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秀全和石达开是君臣关系 洪秀全为什么不阻止石达开带兵外出

洪秀全和石达开是君臣关系 洪秀全为什么不阻止石达开带兵外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47 更新时间:2024/1/5 7:52:50

很多人都不了解洪秀全和石达开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帝王乃天子,权力非常大,操着臣民之生杀予夺大权。明朝时期,朱元璋说大将傅友德两个孩子不听话,傅友德知道这是啥意思,于是回到家中,斩下两儿子首级,拿给朱元璋,自己也拔出宝剑当场自刎而死。清朝雍正,先是火速提拔年羹,后则下令处死,臣子荣辱,全在君王。

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离开天京,号召天下兵马追随自己外出单干,聚集了10余万精兵悍将。此时,洪秀全苦苦哀求,希望石达开能够留下,却没有任何作用。这就有意思了,洪秀全是君,石达开是臣,为何就不能阻止他外出单干呢?

01.石达开脱离天京,洪秀全连下圣旨,主动妥协,并未有效果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北王、燕王等被杀,2万骨干元老死于内斗,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为此,洪秀全只好让石达开回京辅政,协助自己处理军国大事,继续抗清事业。

1857年5月,石达开以安王、福王掣肘,想要陷害自己为由,率领10万精锐战士外出创业,对洪氏来次釜底抽薪。安王、福王能力弱,没制衡石达开之手段与权势,石达开外出,主要原因是自己。

石达开没商量就外出,洪秀全吓坏了,直接派使者去安庆,请求石达开回京辅政,不要意气用事。结果呢?石达开不但拒绝,还公开发布“五言告示”,斥责洪秀全,号召天下兵马前来投靠自己。

第一“请求”失败,洪秀全继续派遣使者,还携带“义王金牌”匾额与群臣“求情表”,低声下气求石达开,但还是被拒绝。“义王”是啥意思呢?石达开之前是翼王,职责是羽翼天朝,属于臣子;此时是“义王”,兄弟、朋友才谈“义”,可知洪秀全是把石达开当兄弟了。

据德兴阿奏报,石达开不但拒绝洪秀全,还拉拢天京派来的人马,对不服从者则出兵截杀。此时,洪秀全肯定很恼火,但战事紧急,危机四伏,他还是继续求着石达开,完全放下君主之尊严。

石达开从安庆来抚州,天京使者则跟着来。此时,洪秀全将石达开留在天京城里家属也送来,诚意十足。结果呢?还是打脸了,石达开收下了家属,却并没回到天京。如此,石达开已经决意单干,谁都不能阻止。

02.军师负责制下,“虚位”君主洪秀全之无奈,更是太平天国之困境

天才设计师冯云山,乃是拜上帝教实际创始人,太平天国之缔造者,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谋业创国者,前期做事者,皆南王”。洪秀全呢?冯云山在紫荆山打出名堂后,他从广东“空降而来”,坐享胜利果实。

考虑到明清绝对君主专制之弊端太大,冯云山便设计出了“军师负责制”,分割君王权力,保持权力平衡之同时,避免暴政与决策失误之现象。“军师”不是参谋,而是掌握行政大权,是首脑级人物。天王呢?“虚位”元首,临朝不理政,没有实际权力。

按照最初的设想,洪秀全是天王,冯云山是军师。但是,中途杀出两个会“跳大神”教徒,即是杨秀清、萧朝贵;一个是代表“上帝下凡”,另一个则是“耶稣下凡”。如此,“军师”自然也要多设置几个,杨、萧、冯,都是军师,后则加上韦昌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洪秀全借助韦昌辉之手,杀了杨秀清;再利用石达开“靖难之师”之威力,处死韦昌辉。此时,萧朝贵、冯云山早已阵亡,杨秀清、韦昌辉又死于内斗,“四大军师”全部都没了。

没了“军师”,洪秀全是不是可以大权在握呢?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很简单,洪秀全没有直属部队,连卫兵都是“女兵”。因为,太平天国军事大权,掌握在诸侯手中;杨秀清掌权时,可以靠“上帝下凡”让他们服从,杨秀清死后,没人可以指节制全军,包括石达开。

没有军事大权,各路诸侯对天王命令是阳奉阴违。所以,翼王石达开发布“五言告示”时,许多人纷纷脱离洪秀全,“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压根就不怕天王追究责任。试想,若是洪秀全大权在握,石达开岂敢如此,太平天国的将士又岂敢跑去投靠呢?

