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兵马俑之谜:兵马俑发饰暗藏秘密

秦始皇兵马俑之谜:兵马俑发饰暗藏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80 更新时间:2024/2/15 19:52:12

秦兵马俑中的一部分武士俑,头上盘有一种罕见的发髻,它偏头顶一侧,与历代汉人的装束习惯大相径庭。通过对比历史献和考古记录,本书作者大胆推测:梳“歪髻”的兵马俑与我国南方的楚文化有着微妙的联系,秦始皇曾祖父秦昭之母芈氏(秦宣太后)恰恰是楚人,兵马俑可能是后者主政时期的产物。

“歪髻”武士不似汉人

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古人对头部的各种装束,历来都给予高度重视。就秦人的衣冠服色而言,从来都是崇尚俭朴、反对奢华的。在《荀子强国》中,有“应侯问孙卿,入秦何见?孙卿曰:……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的记载。参照这种说法,秦俑头顶一侧,梳起一个歪髻,确是一种典型的奇装。

歪髻的形象,往往是和丑角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西南省份,有的面具艺人,会将古代先人捏成“头梳歪髻、斜眉扯眼、歪嘴咧牙、五官失调”的样子。

虽然不能说梳“歪髻”的人群本身真的属于“丑类”,但它至少能反映出他们与汉人之间,确实存在某些风俗习惯上的重大差异。不管怎么讲,“歪髻”这种奇特的发型,在几千年来整个汉文化的发展演变史上,是找不到多少痕迹的。

经过努力探索,在这个谜团上有了新的发现。研究者在《皇清职贡图》一书上,找到了“土人结髻于右,汉种结髻于中”的明确记载。

土人,是指生活在边远地区的一部分被称为“土着”的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头顶偏于一侧的“歪髻”的真正源头,应该是汉民族之外的“土人”或者与“土人”有血统关系的人群。换句话说,如果要找秦俑“歪髻”的根,就要从“土人”或者与“土人”有血统关系的人群中去找。

有了“土人”这个大方向,我们就可以到少数民族地区,去寻获有关“歪髻”的线索了。不久,人们就从《贵州通志卷七》中,找到了镇远等地的苗民中,有梳“偏髻”的记载,在吴家萃的《苗族服饰》一书中,关于贵州的“歪梳苗”人,就有各种“歪髻”的文字和图形资料。看来“歪髻”的发源地,就是在这里了。

1984年7月出版的《楚文化考古大事记》一书中,有“湖北江陵马厂一号楚墓中,发现墓主人梳有偏髻”的材料。材料中交代:“该墓的墓主人……头发乌黑,梳有偏髻,仰身直肢葬,手脚用锦带捆缚。”这里的“偏髻”和“歪髻”意思是相同的。此外,在湖南罗子国芈姓楚人的墓葬中,也发现梳有“偏髻”的陶俑头像。

通过查阅记录,可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曾出土梳着偏髻、束冠、身着长袍、腰系宽带的陶俑。在山西省长治市,也曾出土一件陶舞俑,其头顶左上方梳着“偏髻”。

在陕西省铜川市出土的另一尊泥俑,头上亦梳着“偏髻”。由此可见,这些“土人”特有的“歪髻、偏髻”,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由苗人推向楚人,由楚人推向楚地,由楚地推向四方。果然,“歪髻、偏髻”在秦都咸阳露面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收藏的一个男性玉人,头顶梳的就是“偏髻”。

另外,出土于阿房宫遗址内,现由西安市文物局收藏的一批男性玉人,头上也梳着“偏髻”,与其一起出土的还有各种王家礼器。从阿房宫“北司”遗址发现有“芈”字的铭文看,头顶梳有“歪髻、偏髻”,和楚地的习俗密切相关。

楚地少数民族,其主体是三苗的遗裔。其中的芈姓家族,一直是楚人的构成核心。秦惠文王的爱妃芈氏恰恰是楚人,也是秦始皇曾祖父秦昭王的生母。

《汉书》记载,阿房宫由秦惠文王修建,未成而亡;随后,芈氏(秦宣太后)执掌朝政达41年之久。如上所述,大量王室玉器和楚苗式样“歪髻、偏髻”玉人的出土,都暗指阿房宫工程是由她主导续建的。同样,有着“歪髻、偏髻”的秦俑坑,也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标签: 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

