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羽为何致死不肯过江东?是因为他不能回去吗

项羽为何致死不肯过江东?是因为他不能回去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94 更新时间:2024/1/21 19:14:45

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一直被看成是英雄壮举。

《史记·项羽本纪》写到项羽不肯过江时,倾注了无比激情,成为《史记》最精彩的片段。《项羽本纪》是这样写的: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这段流传千古的文字,让多少人为之心潮澎湃,多少人扼腕唏嘘。项羽不肯过江一事,自然也成为几千年来人们议论评说的热点。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歌颂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概的,这也是大多数人,对项羽不肯过江的态度。

杜牧的《题乌江亭》一诗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认为,项羽应该渡江,以图东山再起。

今人《厚黑学》的作者李宗吾说:"当其败北之时,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而项羽向天长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何面见之?纵不言,籍独无愧于心?'英雄一世却没能战胜自己的自尊心!放弃了一线生机。"李宗吾的意思是,项羽脸皮太薄,太爱面子,不够"厚黑"。

总而言之,人们认为,项羽是有条件渡江的,只是受不了委屈。

然而,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当时楚汉形势,就会发现,即使是项羽渡过长江,也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他并不是碍于面子,而是没有可能性,过江与不过江结果差不多。

自从固陵战败后,项羽就连连败退,一路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

到了江边,"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这时项羽本来是"欲东渡"的,他跑到江边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原来的计划。可叹的是,迎接项羽的只是一舟一桨一亭长,给项羽的只是渡江的条件,并没有"足王"的踪影,若是一支大军,估计他还是要过江的。这乌江亭长,本意是救项羽,可是,项羽一见孤零零的一个小亭长,反倒失去了信心。

考察当时的形势,项羽即使是过了江,即使是手中尚有一些部队,过江后也没有好结果的,因为江东早已不是他起兵时的江东了,这时的江东已经是刘邦的地盘了。

朱东润《史记考索·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书后》讲到项羽败亡时说:"其间堂邑侯陈婴已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为王,羽虽渡江,天下事已无可为者,此则时势所趋,不特愧见江东父老已也。"

《史记·东越列传》记载:"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所谓鄱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这已经清清楚楚说出了,楚汉战争一开始的时候,东越人已经占有今湖南、江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湖北东南,并且"不附楚";刘邦攻打项羽的时候,东越人是站在刘邦一方的。江南广大地区已经不是当年项羽起兵时的局面,已经成为刘家天下。项羽手下已经没有多少军队,要在江南重新打下一块地盘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了。这些他项羽自然了然于心。

然而,一息尚存,还要挣扎,于是,项羽还有渡江一搏的想法。可是,看到了亭长,心又凉了。亭长说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明显是安慰项王的假话。这对项羽反而是一种不良刺激。

项羽见渡江是死,不渡江也是死,还不如死得"丈夫"一些、慷慨一些,于是说出了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等话语。

标签: 项羽秦朝

更多文章

  • 楚霸王项羽手下的五大将都是谁?他们有何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霸王,项羽,秦朝

    霸王帐下五大将:、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龙且龙且,秦末名将。生卒年不详,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曾被封为司马。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后与田荣合军救东阿,大破秦军於东阿。英布背楚之时,项羽使龙且点兵十万往击之。英布英布(?—前19

  • 汉初三杰之韩信:项羽一死刘邦为何马上杀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刘邦,汉朝,汉初三杰

    韩信出身贫寒,由于家里太穷,做官不够条件,经商没有本钱,连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当众受胯下之辱,更是辛酸不堪回首。韩信是在军事领域堪称大师,在政治领域却是个小学生。韩信打下了齐国,声威更大,更加举足轻重。用蒯通的话说,这时刘邦和项羽的命运都掌握在他韩信手里。他韩信“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刘邦早就看

  • 项羽做的最不地道的事 劫持人家母亲还将其烹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王陵,刘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南宋初年,经历国破家亡之痛的李清照对宋朝放弃抵抗渡江偏安的做法非常伤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不肯过江东的西楚霸王项羽,楚霸王力能拔山,儿女情长,再加上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完全符合李清照对英雄的幻想,自古美女爱英雄,于是写下这首小诗,为自己的柔弱灵魂找到

  • 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为何会突然失去战斗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邦,项羽

    楚汉战争打到第四个年头,项羽撑不住了,原因倒不是刘邦变强了,而是一个字:饿!有人说,饿你就吃饭啊!问题正在于此,自从彭越起兵以来,项羽的粮食运输线遭到彭越、刘贾等人孜孜不倦的骚扰破坏。项羽多次放下刘邦去讨伐彭越,企图一举歼灭。但这彭越好似滑溜的泥鳅一般,总也抓不住他!项羽也曾经分出小部队,委派将领保

  • 揭秘:西楚霸王项羽为何宁可自刎也不肯过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西楚霸王,项羽,乌江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

  • 汉王刘邦楚王项羽谁是真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王刘邦,楚王项羽

    项羽,楚国的贵族,风度翩翩,十分潇洒,手握重兵,深得士兵们的爱戴。刘邦,一介布衣,豪放不拘泥小节,是开创整个汉代王朝的鼻祖。同样的盖世英雄,同样是豪气冲天,那么刘邦与项羽谁是英雄呢?项羽,秦国灭亡后就被人成为“西楚霸王”,三尺男儿,铮铮铁骨,在江东父老的期盼下,带江东八万弟兄南征北战,想要一统江山。

  • 楚霸王项羽真的私藏宝藏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项羽私藏宝藏,楚霸王项羽

    身为君王自然会有一些自己的“小金库”,楚霸王项羽也不例外。但是宝藏是不能随身携带的,所以关于项羽的金锣宝藏就成为了一个谜题。金锣还是錞于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字羽,名籍,他是秦下相(即今江苏宿迁宿城区)人。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所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为自己的领地。

  • 我国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的谋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西楚霸王项羽的谋士,范增

    项羽身边只有一个谋士,那么项羽的谋士是谁呢?众所周知,项羽的谋士是被他尊为亚父的范增。关于范增,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鸿门宴中的表现。首先,范增是在七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反秦的。一般人在七十岁的时候,想着的都是安享晚年,但是范增不同,他在自己七十岁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人生中最大的决定,那就是反对暴秦的统

  • 揭秘项羽受到分封背后的真相:是否名符其实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

    项羽为什么分封在秦末,由于秦朝实力强大,六国诸侯虽然对秦国多有不满,却谁也不敢率先站出来反秦。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捋起袖子和秦国干上的,是一个叫陈胜的农民。陈胜给予了秦国沉重的打击,使其迅速走向灭亡。同时各路诸侯也纷纷揭竿响应,在陈胜死后不久,秦国便灭亡了。在这场反秦的战争中,功劳最大的无疑

  • 项羽为什么要杀子婴 项羽为什么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

    项羽为什么杀子婴秦朝是一个暴政的王朝,提及秦始皇以及秦二世,人们想到的都是他们残暴的统治行为,但是秦三世却是一个不一样的人物,秦三世子婴是一位仁心仁爱,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君主,即位5天后,就将权臣赵高处死,赢得天下民心。然而,他却成为项羽的刀下之魂,那么,项羽为什么杀子婴呢?项羽剧照众所周知,刘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