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穆公是个怎样的人 秦穆公的最后又是怎么登上帝位的

秦穆公是个怎样的人 秦穆公的最后又是怎么登上帝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73 更新时间:2024/1/22 19:56:00

秦穆公虽然身上有很多缺点,但是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却并不低,秦穆公的人品相当高尚,其人也特别具有魅力。他是个特别具有远见的君王,在任期间,广招贤才,不管是不是秦国的人,只要有才能都可以来到秦国做事,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在他执政期间,秦国的国力稳步上升。

秦穆公,出生年月不详,又将他称为秦缪公。他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嬴姓赵氏,名任好,是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他应该在秦国的众多君主里,甚至在当时的很多诸侯国的君主里,也算是和很贤明的君王,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名士投靠在他的门下,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都曾经帮助秦穆公壮大国秦国,在他的生平中还曾经帮助晋国的太子回国,一度控制了西部地区,成为西方的一个强国。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史书上的记载,清楚地记录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带领下,发展壮大的过程。秦国因为在戎狄中发展壮大,经常与戎狄接触,保留了很多游牧民族的习俗,还学习了北方民族的精湛的骑术。因此,秦人就养成了养马的习惯,在秦穆公的影响下,秦国建立了粗具规模的骑兵制度,并且秦军的骑兵每人都配上一把匕首,这种做法还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很相似,只不过秦穆公的这种做法比赵武灵王要早很多。

秦穆公个人十分喜好养马,因为爱马因此秦穆公将马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有一个十分著名的故事秦穆公亡马,讲的便是有关于他和马的一个故事。“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秦穆公有匹马丢了,在岐山下这个地方被发现了,发现的时候,这匹马已经被当地的老百姓给吃了,当地的官员驱逐他们并想用法令来惩罚这些老百姓,但是秦穆公知道了,赶紧阻拦,并关切地说:“君子是不能因为一个畜生而去伤害人的,还说如果没有酒下肉,光吃马肉这样十分不好。”因此,秦穆公便赐给这三百个人酒,让他们就着酒吃肉。

后来,秦穆公讨伐晋国的时候,这三百个百姓听说秦穆公被晋国所围困,便争着要给秦穆公作战,以此来报答当初秦穆公让他们吃马肉喝酒的恩德,秦穆公凭借着德行而感化了百姓,让秦国人心甘情愿为秦国卖命,这是秦国最后能够战胜晋国的原因,秦穆公俘获了晋国,回到了秦国。

秦穆公能够坐上帝位,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的身份、地位推动了他的即位,重要的是在上任之后他的所作所为,他的品格,才是他统领秦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秦穆公很喜欢那些有才能的人,都到自己的门下做事,因而他广纳贤才,而不分这个人的国籍。这段时期,秦国涌现出了大批的人才,极大地推动了秦国的发展,在用人方面,秦穆公更加信任国外的客卿,对于自己国家的贵族,他基本不会重用,害怕贵族的势力发展壮大后,对自己的统治不利。事实证明,秦穆公的做法是相当正确的。 而他又是个极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自己喜好养马,即使爱马被百姓所杀,他仍旧保持着镇定的姿态,以百姓为重,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不会因为一匹马而丢掉了整个国家和人民,即使万物也不会丧志,这是秦穆公身上的闪光点,他深知,百姓和牲畜的性命相比,自然是百姓的性命更高些。他凭借良好的德行而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秦国本是个边缘国家,不像楚、晋、宋,真正是从头发展的,即使晋国三番两次出尔反尔,秦国依旧与晋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且恪守当初的诺言。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不得已向秦国求助。当时两国关系并不友好,秦国上下就借不借粮产生了争执。而百里奚对秦穆公说:“晋国的国君得罪了您,可晋国的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呢?” 秦穆公听了百里奚的建议后,答应借给晋国粮食。此举不仅提高了秦国的威望,还赢得了不仅是秦国人、晋国人的心,赢得了天下百姓的心。

标签: 秦穆公是个怎样最后又是怎么登上帝位秦穆公

更多文章

  • 义渠王最后是怎么死的 宣太后为什么要杀义渠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义渠,王最后,最后,怎么,死的,太后,为什么,杀义,渠王,粗

    粗犷、狂野、勇猛。恐怕都是大家对义渠王的第一印象,但是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看似鲁莽的这位部落首领,却有一颗细腻温柔的心,他深爱着宣太后,但是宣太后却在最后将他杀掉,让义渠王死得有些难过,他想不通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也想不通为什么宣太后要杀掉他,他只是想守着她,抛却所有的纷争,带着她继续驰骋在辽阔的草

