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蒯通劝韩信割据一方韩信为什么没听?韩信有拥兵自重的能力吗?

蒯通劝韩信割据一方韩信为什么没听?韩信有拥兵自重的能力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887 更新时间:2023/12/22 22:58:06

蒯通韩信割据一方韩信为什么没听?韩信有拥兵自重的能力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以带兵作战能力来说,从秦末到汉朝这段时间,应该是没有能打过韩信的,韩信堪称是军事奇才,也就项羽能跟他有一拼,但是最终项羽也成了他的手下败将。

如果韩信在适当的时机反刘邦,刘邦也许败在楚汉战争中了,但是韩信的格局在那了,没有夺取天下的志气,这是韩信和项羽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武夫想夺天下,不会耍流氓可不行。

据说秦始皇东巡的时候,项羽和刘邦都看到了秦始皇华丽的车盖,这个时候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

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

这就是气魄,当然项羽是有气魄,没有志气,他的志气就是想要秦始皇华丽的车盖,在打下咸阳的时候,项羽竟然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韩信没有项羽一样的气魄,更没有刘邦的格局。

韩信是平民出身,在当时混的最差,刘邦是小吏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而项羽是贵族,起点就比韩信高。

因此韩信经常寄人篱下,最后还有了胯下之辱这个成语,总之,在逆境中磨炼了韩信的意志,其实也磨去了棱角,这使韩信明显不能够与刘邦和项羽一样,一心要夺得天下。

韩信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选择自己带兵造反,可能是韩信压根就没有想过自己去当一个王,刚开始跟随项梁,项梁死后就跟随项羽,大概是因为出身上的差距,项羽十分看不起韩信,对于韩信的建议也并没有采纳,最后投奔了刘邦,结果在刘邦的帐下也没有受到重用,甚至在刘邦入汉中的时候还要跑,于是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我们都能够想到,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这一追,也许韩信以后也就是个无名之辈了。

萧何在向刘邦做背书的时候说,如果你要做汉中王,那用不上韩信,如果你要做天下的王,就需要韩信的辅佐,萧何看人很准,基本看到了韩信的定位,那就是作为刘邦的辅佐人才。

刘邦是怎么用韩信的呢?拜韩信为大将,暗度陈仓,然后将很多的军队交给韩信去带,在韩信的率领下,刘邦一路攻城略地,先后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平定整个北方,对项羽实施了包围计划。

在公元前202年是关键的一年,当时刘邦趁楚军疲惫开始对楚军发动战略攻击,并且约定韩信和彭越从北方南下合围楚军,结果是刘邦追着项羽打,韩信和彭越不为所动,结果项羽一个反杀,给刘邦好顿胖揍。

这个时候,韩信如果能够拥兵自立,至少可以占据半边天,这明显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把刘邦愁的,当时张良给刘邦献了计策划陈(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

并且将这场战役交给韩信来指挥,最后打败项羽,成就了刘邦的帝王之业。在刘邦和项羽决战的时候,韩信如果自立,三分天下,或者四分天下之一都是可能的。

但是刘邦只用了一块地就让韩信死心塌地了,说明韩信的格局不行,没有容纳天下的雄心壮志。

等到刘邦平定天下开始搞异姓王的时候,有人就劝韩信造反,韩信不听,最后被刘邦罢了兵权,其实这个时候韩信即使想要造反,大势已去,成功的概率已经很渺茫了。

这一点从刘邦和韩信的谈话也能看出来,刘邦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这就是“多多益善”这个成语的由来。

刘邦然后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从这个谈话中可以看出,韩信的确没有统御天下的本领,带兵打仗和成为帝王压根就是两码事。

韩信临死的时候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

蒯通的建议就是在刘邦和项羽决战时,让韩信按兵不动,然后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实这也是韩信最好的机会,结果韩信却说,刘邦待他恩重如山,不能忘恩负义,最后坐失良机。

从这里,我们再次能够看出,韩信是有过拥兵自立,或者打败刘邦的机会的,只不过他以妇人之仁没有这样做,最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标签: 汉朝韩信

更多文章

  • 李傕简介 李傕怎么读 揭秘李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傕

    李傕原本就是董卓的部下,性格奸诈狡黠,但是却善于用兵,也很喜欢鬼神之术。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杀死之后,李傕就迅速崛起成为了军阀,还一度控制着汉献帝把持朝政,那么李傕是怎么上位成功的呢,董卓的生平是在怎么样的呢,董卓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李傕简介李傕,“傕”念jué,也有说读音是“què的。李傕是三国时期著

