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从来没有打过仗 萧何是怎么知道韩信的能力的

萧何从来没有打过仗 萧何是怎么知道韩信的能力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72 更新时间:2024/1/2 2:57:12

萧何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萧何不懂军事,为何断定韩信能打仗?

韩信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萧何却认定他是一个帅才,还极力请求刘邦把帅印给他。那么问题来了,韩信既然从来没有成功的经验,萧何也不懂得打仗,他凭什么就断定韩信一定是一个帅才呢?

当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刘邦一开始也是有疑惑的,但是最终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非常隆重地筑了一个高台子,在高台子上把帅印交到韩信的手里。显然,刘邦也是认可韩信的。同样的,韩信作为一个战场小白,他是如何取得刘邦信任的呢?

我认为刘邦也好,萧何也好,当时可能都不确定韩信真的能够在战场上取得成功,但是他们依然愿意这样试一试,为什么这么说呢?

咱们需要明白的是,对于刘邦的军队来说,当时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定住军心,让汉军将领和士兵不至于逃跑。

由于刘邦被封在非常偏僻的汉中,刘邦手下的那些将士们都很绝望,觉得到汉中去,可能一辈子就老死在那里,不会有希望了。所以他们才大量的逃跑,不愿意去那么偏僻的地方。当时刘邦和萧何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让刘邦和萧何忧心不已。

所以对于刘邦和萧何来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至关重要。选择韩信当大将,就是刘邦和萧何解决军队凝聚力不强的最好办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韩信具有以下几大优势。

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韩信不是刘邦的核心成员,属于外来的和尚。刘邦的核心成员究竟打仗有几斤几两?大家都是知道的。依靠曹参周勃灌婴樊哙这些人打仗,刘邦想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所以,刘邦把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封为大将,都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不会让将士们觉得他们有一个好的统帅。

当刘邦筑台准备拜大将的时候,周勃、灌婴等人议论纷纷,觉得要拜的那个大将会是自己。显然,这是他们根本不懂军事也不懂政治的表现,因此才会有虚妄的幻想。

韩信不一样。韩信没有指挥军队打过仗,因此至少不能说他不行。同时,韩信又是来自于外地的将领,根据“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条规律,大家对韩信是充满期待的。

二、知己知彼。

刘邦当时的对手是项羽。如何打败项羽,就是刘邦军队上下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项羽的军队实在太强大了,打败项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韩信在这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因为韩信是来自于项羽身边的人,他曾经在项羽的决策层里待过一段时间,对项羽用兵的习惯非常熟悉。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的。让这样的人来当刘邦的大将,取胜的把握肯定是很大的。因此,刘邦军队里的将士,都会更信任他。

三、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韩信身上有“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东西,这就是韩信经历过的“胯下之辱”。韩信自然是长得很魁梧的,武功也是不错的。一个强壮的人,竟能从一个泼皮胯下钻过去,这说明,韩信是具有极大的忍耐性。

刘邦的军队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忍耐性。当时刘邦军队里的将士们各种不服,明明刘邦是第一个打进咸阳灭掉秦朝的人,明明他的功劳最大,但是项羽依靠自己的威势,把刘邦分配到边远地区,大家心里都有气。也都觉得刘邦很怂,不敢和项羽开战。

如果只是一般士兵有这样的想法,那还无所谓。如果将领们也是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刘邦必须选一个“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将领,而韩信在性格上和刘邦军队的需求,有天然的契合,所以刘邦选择他。

四、容错空间。

选择韩信为大将,是有容错空间的。

刘邦当时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和项羽打仗,而是要留住军队,整顿军队的纪律,改变他们的面貌。如果拜韩信为大将,他不能够迅速改变刘邦军队的精神面貌,刘邦可以随时把他拿下来。如果韩信能够及时改变刘邦军队的精神面貌,那刘邦就可以重用他。

总之,由于有极大的容错空间,刘邦觉得,不妨试一试。如果不对,换一个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可以说,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刘邦和萧何才决定选择韩信。

