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清朝的灭亡与隆裕太后之间有何关系?

历史上清朝的灭亡与隆裕太后之间有何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48 更新时间:2024/1/8 4:22:52

光绪十四年(1888年)隆裕太后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大清历史发展到隆裕太后这一局点,基本大势已去。所以清廷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并不是隆裕太后或者说是某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到了宣统时期,清廷与其作无谓的抗争,还不如和平放弃。放弃,也许是隆裕太后最好的选择,这是她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表现,也是她顾全大体、尊重生命的具体体现。从三个角度分析。

一、隆裕太后掌廷前后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期朝廷》曾有描述,隆裕太后长得一点也不好看,她面容和善,但却是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有点驼背,而且瘦骨嶙峋,脸型很长,皮肤灰黄,就连牙齿也多是蛀牙。就是这样一位女人对大清未来的走势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隆裕,叶赫那拉氏,是光绪的表姐、慈禧的内侄女。翻开大清历史我们知道,光绪与隆裕的婚事是在慈禧的撮合下完成的。光绪十五年(1889年),隆裕被立为皇后,是为隆裕皇后。婚后,这位表亲夫妻之间的婚姻并不和谐、并不幸福。隆裕深知慈禧钦定这门亲事的目的,那就是让自己更好地监视光绪。但不幸的是,自己没有出众的外表和才华,所以一直也不得宠。当然,隆裕也没指望寄情于光绪,此后几年,光绪只宠爱珍妃,哪怕珍妃死后,隆裕也一直不被待见。

不得不说,这样一位性格柔弱,并无才貌的皇后,也着实让人为之怜惜。但我们知道,成就一番事业的并不靠花容月貌,而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于隆裕太后而言,她的性格不但对自己的命运有所影响,甚至对整个清廷的走向,也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抉择在坚持与放手之间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和光绪先后亡故,按照慈禧遗命,溥仪(宣统皇帝)登基。宣统帝登基时只有三岁,而在慈禧去世之前,早就选定隆裕为其接班人。所以,面对年幼的皇帝,隆裕太后不得已开始了垂帘听政,他与宣统的生父摄政王载沣,此时一起掌控大清时局。自此,隆裕太后成为继慈禧之后,第二个垂帘听政的女人。

对于岌岌可危的大清,隆裕太后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隆裕性格,她在朝廷没有多少心腹甚至没有自己的力量,所以别看她是首席CEO,仍然没有多少实权。一度在载沣的排挤打压下,一个女人觉得政治和官场勾心斗角,离她越来越远。由于载沣的独断专行和思想顽固,终因组建皇族内阁而激起诸多矛盾,导致各省脱离清廷,形势变得分崩离析,没有向心力。

内外交困期间,全国各地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愈发高涨。隆裕顶住压力,召集庆亲王奕劻、袁世凯等王公大臣商议国事。

隆裕太后::“顷见庆王等,他们都说没有主意,要问你们,我全交与你们办,你们办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办不好,我亦不怨你们。皇上现在年纪小,将来大了也必不怨你们,都是我的主意。”

可见隆裕太后的责任与担当。然而此时的一个决定,就直接关乎着大清的未来,隆裕此时也清醒地看到当时实际状况,事已至此,她不得不倚重这些大臣。一个女人生性柔弱,确难再扛起大清江山。1912年,《清帝逊位诏书》呼之欲出,隆裕太后终于成为终结大清历史的最高执行者。

反思隆裕太后的行为和其对大清的贡献,大清的灭亡,是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她一味地妥协、让步造成的呢,其实她并不是“终结者”。

三、是政治、人性、也是敬畏

逊位诏书拟定之前,作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隆裕太后不是没有想过延续大清、拯救大清。但面对当时全国的形势,这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的幻想,根本不可能执行,是其对政治形势的错判吗,当然不是。

