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袍将军陈庆之真的比项羽还厉害?陈庆之生平经历介绍!

白袍将军陈庆之真的比项羽还厉害?陈庆之生平经历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302 更新时间:2023/12/7 19:38:21

白袍将军陈庆之真的比项羽还厉害?陈庆之生平经历介绍!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历史上名将非常多,而其中,项羽、白起这种堪称战神级别的人物,更是非常有名,他们的战绩也不用多说了,不过历史上却还有一个人,堪称比项羽还要厉害的,那就是著名的白袍将军陈庆之。有人认为陈庆之就是梅长苏的历史原型,都不是那种战场上杀敌,但是却威名远播的类型。究竟陈庆之是真的这么厉害,还是传说夸大其词呢?

随着西晋八王之乱的发生,加上众多胡人纷纷举兵造反,整个中国北方彻底沦陷,晋朝皇族只好迁都南京成为东晋。而黄河以北则被胡人彻底占领,汉族人民遭遇到了空前的屠杀,整个北方十室九空,在历史上被人称为“中原陆沉”。在后来的南北朝对峙中,涌现出了很多被人所津津乐道的著名人物,其中陈庆之的故事流传甚广。

“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童谣流传了几个世纪,主要讲的是一位不会骑马射箭的白袍儒将,被伟大领袖毛泽东称为“千古之下,为人神往”,那么这样的一位著名将领却没有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流传是因为一些什么原因呢,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关于陈庆之的故事。

作为寒门出身的陈庆之在重视门阀的南北朝时期本来是没有出仕的机会,但是碰巧,他曾给年少的梁武帝萧衍做伴读书童。平时喜欢读书的陈庆之对于围棋有着强烈的嗜好,而这一点恰恰符合了萧衍的胃口,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两人之间的情谊也更加深重。在萧衍登上王位之后,对于陈庆之多年的陪伴非常感动,便任命他做了主书一职。在任职期间,陈庆之大肆招揽门客,只希望终有一天可以成为萧衍的左膀右臂。

在接收到北魏朝廷的军事调动请求后,梁武帝决定让陈庆之作为将领出征叛军。按理说在战场之上,步兵无论怎样都不会是骑兵的对手,但是陈庆之做到了,以仅仅两三千的步兵方阵,愣生生打败了两万的北魏铁骑。当前形势一片大好,距离收复徐州的目的也越来越近,但是因为军中皇子发生叛变,导致陈庆之节节败退,所有的胜利果实拱手让给了他人。随着第一次出征就遇到了失败,但是,陈庆之的军事实力开始崭露头角。其实很多史学家对于陈庆之这次战斗充满了疑虑,三千步兵怎样做到打败十倍之多的骑兵,而且这段历史只有在“梁史”中才有记载,其余诸国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个名字。

在后来的北魏之中发生了内乱,当时的魏王元灏特意向梁朝请求出兵帮助他恢复地位,于是陈庆之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在历史上留名。仅仅凭借着7000人的作战部队,陈庆之开始了自己的北伐之路,从当时给的军事力量来看,梁武帝并有帮助元灏复辟的想法,而且当时对于陈庆之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多少信任。但是战争反馈的结果却狠狠地打了他的脸。在陈庆之出发时就有计划的选择逼近雎阳,但是雎阳的守将偏偏是陈庆之的手下败将,听闻陈庆之的到来顿时吓破了胆,没有经过反抗双手把雎阳送进了陈庆之的手里,就这样北魏的门户就这样被陈庆之打开了。

在收到雎阳失守的消息之后,北魏大将元晖率领两万精锐骑兵前来阻挡陈庆之,但是在经过一番激战之后,魏军大败,首领被俘。此时北魏集三十万兵马前来征讨陈庆之,按理说如此实力悬殊的战争,人数少的一方应该据城防守,但是陈庆之却选择与魏军决战于荒野,在经历过一番大战之后,魏军败逃。在此时之际,陈庆之大大小小的战役有74次,连克32座城市。所得战绩千古无二。

但是这么一位强力人物为什么在历史教材上也没有多少提及呢,其实不外乎几个原因,首先可能他这个人整个是被夸大了,从战绩方面来看,确实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辉煌无比,就连项羽也得甘比下风,那么他这个战绩的真实性有待考究。在南朝史书上对他的战绩确实有过记载,北朝史书也稍稍有提及到。在北伐之时,梁武帝萧衍对于北魏的复辟并没有太大信心,那么所谓的七千将士一定不是精锐,而是随意挑选出来的,而且陈庆之与士兵磨合的时间太多,两者之间完全没有默契。攻克雎阳可能确实有些希望,但是在后面的战役中就有些夸大了。

