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任最长的明朝内阁首辅,杨士奇靠的是什么?

在任最长的明朝内阁首辅,杨士奇靠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08 更新时间:2024/1/13 22:38:58

杨士奇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罢中书省,由皇帝直接亲掌六部,将君权扩大到了顶峰。然而,由于政务实在过于繁重,即便朱元璋再勤政,再是工作狂,独自处理也还是会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改设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此外,还会从翰林院中临时用官员协助处理章奏。这也成为后世内阁的前身。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于建文四年八月特派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广、杨荣、杨士奇等七人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此后秘书官员常设,渐有“内阁”之称。

内阁中的官员一般以“某殿或某阁大学士”作为官职名,但该“大学士”仅作为兼衔,其正式职务仍为翰林院官员,品级不过五品,其下不设置新官署,职权受到限制。

但内阁官员日常与皇帝接触密切,直接参与对皇帝决策的出谋划策,因此,对朝政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另外,由于朱棣多次御驾亲征,统兵在外,因此,内阁职权日重。

朱棣

永乐中期以后,当年提拔的阁臣官职益加,内阁也正式成为了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因为本就为东宫旧臣,又兼有师生之情,辅佐之功,因此深受信任。明仁宗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此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仁宗即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了,其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明宣宗时期,内阁权力开始上升,多人内阁逐渐简为“三杨”辅政,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内阁会议

至此,内阁已经和过去的中书省别无二致,内阁阁臣也成为了另一形式上的丞相。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梁山泊上的好汉尚且还要排个座次,内阁的权力如此巨大,内阁阁臣又怎么会不排个序,不分个主次高下呢?于是,内阁阁臣,也就有了首辅、次辅、群辅的区别。

在永乐年间,七人内阁组成之初,成祖对内阁有所命令,会下令说“解缙等”;解缙被贬谪后,就改为“胡广等”。因此,有人认为解缙是明代第一任内阁首辅,胡广是明代第二任内阁首辅,如此递推。

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时候,内阁只有参预机务之权,权力不大,与后来独掌朝纲的内阁不能相提并论,这个时候的阁臣,并没有资格称为“辅臣”。何况阁臣地位相近,又多在御前议事,首次并无明显区分。

内阁真正意义上总揽朝政,内阁大学士权倾一时,还是要从“三杨”辅政时算起。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内阁大学士开始真正区分首辅、次辅、群辅之别。

三杨

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时,内阁阁臣论事,经常以杨士奇领衔,因此,明代大臣罗汝敬称其为“四朝耆臣,二圣元辅”

。晚明王世贞追述史事时,也将杨士奇称为内阁首辅。

也是在这个时候,阁臣间的职权差距开始拉大凸显。正统早期,内阁盖章奏票拟的机务为“三杨”执掌,之后杨士奇、杨荣相继去世,三杨仅剩杨溥一人,内阁补入陈循、曹鼐、马愉等新任阁臣,但礼部遵照常例由杨溥主议大事,三人要经过礼部奏请,才得以参预机务,可见不同阁臣职权差距之大。

有名一朝,如果从朱棣设立内阁,解缙领衔七名阁臣时算起,截至崇祯朝,共有内阁首辅86人次,66人。

在所有的内阁首辅中,重复出任首辅次数最多的是四任首辅的李时和夏言。而任期最长的,则要数“三杨”中的杨士奇了。杨士奇任期达19年6个月,堪称明朝第一首辅。

杨士奇

而杨士奇领衔的三杨内阁,也是明代公认的“最强”内阁,正是在他们的合力辅佐之下,开启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打造出了“天下清平,朝无失政,中外臣民”的大好局面,成就了明朝最鼎盛的时期。

故而《明史》记载:“是以明称贤相,必首三杨。”

杨士奇仕宦数十载,历经五朝,任内阁首辅十九年。明宣宗朱瞻基因病去世后,明英宗朱祁镇年仅八岁,朝政大事,均有“三杨”咨议裁决。史称“正统之初,朝政清明,士奇等之力也。”

然而,这位以贤能著称的杨士奇,晚年却有着不光彩的一面。正是他的纵容和退让,才造成了宦官王振专权,并最终招致了后来的土木堡之变,使得明代由盛转衰。

标签: 杨士奇明朝

更多文章

  • 颜良作为“河北四庭柱”之一 关羽是如何一刀直接秒了颜良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羽,颜良

