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最倒霉的官二代是谁 陈辉祖是怎么死的

清朝最倒霉的官二代是谁 陈辉祖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82 更新时间:2024/1/20 11:37:18

清代乾隆朝出过不少贪官。除了我们熟知的古今第一贪官砷,在乾隆四十六年时,还出过一位很厉害的贪官,名叫亶望。如果不是和坤后来天天上,穷追猛赶,估计他就要成为清朝最大贪官了,比较好玩的是,负责查抄王亶望的闽浙总督陈辉祖比王宜望还贪,伺机占有了前者的绝大部分家产,后来却主动撞到了乾隆的枪口上,堪称清朝历史上最倒霉、最弱智的贪官。

陈辉祖和王亶望一样。都是官二代,而且是大清官的官二代。不过他的父亲更牛一些,是宰相陈大受。陈大受同志历任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六部的部长做过三个,而且是最肥的三个。在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的时候,升任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军机大臣(相当于宰相),地位显赫一时。本着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惯性思维,陈辉祖一出道,就被乾隆招聘进了财政部户部,官居户部员外郎,以后历任陈州知府、安徽布政使、广西巡抚、河东河道总督、两江总督等职。

按说做到这么大的官了,也该享享清福,稳稳定定干两年,以求光荣退休了。不成想世道变了,乾隆朝后期不产清官,专产贪官。陈辉祖这位仁兄也随波逐流,干起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勾当。在乾隆四十六年的时候,同为官二代的王宜望东窗事发。这位主儿,事情败露也是自找的。当时甘肃的一件案子牵扯到了他。他本来死撑下也是可以糊弄过去的。谁知到他欣闻乾隆南巡,路过他任职的杭州,有意巴结一番,主动提出捐赠50万两白银,以帮助政府共渡难关,修缮海塘。这么大的派头一下子就把乾隆震了。

乾隆怀着吃大户的心情住到了他们家,这边看看,那边瞧瞧,哪一样都是真金白银。好小于,比我还有钱,查!结果一查,王宜望同志在甘肃和浙江的腐败事迹全部暴露,受贿总额超300万两白银。对付贪官,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抄家。抄王宜望家的光荣工作就交给陈辉祖同志来办了。

陈辉祖经过这么多年的贪污腐化,胆子已经肥得流油了。原本乾隆是计划让他抄了王亶望的家,把金银财宝收归自己的小金库的。可是陈辉祖比乾隆还贪,直接就把王府中最值钱、最上等的东西都弄自己家了。为了欺瞒乾隆,他故意另外假造了一份抄家清单。按照程序,他应该交给乾隆的是这份假清单,哪知道这位仁兄看着堆积如山的奇珍异宝乐昏了头,把真的那份清单交给了乾隆。

乾隆一看上面的珍宝。急不可耐地跑到小金库去验收。结果上面记载的玉瓶、玉山子等物件全无,仔细一核对,少了不是一星半点。就这样,乾隆再次祭起反贪大旗。抄了陈辉祖的家,顺便逼其自尽。当时老百姓就这事编了首颇为喜感的歌谣:昨日抄人家,今日被抄家。贪官皆上路,百姓笑哈哈。

标签: 清朝倒霉二代陈辉怎么死的清代乾隆出过不少

更多文章

  • 孟子的故事有哪些 孟子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孟子,故事,哪些,怎么,死的,千百年,前有,一位,圣贤,他叫

    千百年前有一位圣贤他叫孔子,为了践行自己的学说,身处乱世的他周游列国只为推行自己的学说,虽然无功而返,但他的所作所为深深影响了后 世之人。踏着他的步伐继续践行儒家学说的后继人孟子,即使知道要面临的艰辛,即使会被撞得头破血流,也毅然向前。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

  • 和珅是不是长的很帅 和珅和乾隆是同性恋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是不是,长的,很帅,乾隆,同性恋,关系,中国,自来,就有,人

    中国自来就有将人物脸谱化的情节,特别是在各种戏剧唱曲中。如果是将领,便是身材魁梧,胡须满面。若是一个谋士,便是一个文人士子的形象,标配的还有一把羽扇。若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好人,那么他的形象必定是一表人才,堂堂正正的。如果是一个受人唾弃的坏人,那么这个人长的绝对是相貌丑陋,可能还带点奸诈表情。对于和珅这

