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中的玉钏是谁 丫鬟玉钏最后结局如何

红楼梦中的玉钏是谁 丫鬟玉钏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86 更新时间:2024/1/15 12:21:37

玉钏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她姓白名玉钏,是金钏的妹妹。玉钏同金钏一样,是王夫人的丫头,都在王夫人屋里,不过姐姐金钏比妹妹玉钏更受王夫人器重。后来金钏因为和宝玉调情,被王夫人撞见,王夫人怒极之下,不顾金钏的苦苦哀求,下令将金钏赶出府去。

那个年代背着勾引主子的名声,被主家撵出府,实在没脸过活,所以金钏选择了投井。金钏死后,玉钏因为金钏之死,而受到王夫人的器重。凡是赏赐,玉钏都能领两份,王夫人把属于金钏的那一份也交给玉钏,金钏的月前也每月发给玉钏。原本不怎么在书中出现的玉钏,在金钏死后慢慢显于人前,受到王夫人吩咐做事,而她做的事情就是姐姐金钏所做之事。

玉钏和姐姐金钏感情很深,姐姐金钏死后,玉钏每每想起,都很是悲伤。因为姐姐的死与贾宝玉有关,所以对于贾宝玉玉钏心中存着恨意。在贾宝玉因为金钏之死等事挨打,伤势很重,王夫人派玉钏去送莲子羹,对贾宝玉没有个好颜色。金钏死后周年,宝玉遍体纯素,带着书僮茗烟,私自去郊外祭奠。回来时,见玉钏独坐廊下垂泪。宝玉赔笑安抚,玉钏总不搭理,只管擦泪。

对于玉钏这么个人物,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给她留得笔墨并不多。玉钏出现的情节大多与姐姐金钏有关,作者如此是为了体现底层人民之间的真挚的骨肉之情。

“少顷,莲叶汤来了,贾母看过了,王夫人回头见玉钏儿在那里,便命玉钏儿与宝玉送去。凤姐道:”他一个人难拿。“可巧莺儿和同喜都来了,宝钗知道他们已吃了饭,便向莺儿道:”宝二爷正叫你去打绦子,你们两个同去罢。“莺儿答应着,和玉钏儿出来。莺儿道:”这么远,怪热的,那可怎么端呢?“玉钏儿笑道:”你放心,我自有道理。“说着,便命一个婆子来,将汤饭等类放在一个捧盒里,命他端了跟着,他两个却空着手走。一直到了怡红院门口,玉钏儿方接过来了,同着莺儿进入房中。

袭人麝月、秋纹三个人正和宝玉玩笑呢,见他两个来了,都忙起来笑道:”你们两个来的?怎么碰巧一齐来了。“一面说,一面接过来。玉钏儿便向一张杌子上坐下;莺儿不敢坐,袭人便忙端了个脚踏来,莺儿还不敢坐。宝玉见莺儿来了,却倒十分欢喜;见了玉钏儿,便想起他姐姐金钏儿来了,又是伤心,又是惭愧,便把莺儿丢下,且和玉钏儿说话。袭人见把莺儿不理,恐莺儿没好意思的,又见莺儿不肯坐,便拉了莺儿出来,到那边屋里去吃茶说话儿去了。

这里麝月等预备了碗箸来伺候吃饭。宝玉只是不吃,问玉钏儿道:”你母亲身上好?“玉钏儿满脸娇嗔,正眼也不看宝玉,半日方说了一个”好“字。宝玉便觉没趣,半日,只得又陪笑问道:”谁叫你替我送来的?“玉钏儿道:”不过是奶奶太太们!“宝玉见他还是哭丧着脸,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待要虚心下气哄他,又见人多,不好下气的,因而便寻方法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那玉钏儿先虽不欲理他,只管见宝玉一些性气也没有,凭他怎么丧谤,还是温存和气,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了,脸上方有三分喜色。宝玉便笑央道:”好姐姐,你把那汤端了来,我尝尝。“玉钏儿道:”我从不会喂人东西,等他们来了再喝。“宝玉笑道:”我不是要你喂我,我因为走不动,你递给我喝了,你好赶早回去交代了,好吃饭

去。我只管耽误了时候,岂不饿坏了你。你要懒怠动,我少不得忍着疼下去取去。说着,便要下床,扎挣起来,禁不住“嗳哟”之声。玉钏儿见他这般,也忍不过,起身说道:“躺下去罢!那世里造的孽,这会子现世现报,叫我那一个眼睛瞧的上!”一面说,一面哧的一声又笑了,端过汤来。宝玉笑道:“好姐姐你要生气,只管在这里生罢,见了老太太、太太,可和气着些。若还这样,你就要挨骂了。”玉钏儿道:“吃罢,吃罢!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我都知道啊!”说着,催宝玉喝了两口汤。宝玉故意说不好吃。玉钏儿撇嘴道:“阿弥陀佛!这个还不好吃,也不知什么好吃呢!”宝玉道:“一点味儿也没有,你不信尝一尝,就知道了。”玉钏儿果真赌气尝了一尝。宝玉笑道:“这可好吃了!”玉钏儿听说,方解过他的意思来,原是宝玉哄他喝一口,便说道:“你既说不喝,这会子说好吃,也不给你喝了。”宝玉只管陪笑央求要喝,玉钏儿又不给他,一面又叫人打发吃饭。“