更多文章

  •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洪水破坏是人为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陵洪水,秦始皇陵

    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根据2010年以来的考古勘探调查成果,发现秦始皇帝陵园的自然破坏主要来自于多条洪水形成的河道。不过近日最新考古资讯称,秦始皇陵遭洪水侵袭竟是人为破坏。秦始皇陵是我国陵墓考古中最有难度考古之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秦始皇真正的墓穴。不过近日最新考古资讯称,秦始皇帝陵之前就被人为

  • 不是秦始皇也不是隋炀帝最有作为的皇帝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柴荣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大帝,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首先隋炀帝在历史上虽然留下的是骂名,但他的功勋非常大,从一首诗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炀帝完全可以跟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千古

  • 秦惠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赢政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是个失宠的儿子,在父亲的眼里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但是秦庄襄王就是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看似其貌不扬的毛头小子,竟然最后能够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他的华丽转变让不少旁观者感到惊讶,而他能够得到这一切,完全是因为他背后有一个像萧何一样的人——吕不韦。子楚在意外之中登上了

  • 揭秘:吓死秦始皇的三件怪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在39岁完成统一大业,通过焚烧诗书、坑杀术士,秦始皇清除了思想文化上对专制集权统治的不利因素,创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大秦帝国的建构,一生追求集权的秦始皇终于没有了后顾之忧。网络配图尘埃落定后,年近半百的秦始皇,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长生不老,尽享万世之尊。然而,一连串怪异事件的发生,让秦始皇坐卧不安、

  • 后宫未解之谜: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始皇

    立后和立太子是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秦孝公始,立后之事便已制度化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历史却跟人们开了一个玩笑秦始皇自己却终生没有立皇后,他也是立后制形成以来唯一没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

  • 古代巡视制度 秦始皇统一后五次巡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形式,其显著特征是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临时派遣官员巡视地方,以达到监察百官、察举非法、反腐肃贪和惩奸除恶等作用。巡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萌芽于“三皇五帝”时代,确立于秦汉,完备于隋唐宋,成熟和强化于元明清时期,历代相沿。在形式上,有皇帝亲

  •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挖 网友总结七大必挖理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陵

    5月25日消息,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挖?网友总结七大必挖理由。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中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是否挖掘研究,无论是考古界还是其他各界人士,对此曾爆发过多次激烈讨论,大部分专业人士认为,由于现在技术水平还不成熟,挖掘或许对秦始皇陵来说无异于一次毁灭性的灾难。而且更重要的是,秦始皇

  • 揭秘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终身不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13岁即位,22岁亲政,九年之内没立王后;从22岁到50岁长达28年的当皇帝期间,也始终不立皇后。这究竟是何原因呢?嬴政出生在赵国,父亲子楚作为人质在赵国本来过得非常狼狈,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谋得了秦国太子之位。吕不韦又把长得貌美如花的歌妓赵姬送给他当老婆,就此生下了嬴政,后来子楚回国,只

  • 秦始皇陵惊现千年美女木乃伊 身份成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陵

    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中发现一具千年木乃伊,随后当地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从现场拍摄的照片可见,这具女干尸保存完整,身体轮廓清晰,不过其身份仍是个谜。在秦始皇陵中出现的这具千年美女木乃伊衣着和长相来看不像是中原人,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在往

  • 悬案!秦始皇身亡前的三件怪事至今无人能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身亡前发生过三大怪事 秦始皇在39岁完成统一大业,通过焚烧诗书、坑杀术士,秦始皇清除了思想文化上对专制集权统治的不利因素,创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大秦帝国的建构,一生追求集权的秦始皇终于没有了后顾之忧。尘埃落定后,年近半百的秦始皇,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长生不老,尽享万世之尊。然而,一连串怪异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