  • 一夫当关的吕布为何会败给李傕和郭汜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布

    东汉末年的吕布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亲手杀了董卓却被李傕和郭汜给打败了,后仓皇出逃长安城。如果说曹操击败了吕布,那是因为曹操是著名的军事家,但为什么吕布会败给李傕和郭汜呢?网络配图董卓作乱,群臣束手无策,后来,司徒王允说服吕布,和吕布一起联合,吕布杀掉了董卓,但随后吕布就被董卓的部将李傕和郭汜击

  • 李傕与樊稠因利益结合也因利益而分崩离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傕与樊稠

    李傕,字稚然,是今陕西省耀县人,三国时期的权臣,但是在三国那个群雄蜂起,互相残杀的年代,李傕的风光只是维持了短短的七年,从李傕公元192年杀死王允,逼走吕布到公元198年四月份兵败被杀在这短短的几年内李傕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虽然曾经权倾朝野,但是也死无完尸,死后头颅被汉献帝吊在城门示众。李傕不仅仅是董

  • 夺取长安的郭汜为什么会跟李傕翻脸?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郭汜,三国

    大家好,说起郭汜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熟读三国的人肯定都知道郭汜和李傕的名字,这俩大老粗趁着朝廷局势不稳,夺取了长安,俘获了汉献帝,但是不懂得治国理念,把好端端的长安城搞的一塌糊涂,数百万的难民离家失所,投靠了别的诸侯,郭汜等人偷鸡不成蚀把米,想着利用汉献帝的名义敛财,结果就连汉献帝也逃了出去

  • 汉献帝为什么会那么痛恨李傕?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献帝,汉朝

    大家好,说起李傕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熟读三国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三国的前期和中期的主线,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先是被董卓挟持,后又落入了曹操的手中,作为一代帝王,却不得不受他人操控,成为一具名副其实的傀儡,汉献帝刘协可以算得上是三国中最悲情的人物之一了。而作为一个悲情角色,刘协的内心无疑是

  • 西凉军将领李傕,为什么会带兵祸乱长安?他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傕,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傕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傕是东汉末年西凉地界的一位领军将领,他在董卓的手下当差,是董卓十分得力的干将,深受董卓的信任和喜爱。李傕拥有勇猛的武力,善于统领军队的士兵,当时有人认为他的作战能力比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还要强。李傕跟随董卓来到长安,由于董卓把持

  • 汉献帝为何千方百计逃离长安?李傕郭汜发生激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献帝,李傕,董卓,

    汉献帝作为汉朝最后一任帝王,享受了寻常人不能享受的富贵,却也承受了寻常人不能承受的屈辱。在其五十四年的人生中,经历了何进之变,董卓之乱,郭李之乱,颠沛流离十多年之后,曹操来到了身边。本以为到达许都,可以重新恢复汉帝的风光,可谁料刚出狼

  • 解密:李傕郭汜为何能扰乱后董卓时期的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傕,郭汜,董卓,

    东汉末年,董卓废了汉少帝刘辩,立了刘协为皇帝。自己独揽大权,董卓残暴不仁,鸩杀了太后和汉少帝,又惨无人道的杀戮人民,激起了天下民愤。后来董卓部将在司徒王允的策反下,刺死了董卓。自此东汉王朝迎来了后董卓时代。董卓是个强人,没有董卓的时代,是枭雄缺失的时代,这个时代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居然拉起了队伍,在长

  • 汉朝历史上小混混郭汜为何能扰乱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郭汜

    三国郭汜郭汜又名郭多,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东汉末年权臣董卓的部下,据说郭汜出身马贼,但是“英雄不问出处”,后来郭汜成为了一代权臣甚至是成为了后将军,被封为美阳侯,可以说真真是其祖坟上面冒了青烟,堪称“光宗耀祖”了。其头领李傕杀死樊稠后,郭汜时刻觉得自己非常危险,由于没有安全感郭汜与李傕最终刀兵相见。郭

  • 为何说三国一代权郭汜打不过吕布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汜

    郭汜又名郭多,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东汉末年权臣董卓的部下,据说郭汜出身马贼,但是“英雄不问出处”,后来郭汜成为了一代权臣甚至是成为了后将军,被封为美阳侯,可以说真真是其祖坟上面冒了青烟,堪称“光宗耀祖”了。其头领李傕杀死樊稠后,郭汜时刻觉得自己非常危险,由于没有安全感郭汜与李傕最终刀兵相见。公元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