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甲午战争“定远”舰管带:丁汝昌简介

甲午战争“定远”舰管带:丁汝昌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74 更新时间:2024/1/17 10:57:11

1836年11月18日,也就是清朝道光十六年十月初十日,在安徽省庐江县北乡石嘴头村(今名丁家坎)一户贫苦的农民家中,丁汝昌降生人世。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在四处漏风的茅屋里呱呱啼哭的小生命,在半个世纪之后能成为一支威震东亚的海军舰队的司令官。

丁汝昌出生时的名字叫丁先达,字禹廷,号次章。因为家境一贫如洗,童年时代的丁汝昌就不得不离开父母,外出到大户人家做帮工谋生,后又在一家豆腐作坊里当学徒。咸丰初年(1851年),庐江地区不幸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饥谨遍地,他的父母在饥病交加中双双去世;时年仅仅只有14岁的丁汝昌便永远失去了双亲的护爱,成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饱尝人间的苦痛。

就在丁汝昌成为孤儿的这一年,在遥远的中国南方发生了一件后来波及到安徽等14个省份的重大事件;这个后来完全改变了丁汝昌一生的重大事件,就是由拜上帝教首领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的农民起义也是后来波及半个中国并持续达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开端。1853年,太平军攻占江苏金陵(今南京),遂在此定都并改其名为天京。同年,以破竹之势席卷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太平军北上安徽巢湖地区,并攻占了庐江县城。16岁的豆腐作坊学徒工丁汝昌抛下自己手中的磨盘推杆,投奔了以“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为奋斗理想的太平军;不久,丁汝昌随太平军所部驻守当时的安徽省城安庆,自此开始了漫长而多变的军旅生涯。

1861年夏季,由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指挥的湘军重兵围攻安庆,经过一番相持不下的攻守作战,城内太平军弹尽粮绝。丁汝昌所在的太平军程学部300人向湘军投降;他随所部被编入湘军,开始为清朝政府效力。

1861年底,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奉命编练淮军,程学启率领他的安徽部下丁汝昌等人改归李鸿章的淮军。自此,丁汝昌开始了他军事生涯中最重要的第一次转折和崛起。

捷报频传的淮军将领

1862年,丁汝昌率淮军部队调赴上海镇压太平军及其小刀会。由于在作战中特别英勇,丁汝昌被淮军名将刘铭传索至帐下,统领马队升任营官,受领参将军衔。此后,丁汝昌统领自己的骑兵部队,先后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争。在江淮大地的战场上,丁汝昌的淮军骑兵纵横驰骋,每战必胜,捷报不断。1864年,战功卓著的丁汝昌升为副将;1868年,32岁的丁汝昌升任总兵(相当于今天的师长),加封提督衔,被朝廷赐予“协勇巴图鲁”的勇号。此时的丁汝昌刚过而立之年已成为高级武官,骑在战马之上神采奕奕,可怜孤儿的模样早已荡然无存。

1874年,国内战争基本平息,清朝政府动议裁减军队。淮军提督刘铭传打算裁减丁汝昌统领的骑兵部队,在当时“兵为将有”的年代,这项裁军方案自然遭到丁汝昌的强烈抗拒。凶蛮的刘铭传暗中谋划“命将召至而戮之” ,丁汝昌闻悉此讯后,便连夜弃官逃回安徽老家。

丁汝昌的文化程度原本不高,闲居家中多有不适,心情很不畅快。但是丁夫人魏氏却是一个颇有识见的贤妇,她常常宽慰丈夫说:“建功立业自有时也,姑待之”。这样闲居了几年之后,家境日渐窘困,高级武官不能在家里坐待终年。不甘寂寞的丁汝昌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秋天动身北上,到北京去谋求差使。

慈禧太后亲自在紫禁城内召见了这位当年战功卓著的淮军将领。在一番例行的问候之后,慈禧太后降旨,将这位赋闲的将领发放甘肃差遣。但是,丁汝昌不愿意去西北苦寒不毛之地赴任。于是丁汝昌从北京驰赴天津,去拜谒自己淮军的老上级、现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要职的李鸿章,想请这位同乡恩师为自己另谋良差。李鸿章马上接见了自己当年的淮军部将丁汝昌,他对丁汝昌表示:“目前创办西式海军,缺人统率;你若能赴英国学习海军,学成归来后自可委以重任。”于是,丁汝昌呈请兵部(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批准,重入李鸿章的门下。

