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军用“高速路”现21个神秘脚印 距今有2000年

秦始皇军用“高速路”现21个神秘脚印 距今有2000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43 更新时间:2024/3/23 22:51:55

记者昨日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为配合国家青(岛)兰(州)高速公路建设,省考古研究院秦直道考古队在对秦始皇修建的军用“高速路”——秦直道遗址富县桦沟口段进行考古发掘时,考古人员意外地在2000年前的路面遗存中发现了21个神秘脚印。

发现各类遗址百

秦直道自陕西淳化(古云阳)北部的秦林光宫(即汉甘泉宫)北门始,北,经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榆林等地,再经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胜、达拉特旗至包头。

道路全程直线距离约700公里,已发现遗迹的道路全长约750公里。陕西境内已发现遗迹的秦直道全长498公里,其中富县段长125公里,其路面一般宽30—40米,最宽处达58米,是直道全程十余个县中路段最长、遗存最典型的地区。秦直道修筑方式以堑山为主,仅在河谷或低凹处垫方夯筑(《史记》中称为“堙谷”)。在山区,直道路面一般宽10-30米,部分路段宽40-50米。

秦直道一线两侧,共发现秦汉时期的宫殿、城址、兵站、关隘、烽燧等遗址及墓葬百余处,出土大量建筑材料、陶器、铜器、铁器及兵器等遗物。

首次确定道路绝对年代

此次发掘的桦沟口段直道位于富县家湾乡五里铺村的陕甘交界处,是自南而北沿盘山道下子午岭支脉后过葫芦河前的一段,地处葫芦河与其支流桦沟河交汇地带,呈西北——东南走向,发掘面积约2050平方米。

直道路面上有20多道车辙,车辙两侧分布有较宽的路肩。车辙间的辙梁经过反复碾压,土质发黑,质地坚硬。一些辙梁上还重叠着车辙印。特别重要的是,多处路面上叠压有秦汉时期的绳纹筒瓦、板瓦,一处路面上还发现一枚西汉末年的“大泉五十”铜币,为道路的绝对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

古道路考古是中国考古的薄弱环节,此次发掘是秦直道考古的首次大面积发掘,也是秦直道盘山道的首次发掘,意义重大,它以多处准确的地层叠压关系,第一次卡住了秦直道的绝对年代,为尚存分歧的秦直道全线走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证据;秦直道旁的同期建筑遗址的发掘,尚属首次,对于了解秦直道附属设施的分布内涵,深有意义。

路面发现21个脚印

尤其令考古人员兴奋的是,在4个探方和探沟里,共揭露出方向杂乱(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七个方向)的脚印21个,脚印分为成年男子、女子和儿童。

脚印一般长20-25厘米,宽9-10厘米,深2-6厘米。其中最大者(成年男子)长28厘米,宽12厘米;最小者(儿童)长17厘米,宽7厘米。判断为女子的脚印长19-22厘米,宽10-12厘米。脚印数量最多的是在编号为T309的探方内,该探方位于靠近直道关卡的下方,共有脚印13个。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脚印全部分布在上层路面。这些保存完整清晰的脚印是谁留下的?当时发生了怎样的状况?

这些谜团可能永远都无法找到答案了,但考古人员的推测给我们还原了一个场景:在秦直道刚刚废弃的一个雨夜,很可能是中原方面(汉族)的一两个家庭成员从这里匆忙行走所遗留,他们走后不久,山体滑坡,泥石流掩盖了直道。

标签: 秦始皇神秘脚印

更多文章

  • 震惊世界!秦始皇陵和武则天墓为何到现在还不能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陵,武则天墓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

  • 秦始皇高曾祖母芈月:为巩固地位心狠杀两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芈月,秦始皇,魏冉,义渠

    前段时间,电视剧《芈月传》热播,让芈月这个名字也为大家所熟知。她不是别人,正是秦始皇的高曾祖母,秦惠文王的夫人。在秦朝宫廷,芈月为秦王生下三个儿子,由此得到秦惠文王的宠爱,但后宫的争斗异常险恶,她受宠遭到了秦王王后的嫉恨,惠文王一死,她立刻和儿子秦武王一起把芈月的儿子嬴稷送到燕国去当了人质。但即位的

  • 揭秘秦始皇为什么要逼死他的真正亲爹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秦始皇虽然有着“千古一帝”的光辉。不过,如果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的说法,嬴政的出身并非秦国王族,更偏向于是吕不韦的儿子。而且,嬴政及其父亲子楚能够登上秦国国君的宝座,吕不韦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37年,吕不韦的丞相职务被秦王嬴政免去。公元前235年,秦王嬴政再次命令吕

  • 秦始皇的死:是被人害死还是自然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称为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死于他第五次东巡途中。或许秦始皇注定是一名历史上的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死如他的身世以及此雄才大略,同样引起了后人的争议。目前史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死于疾病,一说死于非命。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

  •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糊涂账 却为何独留卫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天下

    秦灭六国,却留下了一个卫国,而且终秦始皇一生没有去绝卫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国到卫元君时已经只留下濮阳一地了,秦灭了魏国后把濮阳划入东郡,而把卫国从河南东北部迁到了西北部的野王县。卫国的最后一个国君叫君角,奇怪的是,“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以后,秦始皇却一直没

  • 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话题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学者,又再次被指责为“暴君”,并扣以新制的大帽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始作俑者。当然,这样的观点有人赞成,但也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中央集权制应当肯定。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秦始皇为何会采纳李斯建议把天下分为36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

    郡、县为春秋战国至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春秋前期,楚、秦、晋等诸侯国开始在国内一些地方设县;春秋末期,各诸侯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郡的面积虽比县大,但因地处偏远,行政建制一般比县为低。战国时,各诸侯国在边地分设郡、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郡”字,从邑、君声。君本义为至尊,奉守军令以行君政

  • 隋炀帝:没有秦始皇的本事却做秦始皇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

    隋灭陈之后,开始进行建设。第一,兴建两都。隋文帝营建大兴城,不是今天北京南边那个大兴,是长安。隋炀帝营建东京洛阳。隋唐都是两京,“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第二广设仓库。这个仓库多到什么程度?有一个隋朝的粮仓叫含嘉仓,考古学家在含嘉仓进行了挖掘,据不完全统计,含嘉仓有259个粮窖,其中一个粮窖里面就发现

  • 从未战败的名将 因他秦始皇推迟六年才统一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牧

    在秦始皇平定了秦国之内的局势之后,统一六国的进程逐渐开启,而一个赵国,却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推迟了整整六年!公元前234年,秦军将领樊于期带兵进攻赵国,赵国军队损失近10万人,也阻挡不了秦军的步伐。赵国危难之际,赵王命李牧南下指挥军队。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人(今邢台隆尧)

  • 沉睡了千年:揭秦始皇陵的十大惊天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

    谜团1: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