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植的简介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

曹植的简介 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40 更新时间:2024/1/30 3:38:32

曹植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文学作品,他是曹操的第三子,虽然他没有哥哥曹昂曹丕那样建功立业,他柔弱的性格也致使他不能驾驭这个动乱的时局,但是父亲很是欣赏他的文学才华,他也的确才华横溢,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的曹植,因为哥哥对自己妒忌猜疑,又亲眼看到曹丕迫害了同宗族的许多兄弟,自己整日就在忧郁和悲愤中度日,后42岁忧郁而逝。其实,曹植真的死得不值,被嫉妒死,他想不通自己的亲哥为什么会对自己和其他的兄弟动手,明明自己根本没有势力和实力和哥哥抗衡,可是这世道就是这样,枪打出头鸟,曹植的文采太好了,德仁兼备,民众支持率很高,这样的弟弟怎么能让曹丕放心。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记得曹植那首《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仅是曹植想问他的哥哥曹丕,我们大家也都想问问曹丕:“相煎何太急啊?”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出生于东武阳,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与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一群文学文人形成了建安文学,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可想而知,曹氏家族在文学上的地位有多高。

曹植从小就随军行止,和其他兄弟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跟随父亲征战的时候,曹植也没有闲着,他虽然稍显的文弱,但是却很聪明。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因为太聪明,才华璀璨夺目,他的父亲曹操每次看到他的文章,总觉得这并非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但是每次找来曹植问答,他都反应敏捷,对答如流。曹操就开始对曹植另眼相待了。

曹植除了文学方面大有造诣外,他个人的品行也是受人称赞的,虽然自己的家境很不错,但是丝毫没有沾染纨绔子弟的坏习惯,相反还是个翩翩公子,他不仅不追求奢侈,不讲究庄重的仪容,对车马服饰都不求有多艳丽、奢华,看得过去就行,加上曹植这个孩子,没什么坏心眼,人很诚实率真,这样的曹植在曹操的眼里是可以托付江山的,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应该有的样子。

在建安十一年,曹植15岁这是他第一次随父亲东征,18岁他和父亲一同回到了家乡。从建安十一年到建安二十年,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他所做的一切都看在父亲曹操的眼里,曹操是越来越器重曹植了。建安十五年的时候,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曹操召集了一批文人雅士“登台作赋”,很多人都参与到这次盛大的文学盛宴里,曹植算一个。众人之中也只有他是提笔稍加思索就一挥而就,从此曹操对曹植是寄予厚望,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操的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无形之中卷入争夺太子的漩涡之中。

在二十五岁之前,曹植的整个生活状态是很好的,饱读诗书,作品相当多,而且题材广泛,这个时期的曹植是最富有活力的,但是到了建安十九年,曹植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因为自己生性比较自由,率性而为,加之文人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又不注意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让曹擦开始担心他能否担此重任。建安二十二年,某次曹植可能喝高了,就私自驾着家里的宝马到禁道上纵情驰骋,早就把父亲的告诫抛到九霄云外,曹操知道这件事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曹植醉驾不仅失态,最重要的是父亲曹操对他的失望。

更多文章

  • 怀素是哪个朝代的人 怀素和玄奘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怀素,哪个,朝代,素和,玄奘,是什么,关系,小编,以前,一直

    小编以前一直都知道怀素,但也只知道他的书法很牛,被称为“狂草”,与张旭齐名,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但是万万没想到,他还是一个和尚,而且还是唐玄奘的徒弟!怀素(725785),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怀素在10岁时就想要出家,他与玄奘的经历有些类似

  • 孔子七十二贤有哪些 孔子七十二贤的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七十二,哪些,排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有朋自远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我们坐在教室里,或是听着稚嫩的童声朗诵出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论语》时,思绪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也是在一间小屋里,此时的孔子还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和学生们坐在一起讨论着,&ldq

  • 为何称扶苏为公子 扶苏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何,扶苏,公子,秦始皇,什么,关系,扶苏,来源于,山有 扶