“军师负责制”下,洪秀全本身又没有直属部队。所以,石达开率10万精兵外出单干时,洪秀全只能“请求”他不要离开,而不是发布命令,制止此种分裂之行为;各路诸侯跑去投靠翼王,洪秀全也无可奈何,压根就管不了。

可以说,杨秀清死后,太平天国就从未有过一个绝对权威的领导核心,谁都无法节制各路诸侯。如此,各路诸侯在无休止的内耗中,将太平天国送入绝境,李秀成将其称为“灭亡十误”之一。

顺带说下,杨秀清节制各路诸侯,没人敢不从。1856年初,石达开在江西混得风生水起,战无不胜。此时,燕王秦日纲与“江南大营”正在相持,杨秀清一纸命令下来,石达开只好回去救援京,给秦日纲助力,不敢讨价还价。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天国志》

标签: 石达开洪秀全

更多文章

  • 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昔日的战友 两人最后为何会成为死对头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自成,张献忠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的历史上有两个很有名的农民起义将领,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两个曾经也是非常要好的战友,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有着同样的年龄,也有同样的经历。他们在明朝时期也是做过明朝的小小公务员,但是他们俩又是一样的具有反叛精神,看到了国家民不聊

  • 揭秘:历史上唐朝黄巢义军真的很残忍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巢,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黄巢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之一。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唐代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高度,在外交上,它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明显改善。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名句就是那个时代外交状态的写照。到了唐朝中后

  • 麴义是什么身份?袁绍麾下超级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麴义,三国

    麴义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袁绍,字本初,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他年少时便颇有才华,而且能折节下士,前途一片光明;因为守孝耽误六年之后,他也没有就此沉寂,而是暗中结交了大批的党人,重返朝堂之后,更是成为了大将军何进的心腹;后来,董卓乱权,他只身出逃,依旧能让董卓忌惮;天大下乱,

  • 秦末项羽谋士,范增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范增,汉朝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范增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范增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史记》记载了范增三件事,第一件事献策项梁拥立楚怀王,第二件事建议项羽鸿门宴杀刘邦,第三件事荥阳与项羽分道扬镳。通过这三件事,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出范增的能力。1.范增有很强的洞察力范增对事件的穿透能

  • 孙权干了什么把七十四岁的张昭吓的伏地流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权,三国

    还不知道孙权哪里不如阿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有两个半“托孤重臣”,但是命运却截然不同,而看这两个半托孤重臣的命运似乎能得出一个结论:刘禅在某些地方比曹操和孙权都做得好。这两个半托孤重臣,分别是郭嘉、张昭、诸葛亮。因为郭嘉虽然被曹操当做托孤重臣来培养,但是

  • 关羽不愿与孙权做亲家,后来他女儿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关羽,三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关羽女儿是什么结局,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备攻占益州后,让关羽镇守荆州。这个荆州到底有多大呢?荆州当时有167个县,可以说是非常的大了。蜀汉国土一共就两半,关羽管辖了一半,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关羽本来就比较心高气傲,现在又管辖了荆州,所以更加瞧不起任何人了。荆州这个地方位置

  • 张绣是什么人?曹操恨他至极,曹丕梦中想杀之,他却高枕无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绣,三国

    张绣是什么人,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时代,风云变化,群雄割据,多少英雄豪杰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纷纷涌现,多少传奇故事在这段时期被缔造,多少美名在这段时期别传颂。三国乱世,为后人带来了许多值得追思的内容。今天说到的这个三国故事,体现出了三国主公的大家情怀,私人恩

  • 许褚死后为什么进不了太庙?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许褚,三国

    许褚为何死后却进不了太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是名将辈出的时代。吕布、关羽、张辽、颜良、文聘、甘宁······刘备有五虎上将,曹操有五子良将。有的人,虽然不在五将之列,但一样勇猛无比,比如魏延、夏侯惇、典韦、许褚。典韦、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

  • 盘点历史上死于意外的三位皇帝,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晋景公,春秋战国

    都听过一句话,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从古至今,这句话都适用。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三位皇帝,死于意外的故事。秦武王,举鼎反被鼎砸死。秦武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重武好战,身高力壮,喜欢和人比力气。那会有三个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因此都位居高官。秦武王四年,他和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秦武王举

  • 包青天死后有多惨?究竟拜谁所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青天,宋朝

    你真的了解包青天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相信大家对这句歌词都很熟悉,对于80后的我来说,这也是我们小时候必看的一个电视剧——《包青天》。里面的包拯黑炭似得脸,额头印有一个月亮。有公孙策这样一个文将,展昭这样一个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