    还不知道:关羽斩颜良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羽这个人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因为现在好多影视剧都是有关三国的题材,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特比厉害,为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之首,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而后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这些事迹可真是让人热

  • 辽国的冷血母子:揭秘述律平和耶律李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述律平,辽朝

    说到述律平,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辽史·后妃传》记载,辽国的开国皇后述律平以“简重果断,有雄略”著称。在阿保机为统一契丹东征西讨时,述律平或留守都城,或随行军中,或策划于帷幄,或驰骋于沙场,是阿保机不可或缺的参谋与帮手。为此,阿保机把述律平比作汉相萧何,赐

  • 刘备去东吴求娶孙尚香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要带上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赵云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娶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时期,势力最大的一个军阀是曹操,之后才是刘备和孙权。正是这个原因,为了躲避曹操的锋芒,遏制住曹操的进攻,刘备建立的蜀国和孙权建立的吴国结为同盟。共同抵抗曹操大军的进攻。两家一起作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其中最大的战果就是在和曹操的赤壁之战中,

  • 能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孙无忌,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长孙无忌为什么能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其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没有严格排名,但确实分了三个等级,凌烟阁分为三层,最里为宰辅之臣,次之为王侯之臣,最外层为其他功臣,而长孙无忌居宰辅之臣之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长孙无忌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

  • 击破吐蕃十万大军,揭秘薛讷的传奇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讷,唐朝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薛讷。《薛丁山征西》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可是历史上却没有薛丁山这个人。不过,薛仁贵有一个儿子确实曾经征西,此人就是薛讷。之前咱们介绍过,唐玄宗派薛讷领兵北上,结果遭到契丹的包围,几乎全军覆没。薛讷不仅遭到免职,还被契丹人蔑称为“薛婆”。那么,薛讷是如何再度证明

  • 高骈:领兵五千破十万敌军,他在历史上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骈,唐朝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高骈。唐朝前中期,名将辈出,后期虽然国势衰微,但依然出现了一些名将,比如说最后一位名将高骈。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高骈放纵黄巢北上,也不率军勤王,还断绝唐朝的赋税,妄图割据一方,死后被欧阳修列入“叛臣传”,怎么就成为唐朝最后的名将了呢?其实,这里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

  • 历史上并不完美的汉文帝:一度杀害朝臣,为宠失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文帝,汉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文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提起汉文帝刘协大家都会认为汉文帝励精图治,废除肉刑和连坐,减轻徭役等一系列措施,自己也勤俭节约,让汉朝进入了安定强盛的稳定时期。又因为儿子汉景帝期间也都采用了“与民休息”等措施使得这两时期迎来了太平盛世,于是便称文景之治。这样使得文帝得到许

  • 历事5帝官至丞相的陈平,在临死前为何说子孙会遭报应?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平,汉朝

    陈平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作为谋略能力可与张良媲美、深受汉高帝刘邦器重的大谋士,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自幼酷爱读书,尤其喜欢黄老之学。由于陈家穷得掉渣,所以良家女子都不愿嫁给陈平,只有富豪张负的孙女喜欢他。不过,张氏前后共克死5任丈夫,是人见人怕的女子。但是,陈平却并

  • 武则天和狄仁杰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 武则天为何如此宠爱狄仁杰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狄仁杰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武则天和狄仁杰,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起狄仁杰,标签很多,断案如神,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心系民生,匡扶正义,有很多卓越的功绩。狄仁杰为恢复唐室也做出了间接的贡献。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和其他臣子是不太一样的,她非常亲热的叫狄仁杰国老,不称呼他的大名。武

  • 吐蕃名将论钦陵:曾杀掉唐朝三位名将威震中原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论钦陵,唐朝,吐蕃

    唐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多次对外用兵,均取得不错的战绩。不过在与吐蕃的对抗中,唐朝却没有占到过多少便宜,反而吃了不少大亏。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弱,吐蕃军队不断侵犯唐朝边境,甚至一度攻占长安城。之后,吐蕃又出现一位名将,让唐朝叫苦不迭。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唐高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