    楚霸王项羽骁勇善战,雄霸一时。当然楚霸王天生神勇不假,但孤掌难鸣不是,一代伟大的领袖,肯定是要有大批的人才辅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项羽身边的,能人良将。网络配图1.龙且龙且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同手足。每次做战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深得项羽器重。他在平定三秦,彭城之战和平叛英布的叛乱中均取到举足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