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号称“救世宰相”的张居正,他一生做过哪些错事?

号称“救世宰相”的张居正,他一生做过哪些错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76 更新时间:2024/2/13 1:34:57

在中国历史上,张居正绝对算得上是一代牛人,他不仅是赫赫有名的改革家,而且还是明朝时期最强势的权臣;按理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对明王朝进行了一个全面改革,使得明王朝国力日益兴盛,而且还重用戚继光抵御倭寇,因为功绩卓绝,死后被追赠上柱国,谥文忠,但历史上却对张居正评价很低,这究竟为何呢?

据说这张居正乃是神兽白龟转世,故而张居正的祖父替其起了个小名“白圭”,而这张居正也的确天资聪颖,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在其二十三岁时,便一举中了举人,位列二甲第九名;虽然没有高中状元,但颇受当时的重臣的徐阶赏识;在徐阶的栽培下,张居正一路平步青云。

尤其是在嘉靖皇帝去世后,徐阶起草遗诏,引张居正与之共谋,不久张居正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之后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又迅速升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接着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不到半年的时间,张居正从一个侍讲侍读迅速成为掌握朝政大权的重臣,这是无数人奋斗一生都达不到的,称之为传奇也不为过。

在徐阶因年迈致仕后,高拱上位,但高拱没享受两年,就因口无遮拦触动万历生母李太后神经,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于是张居正成了首辅,而当时的明神宗年仅十岁,朝政大权由李太后、冯保和张居正三人掌握,这三人就是当时的“铁三角”组合。

而最关键的是,李太后和冯保是支持张居正的,或者说,这三人就是同党。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终于可以完完全全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他从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

他批评空作王霸之辩的人“不知王霸之辩、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而误认为“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明确地把解决国家“财用大匮”作为自己的治国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巩固国防,整顿吏治。不可否认,“一条鞭法”的积极性,的确做到了富国强兵。

但是就在张居正为国事夜以继日地操劳的时候,他多年未见的父亲张文明去世,按照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过世,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起复为官。而当时,张居正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此时离开必使改革功亏一篑,所以张居正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夺情。在家事和国事之间,他选择了国事为先。

但明朝的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未能尽孝何来忠君。如此一来,人情汹汹,无论是御史还是六部官员都上疏要张居正守制,虽然张居正权势滔天,但却是丝毫不敢给自己辩解,更不敢打压那些言官,一招不慎,就成了千古罪人。因为这件事,满天下都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危及国本;最终还是由明神宗诏谕群臣,再言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非议才消止。

但这种事,虽然被明神宗表面上解决了,但也只是表面上压下来了而。而且张居正为了贯彻实施“一条鞭法”,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公然和明神宗对抗,但明神宗深知张居正的为人,为了变法可以做出任何事,包括改立新君,而以张居正的权势,的确可以做到,所以明神宗只能选择隐忍。

故而,在张居正去世后,虽然当时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但就在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明神宗命潘晟致仕。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明了张居正的失宠。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明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明神宗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但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由此可见,明神宗内心是多么的恨张居正。而在历史上,对张居正的评价的确也是两个极端,比如明朝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就评价张居正:器满而骄,群小激之,虎不可下,鱼烂不复顾。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张居正掌权之后,太过于独断专权,得罪的人太多,尤其是当时的士大夫阶级;而且张居正还给了这些恨他的人把柄,这个把柄就是“夺情”事件,在古代,不管多么重要的事情,都没有“孝”重要,所谓“百行孝为先”,古人认为,孝为人之本,这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很多时候,有人说“忠孝两难全”,其实这在古代并不难选,因为必须首选“孝”。

因为首选“孝”的人,哪怕不忠,后面也有很大几率被赦免,最典型的就是徐庶;而如果选择,那即便这人是千古忠臣,也会被后人所唾骂,甚至他所效忠的对象也不敢再用他。而这个道理用在张居正身上同样合理,变法再大,有皇帝大么?除了有灭国危机外,其他任何时候,都要以孝为先;而这,也是中外文化最大的区别。

