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迁天下豪杰入咸阳张良为何没有被迁徙?

秦始皇迁天下豪杰入咸阳张良为何没有被迁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87 更新时间:2024/1/22 16:24:3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其统治的措施,如废分封、行郡县,收缴天下兵器熔铸成铜人等等,此外,秦始皇为了维护统治,防止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复辟作乱,还迁徙了天下豪杰12万户到咸阳。令人奇怪的是,张良祖上“五世相韩”,也算是一方豪杰,为何没有被迁徙到咸阳?

豪杰的原义是指才智出众的人。不过,秦始皇当时所迁徙的豪杰,恐怕不仅仅是才智出众的人,还包括原来山东六国的旧贵族和大小富豪。

无论秦始皇此次的迁徙对象是些什么人,迁徙12万户到咸阳,在当时也是不小的数目。秦帝国成立之初,当时全国的人口大约在2000万左右,按5口人一户算,秦帝国全国大概有400万户。扣除不在迁徙之列的60万户左右的原秦国人口,秦始皇从剩余的340万户中迁徙12万户,平均下来大约是30户就迁徙了一户。这样的迁徙可谓十分彻底。

网络配图

据史料记载,张良的祖父张开地,曾当过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的相,父亲张平,也曾当过韩厘王、韩悼惠王的相,史称“五世相韩”。在韩国灭亡后,张良家里的“家僮”还有三百人。

由此可见,张良的家族之显赫,在韩国即便不是贵族,也算得上豪杰之族,按理应该也在迁徙之列。

但我们在翻阅史料时,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秦帝国兼并六国后,当时的张良是在淮阳(今河南周口)学习礼法,后来又到东方(大约是旧齐、燕地界)见到沧海君。沧海君给张良引荐了一个大力士,这才有了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的事件。袭击秦始皇失败后,张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也就是说,在当时,张良的家族并未被秦始皇迁徙到咸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第一种可能

张良通过某种渠道,提前得知秦始皇要迁徙12万户豪杰去咸阳的消息。其时,张良的弟弟刚好去世,但张良顾不得给弟弟下葬,而是忙于散尽家财,逃离故土寻访刺客,准备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因此,张良最终没有被迁徙。

二、第二种可能

史料里张良祖上“五世相韩”是假的,张良的家族根本就不是什么豪杰家族。关于张良祖上“五世相韩”的问题,至少有以下两个疑点值得我们注意:

疑点1:在时间上对不上

网络配图

韩昭侯在公元前358年到公元前333年在位,其中,申不害在韩昭侯八年至二十二年(前351年-前337年)为相国。如此看来,张开地相如果相昭侯,要么在申不害之前,要么在申不害之后,即要么在公元前351年之前,要么在公元前336年之后。而要胜任一国之相,此人一般比较成熟,从年龄上说最少也当在30岁左右。以此推断,张开地应当出生在公元前381年或公元前367年。

《史记·留侯世家》说张平死后二十年,秦灭韩,张良年少,未能在韩为官。秦灭韩是在公元前230年,以此推断,张良的出生时间当在张平死前不久,即公元前251年前后,否则将与年少不合。如此说来,张良和祖父张开地的年龄相差超过百岁,这在早婚早育的古代社会,是很难想像的。

疑点2:史料没有记载

如果张开地父子相韩五世,几乎近一个世纪,时间如此之长,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了,但我们在《史记》(除了《留侯世家》)以及《战国策》等关于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中,都未能找到张开地、张平父子的名字,也未能找到与子相似的韩国国相。

