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平之战后白起的下场如何?秦昭襄王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长平之战后白起的下场如何?秦昭襄王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101 更新时间:2024/3/24 5:53:43

白起,秦国白氏,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对于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指挥过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不过,对于白起来说,长平之战既是自己的巅峰,也是自己被杀的导火索。公元前257年,白起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为什么要赐死白起呢?

首先,在秦朝末年,参与陈胜吴广起义的陈馀曾表示:“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由此,对于白起之死,很多人显然是难以理解的,也即白起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中,更是直接解决了山东六国最强大的赵国。基于此,秦昭襄王应该重赏白起,而不是赐死他。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战功累累,秦昭襄王已经无法再赏赐武安君白起了。换而言之,这应该就是功高震主的例证之一了。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也即有人曾对韩信表示,当一个人功高震主时,意味着危险将不期而遇。

在西汉初期,功高震主的韩信,最终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而白起之于秦国,显然可以和韩信之于西汉相媲美。在此基础上,在长平之战后,击败赵括的白起,不仅赢得了秦国将士的信任和支持,也即获得比较高的威望,而且,白起因为坑杀了40多万赵国士卒,更是让赵国等山东六国为之恐惧。退一步来说,如果白起真的有心谋反的话,那么,秦国将士中一定会有人响应的。换而言之,不管白起有没有谋反的想法,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因为具有了造反的能力,所以对秦昭襄王形成了威胁。而这,成为秦昭襄王决定赐死白起的重要原因。当然,考虑到白起在秦国的地位,光凭这一个原因,显然不够支持秦昭襄王做出这一决定。

白起之所以被杀,还在于其口无遮拦,直接激怒了秦昭襄王了。在长平之战后,白起考虑到秦国的伤亡等原因,主张暂时不对赵国继续发动进攻。不过,秦昭襄王一意孤行,发动了邯郸之战,因为楚国和魏国的支援,秦国在邯郸之战中损失惨重。对此,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白起幸灾乐祸,表示:“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当白起还在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而高兴的话,却没有想到这句话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在得知白起幸灾乐祸的言行之后,秦昭襄王勃然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

最后,原本就因为功高震主而对猜忌白起的秦昭襄王,又对白起增加了愤恨情绪,此外,再加上范雎在一旁的添油加醋,最终促成了一道赐死的命令。总的来说,对于白起的一生来说,长平之战既是白起的巅峰,也是白起被杀的导火索。当然,正如孔子所言“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在白起被杀后,秦人“以白起死非其罪,无不怜之,深表怀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灭六国,建立秦朝。在秦始皇即位之后,念白起劳苦功高,把他的儿子白仲分封于太原,千年之后,白氏家族诞生了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唐朝时期,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中追忆先祖白起,这样写道:“后非其罪,赐死于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而这,无疑是秦国上下对白起功绩的肯定。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璟为什么能成为建信侯?他为汉朝做出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刘敬,原名娄敬,他本来是齐国一名小小的戍卒,他是如何成为建信侯的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广武县城,刘邦对刚从死牢中释放出来的刘敬说道:“我没有听你的话,以致被匈奴围困在了平城,自即日起,封刘敬为建信侯,还望卿不计前嫌,继续为我大汉进言献策!”公元前202年,娄敬作为

  • 关羽会失守荆州的原因是什么?真的只是大意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汉朝,风云人物

    关羽为什么会失掉荆州,真的是大意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桃园三结义,不是兄弟胜似亲兄,之后刘备想要夺天下,关羽和张飞自然是一路追随,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随着关羽败走麦城,失掉荆州,被敌军杀死,张飞为其报仇,却被自

  • 后世如何评价温彦博?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温彦博,名大临,唐朝时期宰相,隋朝泗州司马温君悠次子,礼部尚书温大雅的弟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温彦博出身太原温氏。博览群书。隋朝时期,担任文林郎、通直谒者,出任幽州司马。武德初年,随罗艺归顺大唐,历任幽州长史、中书舍人、中书侍郎、雍州治中、御史大夫,册封西河郡公。唐太宗即

  • 后世如何评价泰定帝?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即泰定帝,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真金之孙,元显宗甘麻剌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承袭父亲的晋王爵位,镇守漠北,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弑,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改元“泰定”。他在位

  • 尉迟敬德说了句什么话?让李世民下定决心除掉李建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尉迟敬德,风云人物

    李元吉选派武艺高强的刺客前往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是久经沙场的人,什么生死没见过?他知道李建成肯定会对他下手,干脆打开房门,每天晚上照常安卧,没有丝毫惧怕和戒备。刺客几次试探,都不敢进去。一则是看到“重门洞开”,害怕里面有埋伏;二则是惧怕尉迟敬德的勇猛。刺杀不成,李元吉气到咬牙。他咆哮道:“我就不相

  • 有哪些与黄霸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黄霸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风云人物

    黄霸,字次公,西汉时期名臣,官至丞相,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黄霸善于治理郡县,为官清廉、外宽内明,文治有方,政绩突出,后世常和龚遂作为“循吏”的代表,并称“龚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有大志,攻读法律之学,一生经历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汉武帝末年,捐

  • 彤贵妃深受宠爱是后宫二把手,为什么会连降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彤贵妃,清朝,风云人物

    她深受宠爱是后宫二把手,却无故连降三级,死后葬入低下的砖池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皇宫中,没有谁能久宠不衰,尤其是那些以色侍人的,色衰而爱驰,而后宫的很多女子凭借着自己漂亮的资本轻松赢得过皇帝的专宠,却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后宫新来的更加年轻

  • 同样是糟糠之妻,吕雉与马皇后的结局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雉,汉朝,风云人物

    在古代,最成功的男人就是皇帝了,而人们通常把他背后的那个女人称为是“皇后”。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朱元璋和刘邦,二人都是从草根慢慢一步一步登上了皇帝的位置,所以世人也愿意那他们两人作比较。两个人都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但是他们对待自己的原配妻子却十分不同。马皇后是朱元

  • 朱舜水为什么会被日本人称为国师?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舜水,明朝,风云人物

    日本和中国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系。早在汉朝时期,日本便和中原王朝有过正式的官方交流往来,而到了唐朝之时,除了官方上的交流之外,中日民间的交往也非常兴盛,如我们的高僧鉴真老和尚,数次东渡日本,终于漂洋过海来到当时的日本,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实除了鉴真老和尚,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人

  • 楚穆王:杀父夺位,灭掉三个国家,逼降五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楚穆王,春秋战国,风云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生在帝王之家注定会有权力斗争,但有一点并不多见,就是杀父夺位,因为中国人最重“孝”,纵观中国历史,杀父夺位的例子只有寥寥几个,现在要介绍的这位人物,他的王位就是杀害自己的父王夺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杀父夺位的第一人,他就是春秋时期的楚穆王熊商臣,虽然他杀父夺位,但他却成为了楚国历史上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