隆裕长期身处宫中,她对大清的一些处置手段和时局把握,她是看在眼里的。但她也许是看到大清大势已去,作毫无意义的挣扎和挽回,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没有处心积虑去杀害革命党人,也没有在自己太后的位子搞阴谋、耍手段,更没有去罪责自己的手下。

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一个女人,她更多担心的却是宣统小儿的性命和大清的安委,足见隆裕太后生性善良的一面,有时候她宁愿自己流泪到天明,也不愿给天下添乱。识时务、懂大局、讲格局、知人性,为隆裕太后点赞。

标签: 隆裕太后清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什么没有成为三国最后大赢家?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演义》之中有一个著名的桥段是“青梅煮酒论英雄,说的是曹操与刘备谈吐天下英雄,虽然这些是小说的演绎故事,但是历史之上的刘备还是有过人之处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对刘备都赞誉有加,万人敌们猛将关羽张飞对其不离不弃,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报答刘备,曹操甚至说去,今天下英雄

  • 吕布临死前大喊这几个字,曹操听完为何仰天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布,三国,风云人物

    在他们心中只要有吕布在,没有人前来感冒犯,确实吕布挺厉害的,当时有人为他说过这一句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从未遇到过敌手,任何一名武将听到他的名号,都会皱一皱眉头。吕布这个人有很大的缺点,他不但自私自利,而且还经常会被人利用。虽然吕布的武艺天下第一,但是他没有留下好的名声,张飞每次见到他,都会拿

  • 廖化目睹刘备战败后,是怎么嘲讽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廖化,三国,风云人物

    提起廖化,我们都会想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这一典故出自清末反对迷信的代表作品《扫迷帚》。这个典故后来多用于比喻一个团队当中新人能力尚不出众,需要年老有资历的人担当大任。在很多人眼里,廖化没有卓越的功绩,军事能力不突出,是三国当中不值一提的小人物。廖化,字元俭,其生年不详,卒于264年,

  • 景泰帝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朱祁钰,即明景帝、明代宗、景泰帝,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共7年,他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生母是吴贤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只比长兄朱祁镇小1岁。明英宗即位后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

  • 公孙渊是什么人?他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公孙渊,三国,风云人物

    公孙渊(?—238年),字文懿。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太和二年(228年),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送吴使首至洛阳,明帝拜其

  • 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简介:著述甚富,今存乐圃余稿八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朱长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长文(1039—1098)北宋书学理论家。字伯原,号乐圃、潜溪隐夫,苏州吴人(今属江苏)。未冠,嘉祐

  • 元英宗硕德八剌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他又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即元英宗,元朝第五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九位大汗,汗号“格坚汗”。他是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嫡子,生母是庄懿慈圣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硕德八剌自幼受儒学熏陶,登基后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实施新政,颁布《大元通制》,采用“助役法”以减轻人民的差役负担

  • 司马衷痴呆却能作为西晋的皇帝 司马炎就不能换正常的儿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炎,司马衷,风云人物

    对司马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炎就没有正常的儿子吗?痴呆的司马衷为何能作为西晋的皇帝?首先,我认为司马衷并不是我们认为痴呆,智力上有问题,我怀疑大概是有什么自闭症之类的心理疾病。但是,他不符合当皇帝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活到成年的有十几个儿子,而且

  • 唐朝八位开国功臣,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云人物

    唐朝八位开国功臣,最后结局分别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咱们先说一说开国大将刘文静,在唐朝,他是被冤杀的第一位大将。刘文静是唐朝的宰相、开国功臣,字肇仁。京兆武功(如今的陕西武功)人。刘文静在唐朝的开国大将中,他的资格是比较老的一个。他从策划李渊起兵开始,后联络裴寂与李世民,配合协助

  • 洪秀全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导人中最差的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洪秀全,清朝,风云人物

    1864年7月19日,随着清军攻陷天京,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覆灭了。从一方面来说,太平天国运动实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也导致了它最终的失败。虽然太平天国的失败有着诸多原因,但洪秀全作为这场运动的领导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