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世如何评价姜子牙?关于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后世如何评价姜子牙?关于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74 更新时间:2023/12/9 17:08:53

吕尚,即姜子牙,商末周初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周朝开国功臣,兵家奠基者,被民间称为“姜太公”,被尊为“百家宗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说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病逝于镐京。后世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唐肃宗时期,追封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轶事典故

覆水难收

姜子牙早些时候只知道钓鱼,家里贫困,其妻马氏嫌弃姜尚,欲图离去,姜子牙劝她说:“我有朝一日会得到荣华富贵,你可别这样做。”马氏不听劝告,离开了姜尚。后来姜子牙帮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马氏见其地位、财富都很好于是想和姜子牙破镜重圆,但姜子牙早已经看穿了马氏的为人,就将一壶水泼在地上让马氏去捡回来,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子牙于是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

诛杀华士

太公望封于齐,齐国有一个名叫华士的人,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正当的事,人们都称赞他很贤明。太公望派人请他三次都不肯到,就命人杀了他。周公问说:“他是齐国的一位高士,怎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太公望还能将他臣服、与之结交吗?凡国君无法臣服、不得结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遗弃的人。召他三次而不来,则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扬他,使他成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要我这个当国君的何用?”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纵观姜子牙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为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称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文王所命太公为“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姜子牙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齐文化的历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仑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子牙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后世奉祀

在唐宋以前,姜子牙被历代皇帝和历代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唐肃宗封姜子牙为武成王,武庙就是来源于武成王庙的简称 。宋真宗时,又封姜子牙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被民间百姓尊为“武祖、天齐至尊、光明之神、神上神、众神之神、神祖”。

历代评价

商容:“视其为人虎据而鹰趾,当敌将众,威怒自倍,见利即前,不顾其后,故君子临众,果于进退。”

《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齐管妾婧:“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皋子生五岁而赞禹,由是观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观之,弱可弱邪?”

展喜:“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百里奚:“昔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滨,文王载之以归,拜为尚父,卒定周鼎。”

周灵王:“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

季札:“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晏婴:“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

楚国下大夫:“齐自太公封国建邦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甲数万,足可与楚抗。”

孔子:“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孙武:“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孟子:“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秦昭襄王:“昔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

范雎:“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于吕尚而卒王天下。乡使文王疏吕尚而不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业也。”

荀子:“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

姚贾:“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隹谁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

《吕氏春秋》:①”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望、周公旦。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②”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汤师小臣,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支,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

《淮南子·泰族训》:“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司马迁:①“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②“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③“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④“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⑤“申、吕肖矣,尚父侧微,卒归西伯,文武是师;功冠群公,缪权于幽;番番黄发,爰飨营丘。” [73] ⑥“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成父)能绍而明之,切近世,极人变。”

桑弘羊:“昔太公封于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于是通利末之道,极女工之巧。是以邻国交于齐,财畜货殖,世为强国。”

刘向:“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乘也。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雠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比功效而知人数矣。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乘哉!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用于莘,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虽舜禹犹亦困,而又况乎俗主哉!”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长沙王刘发:西汉最不受宠的皇子,最后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发,西汉,风云人物

    他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六子,也是西汉最不受宠的皇子,却一生安逸自在,享尽荣华富贵,最后得以善终,此人就是长沙王刘发。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刘发的生平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发的生母是个侍女,身份卑微。刘发的出生可以说是个意外,当时他父亲景帝醉酒后准备临幸程姬,可程姬正逢月事不想侍奉,她就把侍女

  • 刘盈是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盈,汉朝,风云人物

    汉惠帝刘盈——一位在历史长河中还未绽放光彩便英年早逝的帝王,提及他,众人想到的更多的是他的父亲汉高祖刘邦,他的母亲吕雉吕太后,对于他,最多的形容就是胆小、懦弱。身为一位帝王,参观一具人彘就受不了,最后竟抑郁而死,事实上真的如此么?刘盈——刘邦嫡长子,在刘邦还未发迹之时,年幼的刘盈与姐姐鲁元公主相依为

  • 刘备真的怕打雷吗 为何曹操会说大丈夫也怕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刘备,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入府。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望梅止渴”之往事,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

  • 历史上吴三桂是于何时称帝的?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跟着小编一起探寻。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不过,在这三位藩王中,平南王尚可喜和吴三桂不是一条心的。当然,因为遭到尚之信的软禁,尚可喜于公元167

  • 韦思谦:唐朝时期宰相,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韦思谦,本名韦仁约,字思谦, 唐朝时期大臣,任丘县令韦德伦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思谦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授予应城县令。得到吏部尚书高季辅提拔,迁监察御史。永徽元年,曾弹劾辅政大臣褚遂良。等到褚遂良恢复官爵,韦思谦被贬为清水县令,迁沛王(李贤)仓曹参军,累

  • 马超能力堪比吕布,投靠蜀汉却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超,三国,风云人物

    据记载,诸葛亮在用人上颇有才智,他的七条用人之道,说得很有道理: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度”。三、“咨之以策略而观其识”。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既然诸葛亮会用人,那么,他封杀马超是否是一个过于

  • 刘封和孟达就没有救过关羽吗 正史中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对刘封和孟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要受《三国演义》影响,正史当中的刘封和孟达是进行过救援的!但在正史当中,这事压根就不存在!因为刘备在公元212年入川之后,伴随着大量荆州派官员进入西川,作为亲密战友的关羽却从来没有踏入到益州一步,反而长年累月的留守荆州三郡。除了公元21

  • 为什么说孙休是被迫做的皇帝?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休,三国,风云人物

    孙休在他幼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去世。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家里的状况就很混乱。所以他就想要控制一下局面,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那么他的父亲遗留下来的是什么东西呢?他的父亲留下的遗产是东吴的江山和一堆顾命大臣。本来他的父亲去世,这对于新帝登基,稳定大局,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实际上效果并不是很好,孙弘说

  • 田丰的计策为什么没有被袁绍采纳?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田丰,三国,风云人物

    ’对袁绍的大战略家田丰的评价,最有名,也是被历史公认的,是荀彧说的:“田丰刚而犯上。”也就是说,田丰这个人的性格很刚直,说话没有技巧,因而容易得罪主上。就算有好的意见,也常常不被主上采纳。换句话就是说,田丰这个人,智商不错,情商不足。我认为,这其实是对田丰的误解,田丰并不是情商不高,他其实也是很讲究

  • 安德海慈禧身边的太监为什么会让恭亲王吃大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德海,清朝,风云人物

    说到慈禧身边的太监,许多人会想起晚清的著名大太监李莲英。事实上,李莲英成为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是在同治中期,慈禧当上太后多年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慈禧身边另有一位宠监,比起李莲英来,这个太监作威作福的本事更强,此人名叫安德海。我们以前讨论过明朝阉党之祸的问题,虽然明朝之亡,不能说和太监揽权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