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变法时各个贵族都反对变法 为什么秦孝公会支持商鞅变法呢

秦国变法时各个贵族都反对变法 为什么秦孝公会支持商鞅变法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1 更新时间:2024/1/22 13:54:15

还不知道:秦孝公为什么支持变法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一共23年时间。很多人不理解,秦孝公为什么会如此支持商鞅变法,毕竟当时秦国各个贵族都是反对变法的,秦孝公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变法。实际上秦孝公已经洞察了秦国的问题所在,为了使秦国强盛,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只有采取变法一条路。只是商鞅注定要以自己的性命来换取变法的实行,不然变法到秦惠文王手里可能就要终止了。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为了巩固本国政权,纷纷用人才,进行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的成功,引起了秦孝公极大的兴趣。秦孝公时期,国力贫弱的秦国引发了统治者的深思,渴望找寻一位仁人志士通过变法来挽救秦国积贫积弱的现状。

01 秦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从国力来说,非常微弱。战国时期的秦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因为位置的毫不起眼,秦国经常被其它盟友遗忘;除此之外,秦国遗留了大量的奴隶制社会风俗,思想和习俗都走入了瓶颈期;加上,秦国内部统治阶层为了争夺势力,展开了内战,国家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发展。

秦国几度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魏国等国家通过开展变法运动,经济和军事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秦国仍在原地踏步。魏国强盛后,为了领土就会攻打其它弱小的诸侯国,秦国就是魏国的目标之一。魏国屡次率兵攻打秦国,秦国数次战败,舍弃河西等地。纵观秦国当时的状况,要改善内忧外患这一境遇已经非常亟待。

其它诸侯国通过变法运动,国家早已实行了不同的税收制度,而秦国发展较晚,落后于其它国家。加上,其它诸侯国通过变法颁布瓦解了井田制,承认了土地私有,这一做法鼓动了百姓的积极性,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02 秦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秦国地处西陲,长时间被中原国家视为戎狄之邦。到春秋秦穆公(前659—前621)之时,国力才渐渐强大起来。史称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秦成了西方一大强国。

春秋战国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秦国和中原各国样,内部产生了一些新的封建因素。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秦简公(前414—前400)时实行了“初租禾”(前408),这和东方各国的“初税亩”等差不多,实际上是种实物地租的封建剥削方式。

但是,秦国的封建关系发展仍很迟缓,旧势力仍很强大,特别表现在秦厉公(前476一前44)、秦躁公(前442一-前429)、秦筒公和出子(前386—前385)等几个君主的时候。

秦国的贵族侵凌公室,干涉君位,曾多次发生内乱,使秦国政权分散,君权削弱,国势日衰。各国也乘机欺负秦国。魏文侯曾用吴起为将,一举连拔秦国五城,夺去了河西大片地方。楚国攻占了汉中之地。东方各国的诸侯又都看不起秦国了。

03 献公孝公的变革之路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想改变秦国内忧外患的处境。他曾首先废除了野窗的人度,并着手清理全国户籍,整顿卒伍;又在公元前8年“初行为市”,开辟市场交易,注意发展经济。在献公便的23年里,国势有了好转,为后来孝公的改革准备了条件。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他的21岁的儿子荣梁即就是秦孝公。孝公是一个有作为的国君,他看到东方国经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后,国力都加强了,特别是东方的威王、魏惠王,是当时七雄中力量最强大的两,孝公心继承献公的事业,使秦国很快地强盛起来,于是,垂公广泛地收揽人才。

04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孝公下了一道求贤的令,说“昔你穆公,自岐之间,修得行式,求,河为界,西霸戎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个求贤诏令的大意是说,过去在秦穆公之时,实行德政,加强武装力量,平定了晋国的内乱,东边国土直达黄河,西边征服了戎翟少数族,开拓了上千里的大片国土,天子和诸侯都来祝贺,为后世开创了基业,好不荣耀!

只是到了厉公、躁公、简公和出子之世,由于内部忧乱,没有力量抵御外患,才把先君开辟的国土河西地方丢失了(被三晋中的魏国所夺),诸侯都瞧不起秦国,想到这里,感到脸上很不光彩,非常痛心。如今要下决心光复穆公之业。在宾客和群臣中,如果有谁能出奇计使秦国富强起来,就重重封赏。孝公一面下令求贤,一面又在国内赈济孤寡,募集战士,严明赏罚,设法使国富民强。

05 变法需求与商鞅出现

秦孝公时期,统治者已经意识到变法必须要在秦国实行,才能改变秦国积贫积弱的现状,所以,商鞅变法应运而生。

秦孝公上位后,为了给秦国寻求一位变法人士,在全社会,广发求贤令。身在魏国的公孙鞅知道后,便前往秦国,准备大展身手。到秦国后,有人引荐了公孙鞅,秦孝认为公孙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变法人士,便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展变法运动。商鞅鼓励百姓大量开垦荒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生产;除此之外,废除了井田制,并且将土地买卖合法化。这样一来,提高了百姓们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在军事上,商鞅实行奖励军功的做法,在秦国军队中实行考核法,所谓考核法就是对军队里面的士兵进行战功方面的考核,对于屡立战功的优秀者会给予奖励,大大地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

