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出了名的木匠皇帝没那么无能,如果多活几十年可能

明朝出了名的木匠皇帝没那么无能,如果多活几十年可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73 更新时间:2024/1/1 5:23:21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一聊明朝被黑得最惨的皇帝,这个皇帝名声不好,宠爱大龄宫女,重用太监,还不爱上班,大家多认为这位仁兄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这位就是明朝的天皇帝朱由校

关于这位皇帝有三个黑点是大家熟知的。一是跟自己的奶妈客氏有说不清的关系。这个人十八岁进宫当奶妈,奶的就是当时的朱由校。朱由校十五岁当皇帝,可能断奶比较晚,对这个客氏的感情很深。把这位奶妈封为奉圣夫人。按理说,这种大龄的奶妈,皇帝又不吃奶了,应该请出宫。但是,这位宫女刚走,朱由校就表示自己心窝子疼,没办法,只好把这位客氏又请回来。这位客氏,史书称狠毒残忍,生性淫荡。跟少年皇帝有说不清的关系,而且还善妒。专门欺负宫女,连皇后都敢打压。张皇后怀孕时突然腰痛,客氏安排宫女进宫,给按摩了一下,结果张皇后流产,此后再也没有怀孕。还有两个儿子也没有活过一岁。据说,都是客氏下的手。

朱由校第二大错,当然是重用魏忠贤啦,魏忠贤干的坏事,基本都可以算到朱由校的头上。这跟客氏二人转,把朱由校转晕了。第三个,就是大家广为熟知的木匠活,朱由校爱搞木工,一天拿着刨子做家具,做好了有的自用,有的拿去卖,还能卖到很高的价格,这当然是不务正业。这些都是朱由校的黑点,黑到后面,甚至有人说,朱由校是个文盲,魏忠贤是大文盲,朱皇帝是小文盲,这一对文盲班子治国。是不是这样呢?

有一个记录是这样的:【时逆贤、永贞、元雅、文辅,先将应处应点姓名及应改票帖俱托体乾口奏,曰:“万岁爷,某系门户,该处;某票某字当改。”或从臾先帝,御笔亲改,……逆贤不识字,从来不批文书,不轮流该正,然颇有记性,只在御前赞扬附和,植党徇私,或危言冷语挑激圣怒。】说这些阉党在皇帝身边,把皇帝当扯线公仔使,让皇帝这样批那样批,但毕竟说明皇帝是识字的,是御笔亲改,真正不识字的是魏忠贤。

那为什么说朱由校是文盲呢?这可能跟朱由校的经历有关,他确实没有出阁读书,所谓出阁读书,就是皇子在殿里升座,由大臣亲自指导读书。在明中后期,出阁读书代表着成为了太子。那朱由校是火线上岗,他爹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挂了,自然没办法让儿子出阁读书。但不出阁读书,不代表不读书,只是没有由大臣教而已。等于你没考上清华不代表你没文化。可能因为没有正式出阁读书,所以在大臣的嘴里就变成了文盲了。再看第二条,说朱由校被魏忠贤们控制,让他干嘛就干嘛。

是不是这样的呢?他是不是一个墨线被人弹呢?这里,我们再看一个案例,当年袁崇焕曾经上书,表示只要在关外屯田,就能轻易收拾了后金。他是这样说的:【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况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老袁是下军令状啦,顺便把魏忠贤的马屁拍了拍。

那如果是扯线公仔,那直接点头就行了,但是没有,朱由校给了一个批复:【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大家看这个批示就很牛啊,因为他没有被袁崇焕的豪言所迷惑,而是提出了一连串很专业很清醒的问题。你要屯田,可以,但怎么区别军民,怎么让两者共处,具体方法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到又能种田,还能打仗,怎么演练,怎么使农民具有战斗力,怎么轮换,老兵退下来怎么办,马怎么办,这个粮食能不能保证收上来。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清楚的问询,表示朱由校绝对不是一个文盲,也不是一个笨蛋,而是一个思路清楚的人。那他在的时候,基本也能平衡住朝中的势力。大家不要被什么阉党啊东林党啊所迷惑,东林党不一定就是好的,阉党也一定就是坏的。他们说穿了,都是皇帝的打工仔。皇帝用谁不用谁,自有自己的主张。而看朱由校的接班人崇祯皇帝,就是文臣最喜欢的皇帝了,一上来就把太监给弄倒了,把权力交给东林党。

如果东林党真是好用,那大明应该繁荣昌盛啊,怎么一下就倒台了呢,而且一倒台,一大半投降的比太监还麻利。而崇祯这个人志大才疏,没培育出自己的心腹,就赵构还有一个秦桧可用啊。崇祯有谁可用,全是糊弄他的。所以,如果朱由校多活二十年,说不定挺过大明最艰难的一段也说不定。最后说一下,朱由校为什么爱搞木匠活,首先要说,人家真不是只干木匠活,人家就是一业余爱好,人家也上班。史书有记:帝好察边情,时令东厂遣人诣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人家也是干活,而干点木匠活,实在是解压需要,大家如果干过木匠活,或者干过农活就知道,那其实是一种享受。

