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后唐庄宗李存勖?

如何客观评价后唐庄宗李存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148 更新时间:2024/1/16 17:48:31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正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伶官传续》中所言,“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在辉煌之时,他曾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统中原地区;然而在落魄时,却是深陷四面楚歌惨境,死后仅留一乐器陪葬。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以勇武著称的后唐开国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

承父遗愿打遍天下无敌手,建国称帝一手缔造后唐基业

李存勖乃是西突厥沙陀部酋长家族出身,本姓朱邪,因其祖父朱邪赤心镇压庞勋兵变有功,被唐懿宗赐予李姓,编入宗室谱籍。唐末群雄并起,李存勖出生之时,其父李克用已经在河东打下了一片基业,被唐王朝封为晋王。

李存勖虽是侧妃所生,但因其自幼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又略通微言大义、精擅音律,可谓文武双全,因此深得李克用的宠爱。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正月,李克用去世后,二十四岁的李存勖继承其河东节度使、晋王之位,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彼时,李克用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人自持手握重兵,又年长于李存勖,因此对其继位极为不满。李存勖对此心知肚明,因此继位之初便表现的异常低调,此举无疑极大滋生了他们的野心,从早期的称病不朝、见而不拜,到后来甚至直接怂恿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宁发动叛变,李存勖则暗中取得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人的支持,抢先发动,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从而稳固了自己的统治。

同年四月,李存勖亲自率军救援被朱温大军围攻的潞州,后梁军队知道李克用新丧,对此并无防备,结果被大败,潞州之围遂解。此后,李存勖犒赏将士、整顿内政,使得境内一派生机勃勃之景。

根据宋初王禹偁《五代史阙文》的记载,李克用临终之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支箭,代表了自己的三个遗愿,一是讨伐刘仁恭,攻灭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部威胁;三是消灭朱温。因此,李存勖在解除威胁,稳定内部之后,便开始以此三点为奋斗目标。

天祐七年(910年)十一月,朱温出兵意图夺取成德、义武两镇,李存勖力排众议发兵相救,于“柏乡之战”中大败后梁军队,俘获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斩首二万级,后梁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成德镇、义武镇从此彻底倒向晋国。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开始对盘踞于河北的刘仁恭、刘守光动手,而囚禁了父亲刘仁恭的刘守光,也于此时悍然称帝。刘守光不敌李存勖,便向后梁求救,但后梁却再度败于晋军,朱温更是于此战后不久被其子朱友珪所杀,后梁陷入内乱。趁此机会,李存勖于天祐十年(913年)十一月率军亲征,攻灭了燕国。

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军张文礼兵变,李存勖发兵讨伐,不久张文礼病逝,其子张处瑾继续负隅顽抗。与此同时,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则勾结契丹,也意图背叛李存勖,但随即便被义子王都囚禁,而王都则被契丹军围困于定州。次年,李存勖亲自率军北上,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同年九月,张文礼也被消灭,李存勖遂又兼领成德节度使。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于魏州称帝,继续沿用“大唐”国号,延续唐朝国祚,尊唐高祖、唐太宗为祖先,史称后唐。同年十二月,李存勖亲率大军攻取后梁都城大梁,攻灭后梁政权,重新统一中原地区,功业达到巅峰。

可以说,历经十五年的浴血奋战,李存勖完美的完成了父亲李克用的遗愿,一手奠定了后唐基业,而这一年的李存勖,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事业达到巅峰后却失去目标,在位后期基业几乎毁于一旦

攻灭后梁之后,李存勖又消灭了前蜀政权,后唐实力一度达到巅峰。然而,当时后唐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距离统一天下显然还有不少的距离,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存勖却在此时开始志得意满,结果导致在位后期基业几乎毁于一旦。

在后唐统一中原地区后,南方虽然仍有大量割据政权,北方契丹威胁也仍然存在,但周边威胁无疑大为减弱。于是,李存勖似乎是为了放松一直以来的紧张神经,开始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戏曲工作,不仅喜欢听戏,甚至还自己编戏和表演。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既然对艺术工作表现出了如此浓厚的兴趣,于是身边便迅速聚集起了大量伶人,这些人不仅平日里陪着李存勖搞艺术创作,更是凭借李存勖的宠信,迅速参与到了朝政之中,例如伶人陈俊、储德源便被任命为了刺史。