标签: 甲午战争定远管带丁汝昌简介1836年11月18

更多文章

  • 在三国正史中吕蒙是怎么死的?疑吕蒙被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正史,中吕,怎么,死的,疑吕,毒死,吕蒙,178-21

    吕蒙(178-219,一说180-220),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而历史中的吕蒙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来折节读书,识见精博,渐能克己让人,有国士之风。他孝顺母亲,举国皆知,鲁肃、甘宁皆敬拜其母,因为他们都佩服吕蒙。他义结同僚,助徐顾等抚育孤儿,又宏量不计较与蔡遗、甘宁间的

  • 甲午战争“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甲午战争,致远,管带,邓世昌,简介,邓世昌,1849-189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

  • 甲午战争“靖远”舰管带:叶祖珪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甲午战争,靖远,管带,叶祖珪,简介,叶祖珪,1852-190

    叶祖珪(1852-1905),字桐侯,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共有兄妹九人,叶祖珪排行第三,由于看到家庭负担很重,便放弃了科考之途。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1871年7月毕业,船政第一期毕业,毕业时在写给洋教习卡罗的告别信上说道“愿尽所能为国效劳”,

  • 三国的大乔是怎么死的?揭秘大乔的死亡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大乔,怎么,死的,揭秘,死亡,真实,原因,大乔,乔字古

    大乔(乔字古作“桥”),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庐江郡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中国汉末三国时期的女性,系乔公长女、孙策配偶、孙权之嫂,小乔之姊。在我国长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也曾登场。与小乔并称为“江东二乔”,据传为绝世美女。那么大乔怎么死的呢?大乔生平简

  • 揭秘:历史上庞统是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揭秘,历史上,庞统,不是故意,益州,三国,庞统,怎么,死的

    三国的庞统是怎么死的?庞统的死因和被诸葛亮妒忌有关系?又有人说,庞统是故意死在益州的?庞统当然不是故意死在益州的,历史上庞统为施展自己的才华,先去投奔了孙吴,因貌丑恃才而骄不被接纳,才投奔刘备,最初也不受重视,后其后经诸葛亮、鲁肃极力推荐,刘备方才再度召见庞统,与之谈论军国大事,大为器重,于是拜庞统

  • 甲午战争“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甲午战争,经远,管带,林永升,永升,简介,林永升,永升

    林永升(1853-1894.9.17),又名翼升。字钟卿,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入后学堂学习驾驶,十年(1871年),堂课结业,派上“建威”练船实习,前后巡游南北洋各口。光绪元年(1875年)调赴“扬武”舰,旋

  • 历史上的多尔衮怎么死的?清朝多尔衮猝死塞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多尔,怎么,死的,清朝,衮猝,塞外,多尔,怎么,死的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关于清朝多尔衮的死因还是要从多尔衮与顺治小皇帝的结怨谈起。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恶化,为什么会恶化?这似乎是历史的趋势,历史有那个摄政王是有好下场的,似乎没有。多尔衮也是一样的。多尔衮是怎么样的人?多尔衮何许人也,他能跟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周公相比吗?堂堂周公摄政,让周成王憋得三个月不说一

  • 甲午战争“来远”舰管带:邱宝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甲午战争,来远,管带,邱宝仁,简介,邱宝仁,福建,闽侯,18

    邱宝仁,福建闽侯人,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学习航海驾驶。1871年,上“建威”练船实习,历经南洋新加坡、槟榔屿,以及渤海湾、辽东半岛各口岸。1875年,复上“扬武”舰练习,航行外海,南历新加坡、小吕宋、槟榔屿各口岸,北至日本而还。1879年

  • 三国司马懿怎么死的?揭秘司马懿死因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司马懿,怎么,死的,揭秘,死因,真相,司马懿,怎么,死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司马懿怎么死的是中毒死的终年72岁,也算是善终了,相比于诸葛亮来说还算是善终,起码比诸葛亮多活了20多年。据说在司马懿死后被司马炎追尊司马懿为宣帝。有个传说是这样的话说诸葛亮知道自已要死了日后兵败书籍会被马拿去就把兵书日夜泡在毒水是然后晒干。后来马得到了这些书日夜攻读以手拈口翻书最

  • 甲午战争中“济远”舰首任管带:方伯谦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甲午战争,济远,首任,管带,方伯谦,简介,方伯谦

    方伯谦(1854.1.14-1894.9.24),字益堂,祖籍福建侯官,生于闽县(今福州市)。六岁入私塾读书,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入后学堂学习驾驶,十年(1871年)毕业后,与刘步蟾等同上“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洋新加坡、槟榔屿,及渤海湾、辽东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