  • 秦穆公叫什么名字 秦穆公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穆公,什么,名字,生平事迹,哪些,司马迁,史记,记载,秦起

    司马迁《史记》记载:“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司马迁对秦穆公的评价并不低,他认为秦国的强盛自秦襄公而起,而在秦穆公、秦献公这几代君主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最终使得秦国能够横扫六国,称霸各诸侯国,成为千古一帝。秦穆公可以

  • 鲁仲连和平原君是关系如何 平原君赵胜为何要封鲁仲连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仲连,平原,关系,如何,君赵,为何,封鲁,平原,贤明,闻名

    平原君以贤明而闻名于众诸侯国,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谁浇赵州土 。”平原君又以赡养门客出名,传说他的门客三千,识得人才的平原君让三千食客能够各行其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三千贤才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自己留下了千古美名。闻名于各诸侯国之

  • 平原君赵胜的妻子是谁 平原君赵胜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平原,君赵,妻子,怎么,死的,君子,一词,开始,指的,帝王

    “君子”一词,最开始指的是帝王之子,后来孔夫子为君子赋予了更多的意思,他将“德”加之于君子,于是君子便德行,君子寡欲、君子不齿、君子博学等等,从此,君子的内涵便深刻起来,指的是德才兼备之人。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他算不算是个君子?当然,不然何以被

  • 秦昭襄王是谁 秦昭襄王的母亲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昭,襄王,母亲,又是,大秦,帝国,总是,拥有,一群,大君主

    大秦帝国总是拥有一群伟大君主,他们凭借着丰功伟绩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作为一个强国的君主,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众人的瞩目。他们身后是辽阔的秦国土地,胸怀征服天下的雄心,一场关于权力与征服的游戏,在秦国的土地上缓缓展开了。秦昭襄王,嬴稷,赵氏,名则,又名稷,他是秦惠文王与宣太后的儿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

  • 李冰是哪个朝代的 李冰是哪个国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冰,哪个,朝代,国家,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提到,人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一提到都江堰,人们的脑海里就会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和李冰父子紧密联系起来。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的杰作,时隔今日,经历了两千多年,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依旧造福着四川人民,使成都沃野千里,变身为天府之国。李冰,关于他的生卒年和出生地都没有详细记载,我们不知道他究竟是哪个地方的人,他是战

  • 李鸿章与两广独立:一次流产的黄袍加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鸿章,两广,独立,一次,流产,黄袍加身,岭南,气候,一向

    岭南的气候一向潮湿溽热,对一个年过七旬、经常咳血的老人而言,广州显然不是久居之地。然而,当朝廷调任他回北方担任直隶总督的时候,李鸿章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悦之情,相反,他干瘦的身子在宽大的藤椅里越陷越深。雨后清新的空气里夹杂着声嘶力竭的蝉鸣。与静谧的南方相比,帝国的北方此刻正受到一种狂热的支配。离开紫禁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 如何评价齐桓公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多生,光荣,死得,大的,人物

    跟很多生得光荣死得伟大的人物相比较,齐桓公固然生得光荣,他“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尊王攘夷”,英雄的事迹说上一天一夜都说不完,他建功卓著,知人善任,一生风光无限,却没想到自己的结局竟会如此窝囊。一提到齐桓公,头脑里浮现的首

  • 历史上卫宣公是怎么死的 卫宣公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卫宣,怎么,死的,历史,评价,筑台,纳媳,烝于,夷姜

    “筑台纳媳”、“烝于夷姜”,想必很多后人都听说过这两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卫宣公,卫宣公是历史上的一个名人。他出名于他的淫荡而非政绩。卫宣公娶了自己的庶母,又将儿子的媳妇收入囊中。对于他的为人,历史学家多半持贬义的态度,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的眼光来

  • 西汉丞相陈平计出如山 退一步赢来丞相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西汉,丞相,陈平计,出如山,退一步,之位,公元前,195年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吕后把持朝政,趁机极力培养吕氏势力。诸吕在吕后死后,试图以武力夺取天下,史称“诸吕之乱”,终被平定。在平乱中,太尉周勃功勋卓著,顷刻间成为朝廷内外的大红人,而作为主谋者之一的右丞相陈平,此时却黯然失色。文帝即位,一朝君子一朝臣。陈平十分知趣,知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