而凭借着李存勖的宠幸,伶人们不仅可以随意出入宫禁,甚至对大臣进行欺辱,而大臣们对此却是敢怒而不敢言,有的为了升官发财甚至反过来巴结伶人,就连藩镇节度使也争相巴结送礼。伶人景进更是凭借着李存勖的宠信,大肆进献谗言,导致朝政乌烟瘴气。

与此同时,宦官势力也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止地方武将的反叛,李存勖将前朝宦官集中于京师洛阳,有的担任诸司使,有的充作藩镇监军,于是这些宦官们恃宠争权,肆意干预军政,凌慢将帅,使得各藩镇皆愤怒不已。后来,宦官、伶人奉命到全国各地挑选美女充实后宫,竟然一次性掠走青年妇女三千人,连魏州军营兵士的家属也难以幸免。

此外,皇后刘氏也在李存勖的默许下大肆干预朝政,而刘氏生性贪婪吝啬,派人四处聚敛钱财,不仅派人利用权力经商获取私利,而且大肆收受贿赂,以至于降将袁象先、温韬张全义等都通过贿赂刘氏而得到重用。

皇后刘氏和李存勖虽然聚敛了大量钱财,但对部下却极为吝啬,同光四年(926年)时国内饥荒,洛阳府库空竭,由于禁军将士不发军粮,很多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饥,以致冻饿而死者无数,很多军士甚至被迫典卖妻儿。值此军心动荡之际,宰相率百官请求开内库赈灾,但却遭到刘氏的反对,不肯拿出丝毫钱财。

天子沉迷戏曲、伶人把持朝政,宦官祸乱地方、皇后肆意干政,这就是李存勖在位后期的境况,这导致朝中的文武大臣和地方藩镇大员开始离心离德,李存勖的统治开始变得岌岌可危,原本蒸蒸日上的后唐基业,几乎就此毁于一旦。

叛乱四起、禁军兵变,李存勖被杀后仅有乐器陪葬

皇帝大权在握之后最怕什么,尤其是在五代十国这种乱世,毫无疑问便是功勋将领的反叛,李存勖也不免如此,他对功臣宿将的猜忌同样极为严重。不仅听信宦官谗言,诛杀了功勋卓著的大将郭崇韬,甚至还对后唐灭梁的第一功臣李嗣源动了杀心。

李嗣源作为手握重兵,镇守重镇的大将,本想让义子李从珂出任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从而就近照顾家里,谁知李存勖却大为恼怒,认为这是李嗣源公然插手朝政,反而将李从珂贬为了突骑指挥使,远戍石门镇,并多次驳回李嗣源的入朝请求,李嗣源入朝之后,李存勖又命朱守殷暗中监视。

此外,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及其部将史武等七人,也全部因郭崇韬之案受到牵连,惨遭诛杀灭族,就连睦王李存乂也因此被杀。同为灭蜀功臣的保义军节度使康延孝,乃是朱友谦旧部出身,得知消息后,便以为郭崇韬、朱友谦复仇为名,自领西川节度使、三川制置使起兵反叛,虽然很快便兵败身死,但也足以说明当时后唐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功勋旧将惨遭屠戮,朝政被宦官、伶人把持,这种情况下,地方军政大员或是野心勃勃,或是对朝廷彻底失望,或是为求自保,开始纷纷生出异心,很快后唐各地便开始频繁爆发叛乱。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之后,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在元行钦平叛失利后,李存勖本想亲征,后经劝阻不得不起用李嗣源,结果李嗣源在抵达魏州城下后,便因亲兵的哗变而转投叛军。

无奈之下,李存勖只得亲自率军东征,但李嗣源此时却已经得到了大批唐军将领的拥戴,局势已经很难逆转,李存勖无奈之下只得在行军至万胜镇后下令班师。为了保证军心,李存勖不得不拿出财帛赏赐士卒,并许以厚赏,但将士们根本不领情,沿途便逃散过半。

此时,李存勖只剩征讨川蜀的李继岌军团还可一用,然而李继岌却因平定康延孝叛乱而耽误了规程,无奈之下李存勖只得主动向李继岌靠拢,意图在汜水关合兵后,再东进征讨李嗣源。