标签: 红楼梦中的玉钏丫鬟最后结局如何玉钏曹雪芹

更多文章

  • 汉初三杰萧何的简介 萧何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初,三杰,萧何,简介,最后,怎么,死的,萧何,人物,生平

    萧何的人物生平简介萧何,生于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年轻时任沛县(今江苏沛县)主吏掾。他平时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萧何生性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其中秦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名将周亚夫的父亲)

  • 历史上九阿哥胤禟是个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胤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九,阿哥,胤禟,是个,怎样,如何,评价,爱新觉罗,胤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异母弟,母宜妃郭络罗氏。属于八阿哥党。康熙四十八年(1799年)三月,受封固山贝子,封入正蓝旗。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 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胤禟十

  • 汉初三杰韩信的简介 吕后为什么要杀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初,三杰,韩信,简介,为什么,韩信,人物,生平,简介,公元

    韩信的人物生平简介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韩信是汉朝开国名将,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位绝代的奇葩。由于家境贫寒,连一日三餐都很

  • 文宣帝高洋的妻子是谁 高洋有几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宣帝,宣帝,高洋,妻子,有几个,老婆,文宣帝,宣帝,高洋

    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11月25日 ),字子进,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固阳)人,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次子,文襄帝高澄同母弟,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同母兄,母亲为娄昭君。出生时有异兆,体貌丑恶不堪,为其母所讨厌。幼时其貌不扬,沉默

  • 常州名人:常州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常州,名人,哪些,著名,历史人物,季札,就是,延陵,孔子,老

    1.季札,就是延陵季子,孔子的老师,吴王寿梦第四子,为了躲避王位隐居,春秋末年著名的圣人,是号称"春秋第一贤臣"的郑国执政大夫【子产】的好友。2.梁武帝的太子萧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梁代文学家。于天监元年十一月被立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531年去世,死后谥号“昭明&

  • 西川四将邓贤的简介 邓贤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川,邓贤,简介,最后,怎么,死的,邓贤,人物,生平,简介

    邓贤的人物生平简介邓贤是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部将,建安十六年,刘备攻取益州,邓贤与泠苞、刘璝、张任等统兵抵御刘备,为刘备所败。邓贤最后是怎么死的益州牧刘璋部将。贤为蜀中名将,血气方刚。璋欲引刘备入川,贤等一班文武官皆以为不可,璋不从。后备军师庞统命魏延於宴中舞剑,取璋性命,贤、泠苞、张任等知其意,与

  • 西川四将泠苞的简介 泠苞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川,泠苞,简介,最后,怎么,死的,泠苞,生平,简介,生卒年

    泠苞的人生平简介泠苞(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刘璋的部将。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攻取益州,刘璋派遣遣泠苞、刘璝、张任、邓贤等四人在涪水关抵抗刘备,四人都战败,退保绵竹。泠苞是东汉末年刘璋的部将。公元213年刘备攻取益州时,泠苞四人都战败后,退保绵竹。此后的事迹正史中都没有记载。泠苞最后是怎么

  • 红楼梦柳五儿的简介 丫鬟柳五儿的角色分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红楼梦,五儿,简介,丫鬟,角色,分析,曹雪芹,所著,红楼梦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原名为《石头记》,后改名为《红楼梦》,意为“红楼梦一般的人生”。这本小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极大地位,是现实小说的头把交椅,拥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甚至是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四大家族的兴衰之下,红楼众人的个人命运和家族命运相连,给人们描绘了一幅辉煌

  • 西川四将刘璝的简介 刘璝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川,刘璝,简介,最后,怎么,死的,刘璝,人物,生平,简介

    刘璝人物生平简介刘璝(?--214),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部将。是刘璋部下的忠义之士,但其知名度远不如同为义士的张任。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受命率兵抗击刘备,旋即败归。刘璝是益州牧刘璋的部将。刘备攻益州,璋遣璝、泠苞、张任、邓贤等率精兵拒捍备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绵竹督李严降。璝又退与璋子循守雒

  • 红楼梦中的丫鬟莺儿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红楼梦,中的,丫鬟,莺儿,是个,怎样,莺儿,红楼梦,中的,一

    莺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钗中可与林黛玉并列的薛宝钗的丫头。莺儿原名叫黄金莺,薛宝钗嫌金莺二字有些拗口,便给她改名为莺儿。莺儿是薛宝钗的贴身丫头,原是薛家的人,薛宝钗进京后,将她带在身边,由此可见主仆二人的关系,应当极为亲近。莺儿对于薛宝钗极为崇敬,话里话外都是主子的好。当然薛宝钗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