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史慈曾是他手下将领,刘繇最后结局如何?

太史慈曾是他手下将领,刘繇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57 更新时间:2024/2/4 17:16:15

东汉末年,是指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的时期。也即从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立计算,为45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彼此混战。其中,就刘备来说,虽然一开始的势力比较小,远远无法和袁术、袁绍、曹操等人相提并论,但是,因为汉室后裔的出身,加上匡扶汉室的旗号,刘备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获得了益州这一州之地,从而建立了魏蜀吴三国之一的蜀汉。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备之前,还有其他汉室后裔割据一方,比如大家熟悉的荆州牧刘表和益州牧刘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不过,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刘繇,则相对低调。刘繇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兴平元年(194年),刘繇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他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一度被朝廷加授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不过,最终在激烈的较量中,扬州牧刘繇没能在扬州站稳脚跟。

首先,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刘繇是汉朝皇室的远亲(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东汉末年,刘繇被举为孝廉,拜郎中,迁任下邑县令。不久,刘繇被司空府征辟为掾属,除任侍御史,他均未就职,继而在淮浦躲避战乱。兴平元年(194年),朝廷命刘繇接替陈温为扬州刺史。扬州刺史的驻地本在江北的寿春,但是,在董卓被杀后,天下大乱,曹操、袁绍、袁术、吕布等诸侯逐鹿中原。

其中,就扬州下辖的寿春一带,就成为袁术的势力范围,将军吴景、孙贲将刘繇迎接到江南的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才使其得以在扬州立足。在汉室衰微的背景下,袁术已经有不臣之心了,甚至还打算僭越称帝。在此背景下,袁绍派遣麾下部将攻城略地,特别是孙策攻陷庐江,更让扬州刺史刘繇感到恐惧。

面对袁术势力的扩张,刘繇派遣樊能、张英驻军江边防御袁术,考虑到吴景、孙贲是袁术所任用的人,就迫逐他们至江北历阳(今安徽和县)。在此基础上,袁术选择自己设立扬州刺史,并且与吴景、孙贲合攻张英、樊能,双方胜负难分,处于胶着状态,一年多也未能攻下。对此,在笔者看来,袁术擅自设立扬州刺史,已经表明了自己的野心。而就汉室后裔的扬州刺史刘繇,在立场则是和袁术相对立的,也即刘繇倾向于拥护东汉王朝。

对此,东汉朝廷加授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这让拥兵数万的扬州牧刘繇,有了继续和袁术相抗衡的实力。建安元年(196年),刘繇命张英、樊能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军对抗,但是,孙策实在非常勇猛,从而让刘繇的麾下吃到了败仗。之后刘繇率领同乡的太史慈与孙策对抗,但也因中计而大败,太史慈被孙策俘虏转投靠孙策。在汉末三国时期,太史慈显然是可以和吕蒙、关羽、赵云、马超等人相提并论的猛将。

因此,在笔者看来,太史慈这位猛将的离开,自然成为扬州牧刘繇的一大损失。面对咄咄逼人的孙策,刘繇接受名士许劭的建议逃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县一带)投靠刘表。彼时,豫章太守周术因病而死之后,太守之位悬空。对此,荆州牧刘表是准备让诸葛玄(诸葛亮、诸葛瑾之叔父)成为太守,但是汉室朝廷却命朱皓(朱儁之子)为太守,导致各方势力为争夺豫章太守一职而有多次冲突。

在此背景下,扬州牧刘繇选择出兵,协助朱皓当上太守,将诸葛玄赶回襄阳刘表身边。但是,不久之后,笮融诱杀朱皓,于是刘繇又进攻笮融,首战被笮融击破,很快刘繇再次召集所属各县人马,大败笮融。在扬州牧刘繇用兵豫章郡的时候,孙策则是在扬州之地攻城略地,不断蚕食着名义上属于刘繇管辖的郡县。

最后,不过,因为实力上的差距,扬州牧刘繇显然拿孙策没有什么变法。或许是因为孙策带来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到了建安二年(197年),扬州牧刘繇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在扬州牧刘繇去世后,孙策得以平定了江东六郡,这成为东吴得以立足的重要基础。孙策后来将刘繇安葬在其故乡东莱郡牟平,并且带回其遗孤。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繇是汉皇族的人,为拢络其势力而故意这样做,但是,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刘繇生前因为清廉而有威望所致。

