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真实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弥天大谎

揭秘真实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弥天大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53 更新时间:2024/2/15 19:21:01

如此残暴的君主,似乎在他的专制统治下发生过的一切残暴血腥之事都不足为奇,诸如历史上着名的“焚书坑儒”事件,那是在秦始皇一生中永不可抹掉的污点。

秦始皇一直为后人诟骂,甚至连长相也被描述得极其阴险——“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但以常理而言,这种长相可能跟他少年时期在赵国颠沛流离,营养不良有关。秦始皇被世人误解的,不只是他的长相而已,还有他的真实为人。

秦始皇曾有“禅让”的念头

网络配图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新的帝号,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继任者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这是《史记》所记载的。但是自西汉起,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起初秦始皇曾经有过要用禅让制传位的念头。

这似乎与人们心目中乖张、暴戾而且疑心病重的秦始皇扯不上边。然而,近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说法,因为确实有史料显示了蛛丝马迹。

西汉刘向所着《说苑·至公》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召集群臣商议国家政权交接的事,他说:“古代有五帝禅让,又有三王代代相传,你们认为哪一种更好?我想采用最好的方法。”在场的博士都不说话,只有鲍白令之回答说:“如果以天下为公,就会禅位给贤能者;如果把天下当私家财产,则会在家族内代代相传。由此可知,五帝以天下为公,三王以天下为家。”

秦始皇帝仰天而叹道:“我的德性可比五帝,我将让天下人共管社稷,可是,谁能接替我呢?”鲍白令之毫不留情地说:“陛下行的是夏、商纣之道,却想学五帝让位于贤者,这不是陛下你所能做的事。”

泰始皇帝闻听此言大怒,道:“令之你往前站!你凭什么说我行桀、纣之道?如果说得通则罢了,如果说不通你就别想活了。”令之不紧不慢地说:“陛下你大兴土木,后宫女人数百,倡优过千。为了自己的享受,耗尽天下民力。你还偏驳自私,不能推己及人。陛下你还说自己的功德压过一切君主。以你这样的德性怎么能和五帝比,你又怎么有资格管天下呢?”

一席话说得始皇面有惭色,过了很久才说:“令之所言,是让我当众出丑啊。”于是罢谋,自此再也不提禅让了。

网络配图

在上面这段话中,秦始皇起初自比于五帝,打算仿效他们以禅让的形式传递王位。“五帝”在历史上有三种常见说法,一是黄帝颛顼帝喾、唐、虞舜——见《世本》;第二种说法是太白皋、炎帝、黄帝、少白皋、颛顼——见《礼记·月令》;第三种说法是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见孔安国《尚书序》。

三皇五帝在历史上被奉为德性的最高典范,当时参加会议的博士们可能都认为秦始皇比不上五帝,又不敢说,于是集体沉默,只有鲍白令之出言将秦始皇斥责了一番,秦始皇才因此取消了原来的想法而“无禅意”。

对于《说苑》中的这段记载,过去人们一般都不大相信,大概是因为人们对《史记》的绝对信任。此事在《史记》中没有记载,而《史记》不记的内容,后世学者们往往会不予以承认。再说,说那个赫赫有名的专制暴君秦始皇有禅让思想,像是天方夜谭。所以《说苑·至公》的这段材料,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人们重视。

然而,我们若将《说苑》中的这段资料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有关内容相对照的话,就可以发现,两者在某些方面是相吻合的。而且,按照当时的客观事实,此事也是可能发生的。

首先是博士议政的说法一致。

秦始皇时期曾设置很多博士官以充当顾问。凡朝廷要制定或要实施某些重要政策之前,往往先叫博士们或臣僚们加以讨论,最后由秦始皇斟酌参考,决定是否执行。用什么方式传王位是有关秦王朝当局加强政权建设、巩固统治利益的大事,所以秦始皇自然要召博士们来议论—番。这一点在《说苑》和《史记》中都有记载。

只是接下来,两本书有了分歧,《说苑》提出“禅让”的说法,但没有了下文,而《史记》则根本没有“禅让”的记载。联系到秦始皇后来“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的打算,人们选择相信《史记》。

不过,看历史不应该只看一家所言。《史记》本身孤证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也不少,所以以它作为评判其他史书的标准难免有失偏颇。

网络配图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让后人对《说苑》的记载产生怀疑,那就是,《说苑》的作者刘向是王莽的得力助手,而王莽是假借“禅让”篡位的。当时刘向为了给王莽篡位造势,不惜篡改前史,特意制造了新五行学说,这种行为难免让后人对他的人品产生质疑,也会自然地想到刘向这段文字是为王莽造势用的。

实际上,秦始皇有禅让思想是有可能的。战国时曾一度流行“让贤”说,很多人不但深信尧舜禅让是真事,而且还有人效而行之。魏惠王曾打算让位给惠施、秦孝公想要让位给商鞅,燕王哙则是真真实实地让位给予之。虽说“禅让”之说是儒家吹捧的,而秦国向来崇尚法家思想,但是其统治者也难免受到影响。