  • 卢纶是哪个朝代的人 卢纶的老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卢纶,哪个,朝代,老婆,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才子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一个大诗人,却多次考试不中,天宝末年,信心十足地去考试,但是遇上了安史之乱,皇帝都逃了,谁还来给你主持科举。等到代宗朝的时候,又去考试,但这时候的官场不是宰相把持就是宦官专政,于是又没考中。经由宰相元载推荐,做了一个小官儿,后由王缙

  • 魏学洢的简介 魏学洢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学洢,简介,怎么,死的,说到,魏学洢,个人,想来,许多人

    说到魏学洢这个人,想来许多人连这个人的名字都没有听过。但若是说起《核舟记》,想来大家都知道,因为这是初中语文课本上要背诵的古文,而魏学洢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魏学洢,字子敬,号茅檐,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明末嘉善人,明末散文家,万历四十年诸生。魏学洢一生没有做过官,但他生性孝顺。小的时候魏学洢不小心掉

  • 历史上和珅的妻子是谁 和珅子女及其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妻子,子女,及其,结局,和珅,姓钮,祜禄,满洲,正红

    和珅,姓钮祜禄氏,是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是满洲大姓,和珅的高祖父钮祜禄·尼雅哈纳更是清朝开国元勋,与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为堂兄弟。因此和珅的出身是很好的,他血统高贵,清镇武将军镶白旗蒙古都统伍弥泰是其外祖父,其父又是掌管福建地区军事的第二号人物。出身武将世家,幼年的和珅生活实际

  • 李德裕简介 牛李之争错在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德,简介,牛李,之争,错在,李德,787850,唐代,文学

    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身为宰相之子,从小见的、用的、听的都与常人不同,在朝廷、在天子脚下的所见所闻的感染下,李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

  • 林黛玉家里很穷 林黛玉家的财产哪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林黛玉,家里,很穷,林黛玉家,财产,去了,一直,以来,有些

    一直以来,有些人对林黛玉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林家是读书的,薛家是做生意的,所以林黛玉很穷,而薛宝钗身价高。这个说法可以说完全错误,林黛玉虽然是独身一人住进贾府,在贾府养病,但她绝对不穷。首先我们看林黛玉的家世,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虽然是个读书人,还科举进仕途,但绝不能将林如海与一般清贫读书人划

  • 梁武帝与佛教的故事:梁武帝萧衍因佛失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梁武帝,武帝,佛教,故事,萧衍,因佛,失国,梁武帝,武帝,天

    梁武帝天纵英才,少著美誉。除东昏如拾遗,总江南似转圜。其武略之高,实为神授;文才之俊,诚哉时冠。以书生而登大宝,举义师而制六合。范云因之效命,魏文闻之敬惮。且大兴文教,阐扬儒业。文士济济,国泰民安,近四十年,功业之隆,政绩之佳,自晋,宋以来,未之有也。武功仅宋武之次,文学为六朝之首。而暮年沉迷佛教,

  • 诸葛亮七擒孟获:陈寿为何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七擒,孟获,陈寿,何不,故事,陈寿,史书,三国志,的

    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中的确没有提到孟获,但其他史书,如习凿齿《汉晋春秋》,常璩《华阳国志》等书中却有对孟获“七纵七擒”的记载,应该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事出有因”的。《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

  • 魏忠贤是忠臣还是奸臣 崇祯为何厚葬魏忠贤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忠贤,忠臣,还是,奸臣,崇祯,为何,厚葬,魏忠贤,忠臣,还

    魏忠贤是忠臣还是奸臣,这个话题其实有很多专家学者拿出来议论。他们各自抓着自己的证据,极力给自己的观点加分,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多的人认同,然后使自己的观点成为正统。魏忠贤肯定是做了一些坏事,也肯定做了一些值得人们赞赏的好事,才有了这忠奸之辨。笔者认为,魏忠贤最开始的出身就决定了魏忠贤这个人的本质。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