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晋皇帝石敬瑭:“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代言人

后晋皇帝石敬瑭:“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代言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46 更新时间:2024/1/7 18:36:17

导读: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

公元936年春夏之交,驻扎在太原的后唐帝国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终于跟他名义上的小舅子皇帝李从珂闹到了彻底翻脸的地步。跟皇帝翻脸就意味着造反,后果当然很严重:他的亲弟、堂弟、两个儿子在首都洛阳被杀,而皇帝派出的数万征讨大军正从各路扑向太原。

以石敬瑭的兵力是根本无法与后唐大军对抗的,情势看起来十分危急。但石敬瑭并没有惊慌,他是提前想好了应对之策才撕破脸皮的,而且他的计划还不只是抵御后唐的进攻,他要灭唐自立当然不是靠自身的力量,而是靠契丹的帮助。

计划顺利实现,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御驾亲征,不但为石敬瑭解了太原之围,而且帮助他一举平灭后唐,建立后晋,自己做上了皇帝。而作为报答,后晋向契丹称臣,两国结为父子之邦,行父子之礼,同时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由此成为了整个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是“儿皇帝”和“卖国贼”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其实,更客观公平地来看,在五代乱世,一切僭越乱伦皆已司空见惯,石敬瑭身为沙陀人(西突厥的一支别部),所侍奉过的后唐三姓四任皇帝中,就两次出现兄弟间反目成仇、兴兵夺位的情况,所以于他而言,帝梦心切者不择手段取之,没什么不能接受的。甘愿认贼为父确实无耻,但今人指责他“置国家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也实在是有些要求过高了。

事实上,中原王朝即使是在强盛如汉唐的时代,也都出现过对外族称臣、和亲或纳贡的情况。汉初在军事上无力与匈奴对抗,自高祖刘邦起便靠着与匈奴和亲来避免战争(实为变相进贡),和亲政策历经文景二贤,直到汉武大帝刘彻在位十多年以后才废止;唐高祖李渊及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靠着向突厥称臣才得以创建帝业;而唐肃宗为了向回纥借兵,以从安禄山的叛军手中收复京都,更与回纥签订过“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女子皆归回纥”的耻辱条约。石敬瑭遗臭万年的重要原因在于他的后晋帝国太过短命,根本没有机会在治史时通过“技术处理”来掩盖污点,而他割让燕云十六州之举,对后世的影响又实在太大,在此后至少四百年时间里直接改变了中原王朝的命运,自然不容易被后人忘记。

这十六州包括:幽(今北京)、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涿(今河北涿州)、莫(今河北任丘)、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今已为官厅水库淹没)、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北)、朔(今山西朔县)、蔚(今河北蔚县)。整个地区东西长约六百公里,南北宽约二百公里,面积十二万平方公里,正好相当于一个朝鲜。

从地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十六州自东向西包括了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基本上都分布在长城的内(南)侧,也即长城这条重要军事防线背后的战略支撑点,其中瀛、莫二州已深入到河北腹地数百里。失去了这一片山势险峻的地区,中原王朝的整个北方就失去了一条阻击“胡人铁骑”的天然军事屏障,南下千里再无险可守,直至黄河岸边全部是一马平川,中原从此门户大开。

此后四百年间,对于每一个中原王朝来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个梦想。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率领强劲的后周大军北伐燕云之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收复瀛、莫、易三州和益津(今河北文安县境)、瓦桥(今河北雄县境)、淤口(今河北霸县境)三关,共计17县之地,取得了五代以来中原对辽作战的最大胜利。只可惜柴荣此时突然患病,不久即病逝,收复燕云的大业也半途而废。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专设内库,名为“封桩库”,其职能就是从每年的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盈余存储起来。他的想法是在储满五百万缗时,向契丹赎买燕云十六州;如果契丹不肯,便把这笔钱作为战争经费。他曾说:“我以二十四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可惜宋太祖也是才满五十岁就猝然而亡,他的恢宏计划也无法实现。后来宋太宗赵光义挟平灭北汉的余威,两次北伐契丹,均以惨败告终,宋帝国企图以武力收复燕云地区的努力也宣告失败。从此,宋帝国的君臣将士普遍滋生了一种“恐辽心理”(后又变成“恐金”),这种心理阴影一直持续到大宋灭亡。

如果换一个方向来思考就可以明白:北方的政权在获得了燕云之地以后,一方面掌握了对中原长驱直入的军事便利,另一方面,由于燕云地区的农耕经济与北国的游牧经济形成了良性互补,也极大地促进了北国整个的社会发展,也就更成为中原王朝的劲敌。

