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真宗赵恒生平简介

宋真宗赵恒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832 更新时间:2023/12/18 23:38:59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大家可知出于何人之口呢?其实这句千古名言就是宋真宗赵恒之口,下面就为大家着重介绍宋真宗赵恒的生平事迹与死因。

【人物简介】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

【家族成员】

家世

- 祖父:宋宣祖赵弘殷

- 伯父:宋太祖赵匡胤

- 父亲:宋太宗赵光义

- 母亲:元德皇后李氏

兄弟

- 赵元佐、赵元僖、赵元份、赵元杰、赵元偓、赵元侢、赵元俨、赵元亿

妻子

- 章怀皇后潘氏、章穆皇后郭氏、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章懿皇后李氏、章惠皇后杨氏

子女

- 儿子

温王赵禔、悼献太子赵祐、昌王赵祇、信王赵祉、钦王赵祈、宋仁宗赵祯

- 女儿

惠国公主

【咸平之治】

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为宰相,勤于政事,分全国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他也能注意节俭,因此社会较为安定,给国家创造了一个相对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

其时,铁制工具制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又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檀渊之盟】

景德元年(1004年),辽朝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赵恒亲征,双方会战距都城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

【封禅泰山】

真宗自从澶渊之盟订立后,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粉饰太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加深。宋真宗封禅泰山,刻意营造了一种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现象,向世人昭示自己是真命天子,来加强统治。

【赵恒去世】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3月23日),赵恒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 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

【人物总评】

赵恒在位的25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但对外政策上却有软弱之心,辽国入侵,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虽然他们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渊相交,宋胜,但真宗畏于辽军气势而就此罢兵,定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后期误用人才,以王钦若丁谓为宰相。同时又信奉道教和佛教,称受天书,封泰山、祀汾阳,修建了许多寺庙。这样说来的话,真宗也有他的不是。

宋真宗时,冶铁工艺进步,铁制农具日益普及,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又引进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景德年间,专门制作瓷器(原名白崖场)的昌南镇遂改名为景德镇,贸易盛况空前。

【历代评价】

富弼:① 帝王之使人,不可不度其才。度其才而使之不容刮避,则命令重矣。真宗用郭贽、陈若拙守藩郡,各辞其任,一固遣,一责降,诚得使人之术。 ②人主听纳不可不谨,若容片言之欺,小则系一人之荣辱,大则系天下之利害安危,可不谨哉?谨之之术,惟在防微;防微之术,莫若左右之言不及也。真宗不以一内侍臣言进退官吏,听纳之道,谨之至矣。

王称:宋兴,承五季之馀,天下得离兵革之苦,至真宗之世,太平之治,洽如也。咸平以来,君明臣良,家给人足,刑措不用,契丹请和,示以休息,德明纳款,抚以恩信,于是朝帝陵、封岱宗、祀汾睢、谒亳社,绝代旷典莫不具举,礼乐明备,颂声洋溢,崇本报功以告神明,千载一时,岂不休哉。噫!守成之贤,致治之盛,周成康、汉文景可以比德矣。

脱脱:真宗英悟之主。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朱元璋:真宗亦号贤君,初相李沆,日闻灾异,其心犹存警惕,厥后澶渊郎盟,大臣首天书以侈其心,群臣曲意迎合,苟图媚悦,致使言祥瑞者相继于途,献芝草者三万余本。

蔡东藩:澶渊修和,本出真宗本意,观其在道逗留,望敌惊心,一若身临虎口,栗栗危惧。赖寇准力请渡河,敌气少沮。化干戈为玉帛,得以振旅还京,此非寇公之功,乌能至此?王钦若乃以孤注之言,肆其谗间,木朽虫生,仍由真宗胆怯之所致耳。迨至天书下降,举国若狂,欺人欺天,不值一笑。

标签: 宋真宗

更多文章

  • 宋太宗赵光义生平简介 宋太宗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太宗

    宋太宗赵光义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那么到底真实情况如何呢?他是否真的杀了宋太祖赵匡胤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逐一解惑!人物简介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

  • 陈朝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霸先

    陈武帝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东汉太丘长陈寔后裔,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557年559年在位)。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担任新喻侯萧映的传令吏,颇受器重。大同十年(544年),广州

  • 南朝齐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萧道成称帝之路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萧道成

    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刘宋之后的第二个政权,萧道成是这个政权的开国皇帝,他作为开国皇帝,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呢?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西汉丞相萧何二十四世孙。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属山东省兰陵县),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479年482年在位。萧道成年少在名儒雷次宗处接受教育,钻

  • 唐宣宗李忱政绩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宣宗

    成为一朝帝王,何其容易。在这皇宫之中,为了成为那人上人,无数的皇家子弟,深陷在那腥风血雨之中。鲜血,杀戮,残忍充斥着,但这仿佛是历史定性一般,适者才能生存,才会拥有改变历史,改变王朝的实力。而我们今天介绍的唐宣宗李忱,用这样一句话就能够概括他的一生:装疯卖傻三十六年,终于成为一朝帝王。李忱是唐朝的

  • 后周皇帝周恭帝柴宗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恭帝,柴宗训

    恭帝,名柴宗训(954~972年),周世宗柴荣第四子。柴荣病逝世后继位。在位半年,为赵匡胤废后病逝世,长年18岁,葬于顺陵(今河南省新郑县城北廓店)。柴宗训,原封为梁王。周世宗于公元959年6月病逝世,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柴宗训即位时,年仅7岁,由符太

  • 南朝宋少帝刘义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义符

    宋少帝刘义符(406年-424年),南朝宋第二位皇帝。小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永初三年(422年)即位,次年改年号“景平”(自423年开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少帝刘义符(406年424年),是南朝宋的第二位皇帝,字车兵,宋武帝刘裕

  •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昱

    说到这个司马昱,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东晋第八位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清淡的皇帝,史称“清虚寡欲,尤善玄言”。那么在历史上,司马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作为皇帝,算不算是一位好皇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司马昱是个什么样的人司马昱(320年-372年9月1

  • 南朝齐高宗明萧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萧鸾

    齐高宗明皇帝萧鸾,性格严明多疑。萧道生之子,字景栖,小名玄度,萧齐的第五任皇帝。萧鸾自小父母双亡,由萧道成抚 养,萧道成对其视若己出。宋顺帝时,萧鸾担任安吉令,以严格而闻名;后迁淮南、宣城太守,辅国将军。齐高帝时任西昌候、郢州刺史;齐武帝萧赜时升任侍中, 领骁骑将军。萧赜死时,以萧鸾为辅政,辅佐萧

  • 南朝齐废帝海陵王萧昭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萧昭文

    萧昭文(480年―494年),字季尚,南朝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南齐的第四任皇帝,494年在位。文惠太子萧长懋的次子,母亲为宫人许氏,郁林王萧昭业之弟。隆昌元年(494年)四月,萧昭业被辅政的宗室萧鸾杀死,扶立萧昭文即帝位,改年号为延兴。十月,被萧鸾废黜为海陵王。十一月,被萧鸾所杀,谥为恭王,

  • 南朝齐武帝萧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萧赜

    齐武帝萧赜(440年493年),字宣远,小名龙儿,齐高帝萧道成长子,母刘智容。南朝齐第二任皇帝(482年―493年在位),病死,葬景安陵。年号永明。人物生平武帝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即位后,就下诏说:“比岁未稔,贫穷不少,京师二岸,多有其弊。遣中书舍人优量赈恤。”不久,再次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