当时,统率皇帝亲卫军的乃是郭从谦,而郭从谦平日里便视郭崇韬为叔父,且是睦王李存乂的养子,结果郭崇韬和李存乂皆被李存勖所杀,因此郭从谦对李存勖早已不满,眼见李存勖已经落入众叛亲离的下场,随即也发动叛乱,率军攻杀李存勖。

面对禁军叛乱,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流矢射中,在王全斌等十几个人的拼死护送下,重伤的李存勖被扶进绛霄殿,但不久便重伤死去,时年四十三岁。李存勖死后,只有伶人善友将乐器覆盖在李存勖身上,纵火焚尸。一代英雄人物,终因自己的所作所为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可悲可叹。

标签: 李存勖

更多文章

  • 如何客观评价唐高宗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高宗

    随着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大明宫词》等电视剧的热播,大家对李治和武媚娘的爱情故事都津津乐道,李治将名义上属于自己父亲的小老婆娶回家,立为皇后,甚至于赋予她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一切都让大家产生了一种历史的错觉,认为李治这个皇帝可不怎么样。那事实上李治的人物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难道是一个只知道谈恋爱不

  • 北齐文宣帝高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洋

    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529-559),字子进,因生于晋阳,一名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次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亲为娄氏。出生时有异兆,相貌奇特。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深沉有大度。虽常被兄弟嘲笑或捉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

  • 北齐废帝高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高殷

    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小字道人。北齐第二任皇帝,559年―560年在位。齐文宣帝高洋长子,生母为李皇后。简介性敏慧。天保元年(550年)六月丁亥,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高殷自幼温裕开朗,礼士好学,关览时政,甚有美名,高洋认为他“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想废他另立

  • 北齐孝昭帝高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演

    高演(535年~561年11月23日),字延安,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北齐第三位皇帝(560年9月8日~561年11月23日在位),孝昭帝。他是东魏权臣高欢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基本概述北齐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在位560年561年),字延安,北齐第

  • 北齐武成帝高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湛

    高湛(537年-568年),小字步落稽,河北景县人,北齐第四任皇帝(561年-565年在位),东魏权臣高欢第九子,高洋同母弟,母娄氏。皇建二年(561年),受遗诏即位。河清四年(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为太上皇帝。天统四年(568年),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年号太宁、河清,谥号武成帝,

  • 北齐后主高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高纬

    北齐后主高纬(556年―577年),字仁纲,汉族,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565年―577年在位)。父亲是北齐武成帝高湛,母为胡皇后。生于并州的王邸。少年时容仪美好,为父亲宠爱,拜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562年,立为皇太子。565年,武成帝禅位于他。568年亲政。576年,禅位于长子高恒。高纬好

  • 北齐幼主高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恒

    北齐幼主高恒(570年8月9日―578年11月),南北朝时期北齐最后一位皇帝,北齐后主高纬之子。高恒即位25日后,北齐亡国。他是中国一位十岁以下的皇帝,在位25天便退位。人物简介北齐幼主高恒(570年8月9日578年11月),南北朝时期北齐最后一位皇帝,北齐后主高纬之子。当时北周不断进攻腐朽的北齐

  • 汉灵帝是个怎样的皇帝?如何评价汉灵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灵帝

    汉灵帝是个怎样的皇帝?如何评价汉灵帝汉灵帝刘宏能登上皇帝位,是幸运的。汉桓帝刘志虽然36岁而终,但身后并无子嗣,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太后)及其父亲窦武,把继承人的年龄设定在少年段。刘宏是汉章帝玄孙,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桓帝的亲堂侄,当时只有1

  • 金太宗完颜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金太宗

    金朝第二位皇帝金太宗完颜晟(1075年11月25日1135年2月9日),姓完颜(10751135),女真名吴乞买,汉名晟。金朝第二位皇帝(1123年9月27日1135年2月9日在位),金太祖之弟,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能亲手搏熊刺虎,在位12年,终年61岁。天会三年二月二十日(1125年3月26日)

  • 金世宗完颜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金世宗

    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3月29日1189年1月20日),原名完颜褎(xiù),金朝第五位皇帝(1161年10月27日1189年1月20日在位)。女真名乌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孙,海陵王完颜亮征宋时为辽东留守,后被拥立为帝,在位28年,终年67岁,葬于兴陵。金世宗于金太宗天会元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