燕云十六州直到明朝建立时才又重新回到中原国家的版图,而石敬瑭的骂名恐怕永远也无法脱去。不过,如果再多还原一些历史,还应该记住一个叫桑维翰的人,他是石敬瑭手下的谋臣,正是他为了讨得主子欢心,提出了割让燕云十六州这样一个完全“过度”的建议。其实在当时,想达到让契丹出兵相助的目的,只要多送钱物,也是可以实现的。

标签: 石敬瑭

更多文章

  • 明宪宗朱见深一生介绍 怎么评价明宪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宪宗

    即将播出的《女医明妃传》里面一个人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就是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而电视剧里面朱见深的戏份并不多,那么朱见深是怎么成为眀宪宗的呢?登基为帝之后,他又有哪些成就呢?眀宪宗朱见深像历史上记载,眀宪宗朱见深其实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了太子,按理来说,他成为眀宪宗是正常的。但是看过电视剧宣传的人就

  • 梁武帝擅长什么书法 怎么评价梁武帝萧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梁武帝

    梁武帝擅长什么书法梁武帝萧衍不仅是位卓越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和文学家。梁武帝在音乐、书法、文学、棋艺、绘画等方面都很擅长和精通。梁武帝年少时候,就对文学颇感兴趣,曾和沈约、范云等人谈论琴棋书画,被世人称为“竟陵八友”。梁武帝书法作品欣赏梁武帝在很多领域都有造诣

  • 宋孝宗赵昚人物生平 怎么评价宋孝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孝宗

    宋孝宗赵昚人物生平宋孝宗赵昚生于公元1127年,最初的名字是伯琮,后来改成名瑗,字元永,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后来转为宋高宗的养子,同时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南宋最厉害的皇帝,继承大统后对宋高宗一直感激不尽,经常过去看望宋高宗。宋孝宗赵昚因为宋高宗唯一的儿子早亡,所以在赵昚6岁的时候被宋高宗选为

  • 中国历代皇帝寿命排行榜 寿命最长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帝

    中国历史纷繁复杂,据说共有80多个朝代,500多位帝王。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为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5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本文共列举了302位皇帝,共计13150多岁,平均寿命约44岁。一般认为最长寿的皇帝为清朝的乾隆皇帝,89岁,在位60年。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梁武帝萧衍,86岁,在

  • 宋度宗年号是什么 如何评价宋度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度宗

    宋度宗年号是什么在中国的每个朝代,每一个君王在继位的时候,都会设置新的年号,有的皇帝也会沿用上一代皇帝的年号,宋朝由赵匡胤建立以来,一共使用了57个年号,皇帝的年号用字也非常讲究,都是一些美好的字眼。宋度宗形象照片宋度宗赵禥是南宋末年的一个皇帝,他使用的年号是咸淳年号,使用的时间在1265年到127

  • 盘点历史上的十大病号皇帝 哪个皇帝最懒?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帝

    中国的封建皇帝是世袭的,以致出现了好多病人,不过老子英雄儿好汉,只要登上宝座,就是真龙天子,因此尽管有病,丝毫不耽误他们圣聪独断。江湖辑录于此,找到十大病号皇帝。第一位性无能的南宋高宗赵构。赵构早年也是一个英雄,曾经愿意为国家社稷牺牲自己,可惜金国人嫌他庶出,身份不够高贵,不要他当人质,送了回来。

  • 明英宗和明景帝的关系 他们二人谁的才能更出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明英宗,明景帝

    明英宗朱祁镇与明代宗朱祁钰这对关系错综复杂的皇帝再次的进入大家的眼帘,据记载,明英宗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而明景帝则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想知道明英宗与明代宗是什么关系吗?还有,作为皇帝,这两者谁的才能比较突出呢?带明英宗和明景帝是什么关系据记载,明英宗和明景帝两人都是明代的一代皇帝,明英宗是明代第六代

  • 唐昭宗李晔怎么死的?唐昭宗被谁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昭宗

    唐昭宗唐昭宗李晔,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在位16年,于公元904年驾崩,葬于和陵。大多数说法是朱温派人杀了唐昭宗,此外他的儿子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等人也被朱温杀害了。唐昭宗李晔怎么死的?朱全忠也担心昭宗再次成为自己对手的招牌,就对他下了杀手。天佑元年(904)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昭宗正在

  • 三国皇帝列表(魏蜀吴) 三国皇帝介绍 AD220-AD280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魏武帝曹操(155-220)没有称帝曹操,字孟德,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后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196年,曹操迎汉献

  • 宋真宗赵恒简介 守成可称道 亦做过不少荒唐事 AD997-AD1022年在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真宗

    宋真宗赵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继位,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