假如张良的家族不是豪杰家族,自然不在迁徙之列,不会被迁徙到咸阳。

三、第三种可能

网络配图

史料中记载的秦始皇迁徙12万户豪杰入咸阳不实。既然秦始皇没有迁徙天下豪杰入咸阳,自然也就不存在张良为何未被迁徙入咸阳的问题了。

实际上,大秦帝国末期,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韩广、田詹、魏咎项梁等原山东六国的旧贵族纷纷复辟,也从侧面说明了这种可能。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到,如果秦始皇确实存在迁徙12万户豪杰入咸阳的事实,平均三十户便要被迁徙一户,是非常彻底的。那么,为什么后来会有这么多山东六国的“豪杰”纷纷冒出来?这似乎也说不通。

以上三种可能,到底哪一种更靠谱一点?实在不好判断,只好留给诸位自行判断了。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这才是秦始皇修建兵马俑的真相 而且目的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

    几千年来,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说众多,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他消灭六国,实现中国统一,又废出分制,设置郡县制,统一经济制度,统一文字。这些都是被人们赞扬与称颂的。然而秦始皇的暴政是大家都憎恨的,焚书坑儒和徭役、大肆修建兵马俑等,这都是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的败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 历史评价千古一帝秦始皇功过六四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大臣们议称号。众臣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贱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后加一“帝”字,从此成为中国古代国家最高统治

  • 奇谈!揭秘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四大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给自己定下工作量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均立后。立后制与储君制相互表里,是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秦国在秦孝公(前四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便已制度化,后来各种国家制度日臻完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网络配

  • 子婴的身世之谜?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子婴

    子婴的身世之谜?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公元前207年,沛公刘邦军致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历史定格在这一瞬间,曾经横扫六国统一华夏,北击匈奴,南抚百越的秦帝国彻底灭亡了,最早记载子婴事迹的《史记》,对子婴其人的身世,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网络配图子婴在历史上的首次出场是在秦二世登基不久,由于胡亥和

  • 揭秘秦始皇墓 秦始皇陵地宫的“水银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2002年4月,我国首次对秦始皇陵进行地下考古勘察工作。在历时一年的考古勘察中,研究人员初步确定地宫的深

  • 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父亲吗?不韦和秦始皇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吕不韦

    目前学术界对秦始皇的生父问题存在较大分歧,唯一没有分歧的是秦始皇的生母是赵姬。《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将赵姬献给异人,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名政;又《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网络配图

  • 为什麽秦始皇要用那麽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

    殉葬是以活人为死人同时下葬的做法,龙山文化时期(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人殉,商朝男女贵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但没有夫妻合葬、妻妇殉夫的现象。用活人殉葬,是中国古代一项残忍野蛮的制度,秦汉以后有所收敛,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秦汉以后就很少有人殉葬了。但根据有关野史记载,到明代,人殉之风死灰复燃,朱元璋首开

  • 千古疑案:揭秘秦始皇的和氏璧流落于何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和氏璧

    玺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宝印,而传国玉玺在所有的宝玺之中无疑是最为宝贵的,有关它的传说几千年来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枚玉玺之所以称为传国玉玺,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有关。那么,秦始皇的和氏璧现如今何在?自卞和发现和氏璧后,它一直是楚国王室的重器,后来楚王将它赏赐给了大臣。之后。和氏璧下落不明。后来,和氏璧

  • 历史轶闻:秦始皇嬴政是活人殉葬的鼻祖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

    殉葬源于我国上古奴隶制社会,一开始用活人殉葬,周朝以后推行“仁政”,对殡葬制度实行了改革,“人殉”得以废除,奴隶主死后改用土偶和草人殉葬,“俑殉”取代了“人殉”,以俑殉葬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为推动社会进步、惠及于民的好政策,却被早于秦始皇460多年的秦武公彻底“改革”掉了。网络配图据《

  • 秦始皇兵马俑真实主人揭秘 不是芈月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说法,传播得太久了、太广了,想要改口喊其他的,恐怕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72岁的建筑师陈景元认为,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另有其人。他认为《史记》的记载未必真实。秦始皇出巡途中死于河北邢台,要回咸阳一条捷径是向南过黄河向洛阳,再到西安,另一条路线如秦俑馆里所记载的:向西经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