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不韦死亡之谜 秦始皇真的为权力逼死“生父”?

吕不韦死亡之谜 秦始皇真的为权力逼死“生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915 更新时间:2024/1/17 2:28:31

嬴政吕不韦有立主定国之大功,只是免其相职,让他到洛阳的封地做个富家翁。这一处罚,并不算太重。而朝堂上吕不韦留下的一批人也并没有受到牵连,仍旧掌握着大量的权利。这在秦国人以及诸侯看来,只不过是国君做样子给天下人看罢了。

此前世间就盛传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哪有儿子真想惩办自己父母的?赵姬不就如此吗!且当初,嬴政将赵姬囚禁起来,因为不愿原谅母亲,竟在一怒之下杀了二十七个求情者。但最终还是将赵姬迎接回朝,母子又和好如初了。所以,吕不韦的门客以及诸侯们都认为,吕不韦被免职只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嬴政便会亲自到洛阳迎接他回咸阳主持国政。

网络配图

世事无常,东西方文明都曾感慨,这个世界变化最快的就是人心,难以揣摩、难以预测。但正如许多历史名人一样,强势人物的控制欲总是如此强烈,对权力总是极端敏感。各朝开国的君主们,哪一个不是如此呢!刘邦如此,唐太宗也这样,纵使宋朝那样近于虚君的朝代,也难免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此后的朝代更不用说,否则历史为什么定性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如果吕不韦在洛阳闭门谢客,不这么招摇张扬,也许嬴政会让他安度余生。可惜,吕不韦此时迎来送往,交结宾客,串通诸侯,一点也不懂得韬光养晦之策,这也难怪嬴政对他不放心了。

公元前235年,此时的嬴政早已不是那个刚到秦国之时八岁的孩童了。他的童年时代是在受尽欺悔、备受压抑的环境中度过的,少年时代又在宫廷中对尔我诈的权利斗争中耳濡目染,形成了他嗜权如命、残忍暴虐的性格。当听说吕不韦回到封底后仍然结交诸侯、朝臣,甚至“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他非常震惊。他既怕吕不韦真的被请到别的国家去,将来成为秦国的对手,又怕吕不韦发动政变,毕竟他曾经担任十多年的丞相。为了保住王位,为了自己的绝对权威,他决定进一步处罚吕不韦——将吕不韦迁到偏僻荒凉的蜀地去。

他不愿亲自下令处死吕不韦,而是写了一封信,派人给吕不韦送去。信是这样写的:“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接到嬴政的书信,方知嬴政要杀他灭口!嬴政这封短信,只有二十九个字,却流露出必欲杀之而后快的意思。

“君何功于秦?”

“君何亲于秦?”

这冰冷冷的质问,如同重锤,狠狠地击在吕不韦的心上。吕不韦此时,或许有所忏悔。也许,他真的认识到自己罪当一死。也许他觉得以六十多岁的高龄,长途跋涉到偏远荒凉的蜀地去,已是他难以承受的酷刑。恐怕还到不了蜀地,他这把老骨头就已经填了沟壑里....司马迁写吕不韦收到嬴政书信后的思想活动,只用了六个字:“自度稍侵,恐诛。”“稍侵”,原意是疾病逐渐加重。这里,可理解为吕不韦已经看出嬴政是在一步一步地逼迫他。他断定,嬴政早晚会将他处死。当天,吕不韦将鸠毒放进酒中,一饮而尽.....

这似乎是一种对历史及其合理的解释,但随着近些年历史学理论的发展,各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成为历史学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有些人对吕不韦之死提出了异议。

网络配图

现今可以作为史料的只有《史记.吕不韦传》中的一段记载,其他如《东周列国志》之流都是后代小说家揣摩杜撰不足以解释当时的事实。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的记载为下:“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只有区区几个字,怎么会出现其他解读呢?业余历史爱好者“听歌”给出了对“酖”字的全新解读。

他认为,目前看到的几种文言文版本的《史记》,都是将这个“酖”字换成了“鸩”字,于是,白话文版本的译文,都将吕不韦“乃饮酖而死”译成了“喝鸩酒自杀了”。更有意思的是,许多字典(包括《康熙字典》)中也认为“酖”字通“鸩”字。

——鸩,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羽毛紫绿色,放在酒中能毒死人。

不过,这些字典中也注明了,“酖”还有另一种意思,即通“耽”字,意指“沉溺,喜好过度。如耽酒,耽乐”。

吕不韦的离世最终巩固了嬴政的王位,嬴政终于完成了对权力的控制。泰山之高始于寸土,长江之广起于溪流。嬴政在嫪毐事件中开始展露爪牙,而国相吕不韦之死则标志着他权术的大成。而从吕不韦的角度来说,他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位盛传的私生子、他的君上贡献了最后的力量。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一句戏谑之语充分展示了人生无情的一面。吕不韦在嬴政的上位、秦朝的霸权贡献颇多,最后却落得身死族灭,不得不让人感慨人生的无常。