标签: 张居正明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年羹尧临死前,为何要把手串还给雍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年羹尧临死前,为何要把手串还给雍正?首先要明确的是清朝的皇帝,特别是康熙以后的皇帝,基本上朝珠是不离身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皇帝佩戴的佛珠来源于藏传佛教,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已经有皇帝赐予臣子佛珠的先例,各级官员也会将稀有的佛珠当做礼物上贡。所以佛珠的往来代表着清朝君臣之

  • 雍正能继承皇位跟弘历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雍正能继承皇位跟弘历有关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在康熙驾崩以后,胤禛就继承了皇位,成为了著名的雍正大帝。对此,有人对雍正为何能继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雍正是凭借不正当手段上位的,康熙本没有让他继位。有人认为,雍正是正当继位的,不过是沾了自己儿子的光而已。实际上,雍正篡

  • 董贵人已经怀孕五个月了,她为什么非死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董贵人,汉朝,风云人物

    公元200年2月11日,曹操杀心骤起,诛杀了董承、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尽管汉献帝和伏皇后苦苦哀求,他连已怀孕5个月的董贵人也没放过,被他活活勒死。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董承升任车骑将军,并得以开府。自汉献帝定都许昌之后,朝廷实际为曹操掌控。董承于是声称自己领受献帝藏在衣袋中的密诏,借以联合

  • 汉末时期宦官赵忠的权势有多大?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赵忠(?—189年),安平人,东汉末年宦官,赵延之兄。汉桓帝在位时任小黄门,后来参加诛杀外戚梁冀有功,被封为都乡侯。延熹八年(165年),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因为恒帝无子,窦太后在旁支世系中选中了刘宏继位,随后窦妙派侍御史、守光禄大夫刘儵、奉车都尉曹

  • 杨玉环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贵妃长得有多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对唐代杨玉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享有“羞花”美誉的杨玉环到底有多美?她的一生又有多么传奇?杨玉环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说到她的美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杨玉环的美历来备受赞誉,出色的容貌也为她赢得了帝王的宠爱。现代人只能从史书记载中得知杨玉环的美貌,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 刘禅真的说过魏延不死蜀国会灭亡吗 魏延的影响有那么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刘禅感慨“魏延不死蜀汉不灭”是真的吗?刘禅有没有说过这句话,魏延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应该是没有,毕竟没有任何史料能够证明,很有可能是后人假借刘禅之口。蜀汉灭亡于263年,而魏延是死在234年,魏延是在211年时投靠刘禅的,当时的魏延怎么说也有20岁吧,

  • 三国时期右将军与左将军是什么官职?有何差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时期的军制大都是秉承汉制而来,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末三国时期,有四方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和后将军,比如,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在曹操集团,同一时期,于禁为左将军,乐进为右将军,夏侯惇为前将军。那么,值得注意的是,究竟是

  • 历史上曹皇后为什么要废掉赵曙?成功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历史上曹皇后为什么要废掉赵曙?成功了吗?这是因为皇帝和曹皇后之间关系恶劣的缘故,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皇后虽然与宋英宗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毕竟还是名义上的母子,英宗是仁宗嗣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另外,两人还有一层特殊的亲属关系。1047年,由曹皇后从中撮合,将高滔滔嫁给

  • 三国正史上,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相比谁的战斗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虎上将,三国,风云人物

    看三国,讲三国,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那些勇冠三军,力敌万人的勇将了,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提起三国名将,读者诸君就会想起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武圣人关羽关云长,然后就会想起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幼主阿斗的赵云赵子龙,当然,当阳桥上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的张飞张翼德也是声名显赫,至于曹魏的

  • 刘协是什么结局?虽为亡国之君,至死都在享受皇帝待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协,汉朝,风云人物

    在我们的印象中亡国之君一般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下场好一点的会被软禁起来或者是贬为平民 ,如果不好的话 很有可能会无意间就被别人毒死了。因此当一个朝代灭亡以后,最倒霉的莫过于亡国之君了!就拿明朝的崇祯 来说吧,崇祯就是因为明白亡国之君没有好下场,所以便率先自杀了。而北宋的末年的两帝则是选择隐忍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