首先在攻克城池之后肯定要留兵驻守,而且士兵只能选择自己最信任的,那么七千的士兵就完全不够占据城池,相反还会因为分兵导致败亡。如果没有占领城池,就选择直接推进,很有可能被敌人形成合围之势。而且在与三十万重骑军作战的记载应该也是很多水分吧,纵观世界上下五千年,就没听说过拿七千轻骑能打过三十万重骑兵的,而且还不知道有没有七千。尤其是在班师回朝之际,军队编制还在七千,这才是最奇怪的,难道陈庆之的士兵们都是项羽转世么。

在小编看来,陈庆之的传说水分大的厉害,很少能让人信服,关键是在回程的路上七千猛士都被河给淹死了,这可没法给世人交代。

标签: 西晋陈庆之

更多文章

  • 刘邦把项羽都灭了,为何会被冒顿困在白登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朝,刘邦

    刘邦把项羽都灭了,为何会被冒顿困在白登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七年,负责守边的韩王信叛国投敌,转身成了匈奴人的带路党,带着匈奴人大肆掠夺大汉臣民的妻女、财物、牲畜和粮食。当时的大汉天子是刚刚击败项羽不到两年的刘邦,刘邦虽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但最美不过夕阳红,大器晚成的刘邦正处于人生最

  • 项羽为何败在刘邦手下?光是哭的本事就不及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刘邦

    项羽为何败在刘邦手下?光是哭的本事就不及刘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可是一位奇人,他能够从市井混混成长为一代帝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从前被父亲斥责不爱劳动,被邻里认为胸无大志,但在起义过程中,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与普通的劳动人们有着显著的不同,他有

  • 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是怎么对待他家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代”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逼得乌江自刎,一代霸王就此陨落,他的尸首也被刘邦的手下大卸八块被拿去邀功,那么项羽死后他的家人又是怎样的结局呢?刘邦有没有将此赶尽杀绝呢?史书上记载,项羽的后人,刘邦并没有将他们全部杀掉,而是善

  • 大泽乡起义失败,项羽和刘邦是如何从秦末乱世中脱颖而出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刘邦,春秋战国

    大泽乡起义失败,项羽和刘邦是如何从秦末乱世中脱颖而出的?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王扫六合,奋六世之余烈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业。然而秦始皇所创立的帝国从一开始就面临六国贵族和周朝守旧势力的反扑。始皇帝死后,二世胡亥昏聩荒诞、贪图享乐。秦帝国的朝堂此时已经成为赵高指鹿为马的舞台。繁

  • 项羽宁死也不愿过乌江,不是因为他傻,而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

    项羽宁死也不愿过乌江,不是因为他傻,而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秘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曾经写过这样的一句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仍为世人所熟知。而项羽在乌江自刎之事,也成了世人所不解的谜团。试想一下,倘若一个人逃到了江边,同时还是个善于水性

  • 项羽留下来的武器真的重达三百多斤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流传下来的诸多文学作品中,歌颂项羽的有很多,但是夸刘邦的却没有多少。明明是人家刘邦笑到了最后,拿下了这万里江山,却为何大家都如此钟爱项羽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刘邦虽然最后成为了一代帝王,但是他为了得到天下,什么招数都

  • 刘邦为何能战胜项羽?刘邦的驭人之术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刘邦

    刘邦为何能战胜项羽?刘邦的驭人之术有多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谈及楚汉相争的结局时,刘邦说,他之所以能在垓下击败项羽,除了列侯所说的原因,还因为他刘邦会用人。刘邦说,以张良、萧何、韩信为代表的诸位,都是人杰,都能为他刘邦所用,而项羽那边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用,所以他刘邦可以集众

  • 项羽如果渡过乌江去招兵买马,最后能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

    项羽如果渡过乌江去招兵买马,最后能成功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很多人至今为项羽痛惜不已。因为项羽一生无敌,基本上没有打过败仗。唯一的一次失败,也就是垓下之战。而垓下之战,虽然刘邦军团(包括韩信、彭越、英布及刘邦自身的军队)用三十万大军围攻项羽的十万大军,其实,如果项羽与

  • 巨鹿之战胜在破釜沉舟的勇气?项羽手里的底牌你想象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朝

    巨鹿之战胜在破釜沉舟的勇气?项羽手里的底牌你想象不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项羽是秦朝末期著名军事人才,他出生名门之后,从小就以勇武闻名。他戎马一生,从年少时投身反秦战争,到中年期间的“楚汉之争”,其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然而,让他一战成名的还是巨鹿之战,正是在这场

  • 项羽为什么死都没有渡江呢 刘邦在临死前才明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项羽

    还不知道:项羽为什么死都没有渡江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最精彩的人物,大概就要数刘邦与项羽了。尤其是项羽,司马迁是极其喜爱这个人物的。众所周知,项羽是没有做过皇帝的,他是兵败自刎的。本来他是可以不用死的。却为何要自刎呢?刘邦直到驾崩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