06 小结与启示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摆脱了积贫积弱的状态,逐步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认可,改革成果的显著,让秦孝公更加肯定商鞅的才干。商鞅的两次变法提高了秦国的战斗能力,秦孝公派遣秦国军队和魏国开展,秦军在河西之战中,大获全胜。秦孝公认为此事商鞅功不可没,随后,秦孝公封了15城邑给商鞅,以示对他的夸赞。您怎么看商鞅变法这件事?

标签: 秦孝公商鞅

更多文章

  • 荆柯和太子燕丹的故事!太子丹对荆轲是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荆轲,燕丹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荆轲刺秦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为什么荆轲必须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荆轲则是死在了太子丹的“恩遇”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送别荆轲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成败,荆轲都会死在秦国。但在这之前,明眼人都明白荆轲不得不死。为什么呢?《史记·刺客列传》里说,“于是尊

  • 项羽派人拉拢韩信,韩信为什么拒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信,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韩信之所以拒绝了项羽,是因为项羽侮辱了韩信。项羽的使者武涉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跟韩信讲,你韩信和项羽有交情。韩信和项羽有过什么交情呢?这便是武涉口中的韩信与项羽有交情。项羽给韩信的职位,不过是执戟郎中,既没有上阵杀敌立功步步晋升的机会,韩

  • 北魏孝文帝的幽皇后是怎么死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让幽皇后陪葬?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北朝,孝文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孝文帝为什么要让幽皇后陪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幽皇后冯润是北魏孝文帝的第二任皇后,冯润是冯熙庶女,入宫后因为长的好看,很快便得到孝文帝的宠爱。不过冯润实际上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物,为了上位可以不择手段。幽皇后还趁孝文帝出征,同男宠通奸,孝文帝得知后震惊病

  • 诸葛亮的舅舅被曹操斩杀,他为什么不伤心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操一统北方,乘势率军南下准备击败南方的孙权势力,进而一统天下。当惯了土皇帝的孙权就联合当时的丧家之犬刘备。一同对抗曹操。不但将荆州借给刘备,还搭上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孙权拉拢刘备这个事情上做的还是很到位的。一句话,简单来说就是孙权自

  • 刘备为什么织席贩履?织席贩履给刘备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刘备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刘备早年的生活。古人云,富不过三代。虽然刘备贵为中山靖王之后,但轮到他这一辈时,家庭早已经是衰落了,沦落到街头卖草靴子为生,也是很正常不过。尤其是在东汉末年,由于天灾人祸,各种社会矛盾相当尖锐,在爆发了黄巾起义之后,朝廷尚无能力压下去,哪里还顾得上这些衰落王室。《汉书》中“景十

  • 大明首富沈万三为什么被发配充军?献殷勤搞起的祸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沈万三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大明首富沈万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沈万三,大明洪武年间第一巨富。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这当然是虚构的,只是来反映出沈万三是多么有钱。最后,大富豪沈万三被发配云南充军。这是怎么回事?传奇皇帝朱元璋,农民出身,当过乞丐,

  • 历史上有些人没什么用却名震千古?李广,赵高和关羽是怎么出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赵高,汉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李广,赵高和关羽是怎么出名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几千年的历史,生生死死多少人?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成为历史人物的,往往都不是高估而是被低估。因为相对坐标不同,我们是以几千年的大尺度去批评;而古人则是以几十年的小尺度去战斗。所以,能战斗成历史人物的,不仅要出类拔萃,而

  • 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是怎么回事?怎么样的人才是“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岳飞

    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是怎么回事?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我国历史里,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会面临外来侵略的危险,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也涌现了不少爱国先锋和民族英雄。为了保卫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甚至可以牺牲他们的性命!其中,岳飞就属于我们心目中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是

  • 乾隆皇帝一生写诗4万多首,那他平均一天要写多少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长寿的帝王,在他88岁的一生中,共写下44028首诗,甚至有资料称他的诗共有10万多首。(1)乾隆诗集包括: 40卷本《乐善堂全集》 中诗22卷,1388首;《御制诗初集》 44卷, 共4166首;《二集》

  • 管仲能成圣贤齐桓公能称霸,离不开帝王之师鲍叔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鲍叔牙,齐桓公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鲍叔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春秋初年,齐国爆发了连场内乱,先是公孙无知杀了堂哥齐襄公,然后公孙无知又很快被仇人所杀,齐国君位出现空缺。而齐襄公无子,而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又分别在鲁国和莒国避难,他们闻讯便纷纷赶回临淄,想要继承君位。公子纠的老师管仲为此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