秦始皇成功地统一全国,认为自己的功德足以压倒一切帝王,应该与尧、舜等古圣贤王在一个高度,所以极有可能想搞一番行禅让的举动,以显扬美名。

这或许只是作秀,却是有可能发生的。刘向虽然有过劣迹,但《说苑》中的记载也不可能完成是无中生有的荒诞之说。从这个意义上讲,《说苑·至公》中这篇记载可以作为《史记》的补充资料,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史料。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解密:秦始皇嬴政到底该叫嬴政还是叫赵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致误之由在于不知古人的姓与氏是有区别的,而后世又以氏为姓,混为一谈。在氏族社会里,同一祖先的后裔往往聚居一处,彼此称呼时,因同属一姓,所以不必称呼其姓,只呼其名。网络配图后来同族人繁衍,越来越多,往往分居各地,于是各自立氏,以为区别。因而周代有“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之说。这是就贵族来说,有以封邑为氏

  • 秦始皇统一血的代价:22场战役斩敌181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秦国自孝公时,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从农战两个方面革新内政,争霸中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终于以武力统一中国。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秦汉之际一致认为秦国是崇尚诈力的虎狼之国,鲁仲连更明确提出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对于秦国的斩首现象,清代史家梁玉绳作过一定研究,统计出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是166

  • 为什么说大汉军事还没有秦始皇时期秦朝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汉军事

    从征匈奴来看,为什么说大汉军事还没有秦始皇时期秦朝强大?秦军在当时世界 不管是经济实力,军工实力,人口数量,军队作战经验与素质都是世界顶尖水平,将领作战经验也有借鉴的实例。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了,秦军的真正敌手只有大自然,他同时代的人类中没有真正的对手。网络配图千古一帝秦始皇击败匈奴,只用了一年时间将对

  • 秦始皇陵庞贝古城揭秘 秦始皇不能挖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陵

    庞贝城,位于那不勒斯湾附近,距离维苏火山仅有10千米。但是庞贝城注定难逃劫数,公园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庞贝城的灾难降临了。火山喷出的灼热岩浆无情地吞没了庞贝城,到处是一片惨叫声,火山灰整天蔽日,历史将庞贝城定格在那一刻。从此,庞贝城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在地下沉睡了千年。千年之城一夜消

  • 秦始皇后宫女子无数,为何没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

    说到秦始皇,大家都不陌生,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不用再次说明,秦始皇继位后,实施暴政,民不聊生,天下哀怨不断这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网络配图 其实客观评价秦始皇,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是一个比较有专权的人,一个专权的人,想必是比较大男子主义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后宫有很多佳丽,并且这佳丽中,有一部分都为秦始皇生儿

  • 历史谜团:秦始皇为何终身都没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在长达37年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立皇后,不是他来不及立,实际上是他不愿意立皇后。在我国古代的封建体制中,皇帝的政治生活中有两件大事,那就是立皇后和立太子。与之相对应的两种制度是立后制与储君制。古代帝王有多个夫人及众多妃子,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皇帝的正妻为皇后,肩负母仪天下的神圣使命。古代封

  • 不服不行!秦始皇陵兵马俑竟暗藏如此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兵马俑

    秦始皇废了大量精力打造兵马俑,究竟是有怎样的意图和目的。秦俑的发型和手势,甲衣和车马,又暗含了什么玄机和秘密?接下来带你去探索“地下军团”不为人知的秘密。脸型之谜1974年3月29日,由于严重的旱情,陕西临潼县西杨村几个村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意外地发现大量陶俑残片、成束的铜镞和大量地砖。考古队进

  • 他是秦始皇最宠信的武将 最终被迫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

    蒙恬是我国秦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去世于公元前210年,他的祖籍在现在的山东省蒙阴县,蒙恬出身高贵,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秦国有名的武将,在这样的家庭中,他从小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39岁的蒙恬被封为将军,他率军攻打齐国,因为他打败了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当时的蒙恬深得秦始皇的宠

  •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代价:22次战役中斩首181万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

    秦国自孝公时,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从农战两个方面革新内政,争霸中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终于以武力统一中国。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秦汉之际一致认为秦国是崇尚诈力的虎狼之国,鲁仲连更明确提出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对于秦国的斩首现象,清代史家梁玉绳作过一定研究,统计出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是166

  •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他生命最后十年里都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

    导读:关于秦始皇,我们还能说些什么?这是使人颇感困惑的一个问题。最近我经过思考,有些话还想说一说。首先,是要摆脱汉人“过秦”评论的一些影响,对某些记载的思想倾向也应注意;其次是对秦始皇的分析要具体、再具体。现以秦始皇的最后十年为例,略加述说。网络配图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关于这一年的记载内容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