网络配图

那么吕不韦“乃饮酖而死”到底是 “喝鸩酒自杀了”呢,还是“耽酒”过度而死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说是:“酖:乐酒也。从从酉冘声。”清人段玉裁为《说文解字》的这一条注释为:“酒乐者,因酒而乐,乐酒所及湛以为酖。《氓》传曰:酖乐也。《鹿鸣》传曰:湛乐之久也。引申为凡乐之称。《左传》曰:宴安酖毒,不可怀也。从来谓即鸠字,窃谓非也。所乐非其正,即毒也,谓之酖毒。”从中可知,“酖”字本来只有一个意思,即乐酒也。只是"所乐非其正,即毒也,谓之酖毒"。因而让人产生误解,将"酖毒"误解成“鸠毒"。

既然如此,远在晋朝之前的西汉之时的《史记》中所记载的吕不韦“乃饮酖而死”,又怎么可以译成“喝鸠酒自杀了”呢?

吕不韦分明是痛饮慷慨而死,怎能说是“喝鸠酒自杀了”如此窝囊呢?

以吕不韦一生纵横天下的大志和他那旷古罕见的“奇货可居”的谋略,自当乐酒而死,才能对得起他这一生的所作所为。

由于对“酖”字的解读出现了误解,吕不韦死得可真是有点“冤”。而这一“冤”,又是长达千余年。

标签: 吕不韦秦始皇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思想领先世界1000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

    漫步在已过千年,承载着厚重时代印记的秦直道上,低头仍可微微俯见千年前秦军战车在浓浓硝烟中突出重围呼啸而过的车辙印,荒草在这块曾经的大秦土地上肆意生长,千年古道历经沧桑变化,岁月风尘洗礼,仍不改它的壮丽瑰雄。网络配图这就是号称中国古代的高速公路,由千古一帝秦始皇主持修筑,所谓一日千里,经由秦直道,即可

  • 史上除了秦始皇梁元帝萧绎焚书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梁元帝萧绎

    萧绎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皇帝,作为一个当权者,萧绎不善于管理自己的国家。萧绎自幼喜欢文字和绘画,在继承王位以后,萧绎依旧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书籍和绘画,这样一个满腹才华的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呢?萧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萧绎是一个满腹才华的皇帝,在萧绎的一生当中,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文学,萧绎

  •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为什么一辈子都没有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

    早在战国时期,各方诸侯在称霸一方。登基为帝以后,都要为自己选个皇后,这是一件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他对这一制度更有明确的规定。自秦始皇以后各朝各代的皇帝立后成了重中之重的后宫大事,但戏剧性的是秦始皇作为这一制度的确定者和最终完善者,他自己却一辈子没有立过皇后。这不免让人感到耐人

  • 揭秘秦始皇建造兵马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在赵国邯郸出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王就此诞生。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3岁继承王位,22岁亲政,39岁一统天下。他的王朝虽然只存在了十几年,但他的一生颇受后人争议,可谓是毁誉参半。有人崇拜他统一了中国,也有人唾骂他实施暴政,他是西方人眼中中国的拿破仑。这样一个举世瞩目

  • 秦始皇要徐福寻找的不老药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在中国和日本流传着一个同样的故事,那就是徐福为秦始皇求不死药而东渡的传奇。徐福,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头脑聪明、胆大心细的骗子,因为当过“方士”,大约还是个早期化学家。秦始皇完成了他一统天下和建造长城的伟业,便开始憧憬长生不老的神奇。于是徐福在公元前219年来到秦王的宫廷,声称《山海经》上面记载的蓬莱

  •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墓主竟然不是秦始皇本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而是她的陪葬品?秦始皇兵马俑方阵里到底藏有哪些神秘信息呢?“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说法,传播得太久了、太广了,想要改口喊其他的,恐怕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72岁的建筑师陈景元认为,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另有其人。网络配图他认为《

  • 揭秘:秦始皇陵为何至今无人敢发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一生丰功伟绩,当然如此伟大的帝王身上也留存了很多谜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位在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在死后留下的陵墓依然扑朔迷离,成为中国考古史上最重要、最难破解的谜团之一。40余年来,关于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从未停止过,虽然近来又有重大发现,但陵园最大的秘密——地宫之谜

  • 揭开真相:秦始皇的诏书到底有没有被修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诏书

    首先那我们来分析:赵高李斯到底有没有截下来诏书!在《秦始皇本纪》中有这种一段记载我们来看看。“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

  • 历史揭秘:为何秦始皇没有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人物。他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暴政很快便走向灭亡。俗话说,老子英雄儿混蛋,这话也不一定全对,最起码杨广同学就不一定服气,秦二世胡亥估计就默默蹲在旁边不说话了。说说秦二世胡亥,这位仁兄得皇位路子可不是算正。网络配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后五次

  • 揭秘: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导致秦朝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居功甚伟,但为什么诺大的秦朝二世而亡呢?秦始皇留下的基业难道败的就那么快吗?其实归根结底,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到底杀一帮子书生,能对秦朝产生什么样的重大影响呢?关于秦朝为什么会二世而亡,历史上向来存在多种说法,大家听到最多的,可能就是暴秦二字,秦朝因推行法家,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