最终,刘邦和萧何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韩信确实很快改变了刘邦军队的面貌,后来刘邦出川打仗,更是得心应手,为刘邦打败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

(参考资料:《史记》等)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科学家王徵简介: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卓有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雍正即位后,民风民俗方面有哪些改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清朝,风云人物

    雍正即位后,一改康熙的宽仁作风,大力整顿吏治及严查亏空,一大批贪官污吏随之落马。经过几年的整顿后,雍正帝又将矛盾指向了社会风气,对于每个具体的事情都有严格的规定,就差规定每人每天可以吃几碗干饭了。雍正初年,赌博、乱收杂费、婚丧奢靡等现象十分严重,雍正三年以后,他开始着手对这些恶劣的社会风气进行整顿。

  • 汉末三国时期,傅肜傅佥父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在武侯祠(汉昭烈庙)里,蜀国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其中,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

  • 慈禧太后坐过火车?慈禧坐火车的三个奇葩规定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风云人物

    慈禧太后坐过火车吗?其实20世纪初火车已经进入了中国,这位保守派的清朝实际的掌控者曾经也坐过火车,她第一次坐火车的时候,就定了三条非常奇葩的规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当时慈禧想去沈阳祭祖要知道北京到沈阳的距离可不远,坐马车的话,路途遥远不说,路上还非常颠簸,当时就有官员提议,不如坐火

  • 贾南风是什么样的人?她到底有多凶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贾南风,晋朝,风云人物

    贾南风,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坐在母仪天下的位置上,没有过人的容貌本无可厚非,却因为凶悍暴虐欺负智商有问题的丈夫,在历史上成为悍妇的代名词。很多人都知道贾南风这方面的大名,却不晓得她的凶悍如何而来,而一说起这个贾南风的父亲贾充就欲哭无泪。贾充是贾南风的父亲,也就是当时晋惠帝的老丈人。除了

  • 咸丰并无过人之处,那他为什么做上了皇帝的位置?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咸丰,清朝,风云人物

    杜受田,清山东滨州旧城里人,官宦诗书人家出身,其家世显赫,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之美称。清道光三年,“学霸”杜受田取得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的好成绩,被选庶吉士,授编修,之后又被任命为山西学政。清道光十五年,博学多识的杜受田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成为四阿哥奕詝的“家庭”教师。俗话说,“为师者

  • 秦始皇和生母之间发生了什么 两人关系为何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对秦始皇和生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为什么和自己的母亲关系不好?嬴政,史称秦始皇,生母是赵姬,其生父不详,有传言称其父为吕不韦,但未得到证实。虽然赢政的父亲不一定是吕不韦,但吕不韦与赵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姬本就是吕不韦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而贡献给异人的自己的

  • 悫惠皇贵妃:佟国维之女,孝懿仁皇后的妹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悫惠皇贵妃,清朝,风云人物

    悫惠皇贵妃佟氏,生于康熙七年八月,原属于汉军镶黄旗,后被抬入满洲镶黄旗,父亲是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姐姐是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国维是康熙帝的亲舅舅,所以悫惠皇贵妃是康熙帝的表妹兼小姨子。关于悫惠皇贵妃何时进入皇宫,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根据八旗秀女选秀的年龄来看,应该是在康熙二十年之后。当时康熙后

  • 北宋官员王质简介:进士及第,累官至尚书祠部员外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质(1001~1045)北宋官员。字子野,王旦之侄。莘县人。质少年力学,拜杨亿为师,亿称其才,伯父旦见

  • 刘询跟丙吉是什么关系?没有他的保护,汉宣帝婴儿时就死在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询,汉朝,风云人物

    汉宣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在牢狱中长大的皇帝,因为他刚刚出生,还在襁褓之中就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被关到牢狱之中。狱中环境恶劣、缺衣少食,婴儿汉宣帝差点就死在狱中,幸运的是,汉宣帝遇到了他的救命恩人,正是因为这位救命恩人的悉心照顾和保护,汉宣帝才得以在狱中健康长大。否则,汉宣帝必定在婴儿时就死在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