对于刘繇这位汉室后裔,《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评价道:“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至于扰攘之时,据万里之士,非其长也。”也即扬州牧刘繇虽然拥有一定的气节,可是,镇守一方,显然不是刘繇的长处,这是其没能击败袁术、孙策的重要原因。而蜀汉丞相诸葛亮则直接表示:“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正所谓慈不掌兵,虽然都是汉室后裔,但是,刘繇显然倾向于空谈之辈,没有刘备这样饱经磨练,所以,虽然东汉末年有不少汉室后裔割据一方,最终却只有刘备建立了可以抗衡曹魏和东吴的蜀汉。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三国刘繇

更多文章

  • 刘繇是什么人?被李傕郭汜当做棋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繇,三国

    刘繇是什么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汉末年出现了多位汉室宗亲出任州牧的情况,最具代表的就是汉室三州牧了,主要是只刘焉、刘表、刘虞,有些时候刘繇会代替刘虞的位置,当然如果只按照实际情况来看,其实是有5人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出任过州牧,也就是在加上一个刘备,相对来

  • 东汉末年宗室、大臣刘繇简介,刘繇在文学上是什么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汉,刘繇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刘岱之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刘繇是汉朝皇室的远亲(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他十九岁时,堂叔刘韪被盗匪所劫持为人质,

  • 东吴后期三杰之一的潘濬,能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潘濬

    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非常陌生,就连读有时候都读不出第二字的读音。说来也难怪,潘濬作为三国后期的人物,已经很少受人关注。他在三国前期出道,一直忠心耿耿地在刘表身边,辅佐刘表,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荆州帮成员。作为荆州资历比较老的前辈,刘备拿下荆州以后,潘濬也得到了重用。关羽作为荆州老大以后,潘濬成功占据了荆州

  • 潘濬为什么被称为奇人?刘备军关羽部下投效东吴身居要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潘濬三国

    在历史上一众东吴重臣中,潘濬无疑是经历最奇特的一人。只因他并非孙策时代元从,亦非孙权举拔的淮泗士人,更非江东大族出身,而是原属刘备军关羽部的一届降臣,年届四十才投效东吴。后来的蜀汉大司马、孔明接班人蒋琬,则是他的表兄。如此敏感身份,却能在东吴朝廷深得朝野信任,官居要职,不得不说是三国中的一个异数。潘

  • 王景:成功治理黄河使其多年不泛滥,却是东汉崛起的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景,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他生于平壤,却是东汉崛起的大功臣,成功治理黄河使其多年不泛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倘若说起治水这件事情,大家都会想到大禹,想到上古时期那个带领中原百姓存活下来的伟大人物。但是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治水能力突出的人并不仅仅只有大禹,还有一位名为王景

  • 孝景皇后王娡:15岁嫁给农民,18岁改嫁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娡,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王娡。说起王娡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她的儿子我想大家都认识,那就是汉武帝刘彻。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娡 第一任丈夫是个农民,为了改变命运嫁入了皇室,后来还当上了皇后。王娡的母亲叫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臧荼是项羽当年封的燕王,后来投奔了刘邦,但是

  • 继承郑和的遗志,王景弘第八次下西洋都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郑和

    王景弘于1405年至1433年与郑和共同指挥427艘、278000多水兵将士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郑和病逝后,他独立奉命完成八下西洋、首登台湾的皇嘱使命。建文帝时“靖难之役”,王景弘随朱棣起兵,助朱棣夺取帝位,得朱棣赏识。永乐三年(1405年),奉成祖命,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庞大船队,出使西洋(

  • 诸葛丰与阳都之关系考证 汉朝琅邪人氏诸葛丰是否与诸葛亮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汉书·诸葛丰传》记载:“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也。”《三国志·诸葛诞传》也记载:“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诸葛丰后也。”《三国志·诸葛瑾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

  • 诸葛丰是谁 汉朝官员诸葛丰历史事迹及后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诸葛亮,诸葛丰

    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山东诸城)人,西汉官员,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阅史,曾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侍御史。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继而长为光禄大夫。他性情刚正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后因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被降为城门校尉。不

  • 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正直无私,他是如何铁腕办案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丰,诸葛亮,西汉

    诸葛丰(诸葛亮先祖),字少季,琅琊诸县(山东诸城)人。因通晓经术而做郡文学,以特别刚直闻名。应该说诸葛丰的仕途还算顺利,他后来被御史大夫贡禹看中,“除丰为属,举侍御史”。汉元帝时期,诸葛丰官拜司隶校尉。侦察揭发没有回避任何人,京师人送了他个俗语:“间何阔,逢诸葛。”汉元帝欣赏他的高尚节操,提升他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