    扶苏名来源于《山有扶苏》,出于《诗经》,有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对长子取名寄予了厚望,可见始皇对公子扶苏的喜爱非同一般。而这位扶苏公子确实也是知书达理,深明大义,他勇敢有主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中国古代的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在位时,诸侯最高也只能是“公

  • 楚庄王是如何一鸣惊人 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庄,如何,一鸣惊人,王是个,是个,怎样,一纸,乱弹,道尽

    “一纸乱弹,道尽雄楚八百年兴亡;俩声轻叹,不复荆州五千里雄壮”,楚国神秘广阔,她源与华夏,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烙印,并且她的独特让各国国家对楚国保持着一种神秘感,她的独特不被中原文化圈认同,因此很多年来一直受到排挤和奚落,直到有一个人出现,彻底改变了楚国委屈的地位,这人就是楚庄王

  • 平原君赵胜是谁 赵胜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平原,君赵,赵胜,最后,结局,如何,李贺,浩歌,丝绣,平原

    李贺的诗《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在丝绸上袖的赵国君子平原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夫。因贤能而闻名,号平原君。在诸多的公子当中,赵胜是最贤明的

  • 施琅的儿子是谁 怎样评价施琅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施琅,儿子,怎样,评价,施琅这,个人,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 降清后率兵收复郑氏台湾。在郑成功底下做部将的时候,施琅和郑成功多有矛盾,最后郑成功还杀了施琅的父母,逼得施琅投降清朝。杀了别人父母,也就怪不得别人不在你手底下效力了。再看清王朝对施琅,施琅一共有八个儿子,清王朝对施琅的八个儿子都不错。施琅自身就 获封靖海侯,施琅的八个儿子,都

  •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都有谁 五虎上将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蒋介石,五虎,上将,都有,简介,古来,民间,喜爱,一些,人物

    古来民间多喜爱给一些人物冠以各种头衔和称号,三国里刘备拥有五虎上将,荡寇将军关羽,车骑将军张飞,镇西将军马超,征西将军黄忠,翊军将军赵云;曹操有五子良将,八虎骑;汉光武帝有云台十八将。光在演义和历史里的猛将名士就不可胜数,更别提这民间的什么,古代四大美女,江南四大才子之类的。民国时期与三国都是一样精

  • 韦小宝简介 韦小宝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小宝,简介,成功,秘诀,是什么,无论是,看过,金庸,生的,朋

    无论是看过金庸先生的书的朋友,还是看过多部影视剧《鹿鼎记》的朋友,相信对韦小宝这个人都不陌生。韦小宝可以说是金庸先生笔下,最让人惊叹的人物,因为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完全颠覆了金庸先生以往的惯例。不再是正气凌然,侠肝义胆的大侠,而是一个满身都存在毛病的市井混混。偏偏这个混混运气值还爆表,不管遇到多少困

  • 卢绾为什么要背叛刘邦 卢绾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绾,为什么,背叛,刘邦,最后,怎么,死的,汉高祖,刘邦,汉

    汉高祖刘邦是大汉朝的开国皇帝,同样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虽然其出身卑微低贱,但是由于为人豪爽不拘小节,在当地人缘很好,卢绾作为刘邦的发小,两人的父亲关系很好,而且卢绾和刘邦是同一天生日,这样的缘分实在是难得,应该说卢绾和刘邦的交情是相当好的,曾经一同共患难的好兄弟,为什么在年老后却背叛了刘

  • 穆念慈和杨康有孩子吗 穆念慈和杨康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穆念,杨康,孩子,怎么,死的,杨康,有一个,遗腹子,就是,后

    杨康有一个遗腹子,就是后来的杨过。穆念慈和杨康的最后结局欧阳锋与黄蓉望着杨康在地下打滚,各有各的念头,都不说话,忽听庙顶屋瓦「格」的一响。欧阳锋喝道:「偷听什么?下来吧?」黄蓉一惊,只道柯镇恶悄悄爬上了屋顶,却见庙门口黑影一晃,一人从屋上跃下,直奔进殿。「穆姊姊,你也来啦!」穆念慈毫不理睬,俯身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