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十国皇帝之闽世宗王延政介绍及历史评价

五代十国皇帝之闽世宗王延政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05 更新时间:2024/1/17 14:11:07

王延政,即闽世宗,人称十三郎,闽太祖王审知之子,闽嗣主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闽康宗王延羲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末代君主,在位共三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延政初任都教练使,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其兄王延钧继位闽王之位。长兴二年(931年),王延政父亲王审知的养子建州刺史王延禀谋夺王位,率领水军袭击福州,兵败被杀。王延钧便派王延政到建州抚慰军民,出任建州刺史。

兄弟交战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王延政的八哥王延曦继位闽王之位。王延曦继位后,骄淫暴虐,猜忌宗族。王延政在建州整治军队,经营武备,曾多次写信劝戒王延曦,反遭王延曦斥骂。天福五年(940年)正月,王延曦派亲信到建州,探听王延政的隐私,监视王延政的军事行动,被王延政驱逐,二人因此结怨。天福五年(940年),王延羲攻打建州,开了闽国内战。

天福五年(940年)二月,王延羲派遣统军使潘师逵、吴行真统兵四万攻打王延政。潘师逵屯军在建州城西,吴行真屯军在建州城南,都隔着水设置营地,焚烧了城外的房舍。王延政求救于吴越国,二月二十六日,吴越王钱元瓘派宁国节度使、同平章事仰仁诠、内都监使薛万忠统兵四万去救援他;闽国丞相林鼎谏阻王延羲,王延羲不听。三月初二日,潘师逵分兵三千,派都军使蔡弘裔领着他们出战。王延政派其将林汉彻等在茶山把他们打败,斩首千余级。

天福五年(940年)三月十一日,王延政募集了一千多敢于冒死的士卒,乘着夜间涉水,潜伏进入潘师逵的营垒,顺风纵火,城上擂鼓呐喊来响应他们,战棹都头陈诲杀了潘师逵,潘师逵的兵众都溃散了。三月十二日,王延政率领兵卒要进攻吴行真的营寨,还未等到建州兵涉水过来,吴行真和将士就弃营逃走,死亡达万人。王延政乘胜攻取了永平、顺昌二城。从此以后,建州的兵卒开始强盛起来。

矛盾尖锐

天福五年(940年)四月,吴越国仰仁诠等率援军到达建州,王延政因为闽国福州兵已经败走,取出肉酒犒劳他们,请他们班师回吴越。仰仁诠等不依从,在建州城的西北扎营。王延政害怕,又派人向王延羲请求发兵救援。王延羲任命泉州刺史王继业为行营都统,率兵二万来救援;并且送信责备吴越国,派遣轻兵断绝吴越国的运粮道路。正好遇上长时间下雨,吴越兵粮食用尽,五月,王延政派兵出击,大破吴越军,俘虏斩杀上万人。五月十八日,仰仁诠等乘夜间逃走。

天福六年(941年)正月,王延政修筑建州城池的周围二十里,请求王延曦在建州设置威武军,他自己担任节度使。王延曦因为福州称威武军,便以建州为镇安军,任命王延政为节度使,封为富沙王。王延政却把镇安军改称为镇武军。

天福六年(941年)六月,王延曦听说王延政招纳泉州刺史王继业,便把王继业召到福州连同他的儿子都杀掉。这样,王延政和王延曦兄弟之间矛盾尖锐,于是各自整顿军队,再次相互攻伐。

天福七年(942年)六月,王延政围攻汀州,王延曦调发漳州、泉州兵五千人救援汀州。七月,王延政攻打汀州,经过四十二次战斗,还未攻下汀州,便退军返回。

称帝建国

天福八年(943年)二月,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天德,把将乐县改为镛州,延平镇改为镡州。立妻子张氏为皇后。任命节度判官潘承祐为吏部尚书,节度巡官杨思恭为兵部尚书。不久,改任潘承祐任为同平章事,调任杨思恭为仆射,掌握军国之事。

开运元年(944年)三月,福州政局又乱,王延曦部将朱文进杀王延曦,自称闽王。王延曦的旧臣又杀朱文进,迎接王延政去福州。王延政到福州后改殷国为闽国,称闽帝,国都仍旧设在建州,以福州长乐府为东都,派他的从子王继昌坐镇福州。