它简单纯粹,一锤子是一锤子,一钉子是一钉子,打下去,是对就是对,是错就是错,不像这帮文臣阉党,就一个屁大的事能吵半天。他一天被吵得脑子疼,难免干点体力活。大家看人民的名义了没,里面的高育良,压力大时不就喜欢锄地嘛。

标签: 朱由校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对自己的女婿痛下杀手,背后的原因令人钦佩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女婿,驸马,

    在中国古代,“娇客”是对女婿的一种爱称。因为在岳父、岳母眼中,女婿寄托着女儿一生的幸福,因此是家里最娇贵的客人,民间也常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但在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却痛下杀手,把自己家的一位“娇客”给杀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朱元璋有十六个女儿,她们先后被册封为公主,其中第四个女儿被册封安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匡扶不了汉室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诸葛亮,蜀国

    诸葛亮不仅是三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而且也是自古以来忠臣智者的代表,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对刘备更是忠心耿耿,那么为何没能兴复汉室呢?其实,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虽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蜀汉仅占了“人和”一项,诸葛亮出山之时虽然已对天下大势成竹于胸,但世事变

  • 北齐超级天才高俨,十二岁权倾朝野,14岁武装叛变失败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高俨,南北朝

    在为大家介绍今天的历史人物之前,小编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不知各位十多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呢?可能绝大多数都还在上中学吧。的确,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绝大多数平凡人,过得也都是平凡的日子,即使你想不平凡了,那也需要有不平凡的资本才对。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就比较牛逼了,他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代替父亲掌管了国

  • 安禄山明明深受皇帝信任,为什么还要举兵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安禄山

    历史上农民起义或者诸侯争霸的时候都是在乱世或者在朝代末,在乱世和末代朝廷已经非常腐败了,而且朝廷对地方的威慑力也是大大削弱,没有人听朝廷的。那时候农民吃不饱穿不暖,打着建立新朝代的名声就会有一大群人跟着造反。而诸侯打着匡扶皇室或者造福百姓的名义也可以号召人们造反。不过历史上有一人是在盛世中造反的,安

  • 明朝皇帝引进美洲玉米解决饥荒问题,首先传入广西,人口增长两亿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弘治

    玉米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有人说是元朝,也有人说是明朝。玉米是当今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名称也很多,有叫番麦、玉麦、包谷、捧子、珍珠米等。还有一种说法,把玉米称之为六谷,言外之意就是玉米属于我国传统食物五谷之外的又一种粮食玉米原产地是美洲,有一些人读了几本史书,就根据元朝人元贾铭的一本书《饮食

  • 张献忠当年的财富令人震惊,堪比清朝皇帝,不少人都因此发了横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张献忠

    张献忠本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农民,在崇祯年间参加 了农民起义,和李自成逐渐成为起义军中比较大的两股势力。张献忠主要是向南边长江流域发展,攻下武昌后,称为“大西王”,后来清军南下,张献忠在引兵拒战的逃亡过程被流矢击中死亡。据说,张献忠当初在江口沉银,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四川的民间一直流传的“石牛对石鼓,金银

  • 北周宇文氏为何迅速灭亡? 为何杨坚篡位屠杀宇文皇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杨坚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杨坚也遇到部分关陇贵族的反对只是被杨坚镇压,杨坚将大部分的关陇贵族集结到自己身边;其次宇文家本身威望不足,后期同其他王朝一样,暴虐腐化,宗族互相残害,另宇文家暴虐失去关陇贵族人心;最后杨坚掌权后一两年内将宇文家几乎杀尽。 1、杨坚笼络人心,关陇贵族转向支持杨坚。杨坚妻子与北周

  • 这和尚有点牛,起义造反娶尼姑当皇后,国号“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昙晟,和尚

    隋后期,荒淫无道,天下大怨。后因为李渊醉酒睡了李广的两个妃子,便起兵谋反,天下大乱,各地英豪积极响应起义。仅仅不到一年时间李渊便攻破长安,建立唐朝。可是在各地起义将领中却偏偏有一位身份非常不一般的和尚,那就是怀戎县的僧人——高昙晟与朱元璋相比,这位可是真真正正的僧人,吃斋念佛,发扬佛法,但是却与朱元

  • 李治坐上皇位之后为什么要杀自己舅舅长孙无忌,害得李唐差点覆灭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治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娘亲舅大。作为至亲,长孙无忌是李治曾经的主心骨,最大的支持者。作为皇子,如果不是长孙无忌,他无论怎样也做不到皇帝的宝座,甚至连太子也做不上。不过长孙无忌做梦也没想到,一旦李治把皇位坐稳,自己却走向了灭亡。长孙无忌想

  • 为民请命,卫飒率民凿山开路五百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凿山通道

    卫飒(约前10~60),字子产,东汉河内郡修武县(今获嘉县)人,曾任桂阳郡太守。卫飒少年时家境贫寒,志向远大,跟随老师学习时,常常没有粮食吃,就给人做佣工来维持生活。由于他勤奋好学,青年时代即显露才华,闻名远近。王莽执政时,他在郡、州府里做过官员。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卫飒被征召入大司徒邓禹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