亡国去世

当时,南唐查文徽率兵攻建州,唐主李璟利用王延政刚刚进入福州的混乱时机,增派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指挥使,又使祖思、应援会攻建州。王延政在建州水南一仗大败,城池被攻破,王延政投降。南唐将镇武军置为永安军,闽国至此灭亡,仅存在36年。

南唐保大四年(946),王延政后来被送往南唐都城金陵,南唐帝李璟封他为羽林大将军;保大五年(947年)改封为鄱阳王;保大九年(951年),再改封为光山王,宋太祖即位后,北宋攻灭南唐,王延政于金陵内附,封太师自便归返漳州。不久过世,被追赠为福王,谥号恭懿。

为政举措

政治

王延政称帝后,一切按帝王规格建制。建宫室、筑楼台,造太和殿,盖五凤楼(今鼓楼)。闽国国小民贫,军事活动不停息。仆射杨思恭因善于聚敛民财而获得王延政的宠幸,增收田亩山泽的税赋,乃至于鱼盐蔬果,没有不加倍征收的,闽国人称他为“杨剥皮”。王延政与王继鹏、王延羲一样横征暴敛,因此百姓生活困苦。

经济

开运元年(944年),王延政下令在境内铸造“天德通宝”大铁钱,一当百。

标签: 王延政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皇帝之闽景宗王延羲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延羲

    王延羲,即闽景宗,后改名王曦,闽太祖王审知少子,闽嗣王王延翰和闽惠宗王延钧之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第五位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福四年(939年),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连重遇反,迎王延羲进宫并杀王继鹏,延羲遂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改名王曦,改元永隆,称臣

  • 五代十国皇帝之闽康宗王继鹏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继鹏

    王继鹏,即闽康宗,后改名王昶,闽惠宗王延钧长子,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第四位国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闽永和元年(935年),王继鹏发动政变杀父继位称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后因拱宸、控鹤军兵变被杀,死后追谥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庙号康宗。人物生平杀

  • 五代十国皇帝之前蜀后主王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衍

    王衍,即前蜀后主,,初名王宗衍,字化源,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末代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衍即位后,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奢侈,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蜀人不得安宁。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贿赂公行,政治十分

  • 前蜀高祖王建有哪些作为与成就?王建有哪些相关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建

    王建,即前蜀高祖,字光图,小字行哥,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在位共12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天复三年(903年)被唐昭宗封为蜀王,成为

  • 五代十国皇帝之前蜀高祖王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建

    王建,即前蜀高祖,字光图,小字行哥,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在位共12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天复三年(903年)被唐昭宗封为蜀王,成为

  • 五代十国皇帝之南汉后主刘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鋹

    刘鋹,原名刘继兴,南汉中宗刘晟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末代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封卫王。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去世,刘继兴继位,改名刘鋹,改元大宝。刘鋹在位期间,荒淫无度、统治昏庸,国力大衰,朝政糜烂不堪。刘鋹政事皆委诸宦官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 刘鋹又

  • 五代十国皇帝之南汉中宗刘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晟

    刘晟,即南汉中宗,原名刘弘熙,汉高祖刘第四子,汉殇帝刘玢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第三位皇帝,在位共15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光天二年(943年),刘晟杀兄刘玢自立,改元应乾。生性荒淫暴虐,得志之后专门用威势刑法统治下民,多诛灭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侄子,任用宦官、宫女为政,

  • 五代十国皇帝之南汉殇帝刘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玢

    刘玢,即南汉殇帝,原名刘洪度,南汉高祖刘龑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第二位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玢初封宾王,后改封秦王。刘玢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淫无度、政事废弛。使得其弟晋王刘弘熙生取代之心,光天二年(943年),刘弘熙找来力士数人在刘玢观赏角力的宴会结束后,将其杀死

  • 如何评价南汉高祖刘龑?刘龑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龑

    刘,即南汉高祖,又名刘纻,唐末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开国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刘隐去世,刘为权知清海军留后,后梁授刘为清海军节度使,封南平王。贞明三年(917年),刘称帝,建都番禺,改称兴王府,

  • 如何评价李煜?李煜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煜

    李煜,即南唐后主,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在位共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