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名声最“烂”的皇帝雍正帝:却创造了一个空前盛世

史上名声最“烂”的皇帝雍正帝:却创造了一个空前盛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50 更新时间:2024/1/22 2:41:50

雍正一生,以务实精神治天下。他刚一继位,便针对腐败衰颓之风进行了坚决地惩治与清肃。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武百官:“朕平生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一“憎”一“恶”,鲜明地表达了他对虚伪、欺诈等腐败风气的批判态度。 雍正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少则一二十件,多则三四十件,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他的批语甚至比奏折本身的文字还要多。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我甚至认为把之一去掉也不为过。在位13年应该说他的治理为大清的延续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为什么他的历史评价并不高?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一、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废除官僚集团特权

雍正的第一项改革,就是官绅一体当差,就是有功名的文人官员们也要向百姓一样缴纳赋税,当差纳粮。这项改革,在实行累进税制的今天,或许看起来不算什么,但是在知识分子拥有特权的封建社会,无异于晴天霹雳。要知道,实行科举以来,国家为了表示对知识人才的尊重,给了知识分子极大的特权,其中,不用像百姓一样当差纳粮就是其中之一。雍正的此举是对千年传统的挑战,是对知识分子特权的挑战。

要知道,官绅的范围包括所有官员、有功名但不是官的文人乡绅,几乎包括了整个统治阶层,雍正这么干,就等于和整个帝国的统治阶级(除了满洲贵族)对着干,雍正为啥这么做?

实在是这项制度到了清代已经造成了极大的不平等。要知道,随着科举的普遍,庶族地主渐渐代替了士族地主,成为了中国的统治阶级,普通地主家只要有一人考上功名,那可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或许官员的俸禄微不足道,但其掌握的权势却能给整个家族带来方便。通过各种以权谋私的手段,一个官员本身往往就是当地的大地主,是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而他的亲戚们,借由他的权势,也能成为地方上数一数二的豪强,他们有钱后也会将子女送去读书,接受好的教育,然后考取功名,形成一个官绅集团。渐渐地,整个朝廷都被这种由血缘和师生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官僚集团所把控,他们不仅在朝政上呼风唤雨,而且在地方上也是兼并土地,掌握社会的主要财富。但讽刺的是,拥有巨大财富的他们不用向朝廷交一分钱,而贫苦的农民却要负担极为繁重的税赋。这种巨大的不公平持续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威胁到了朝的延续。

▲雍正通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雍正直接向所有官僚宣战,要求他们上缴与他们财富相称的税赋,缓解帝国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负担。但是此令一出,几乎所有官员都反对,就连平常道貌岸然,生活俭朴的清流也出来反对。那些贪官反对还好理解,可为啥清流也反对呢?清流反对的原因不是因为钱,而是一种有知识就应该高人一等的观念,清流们认为读书人就该和老百姓不一样,就该比老百姓高一等,如果实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那读书人岂不是和没受过教育的愚氓一样了。如果说欧洲中世纪是血缘导致的不平等,中国古代则是知识导致的不平等,在文人们的观念中,有知识的就该享受特权,统治没文化的愚民,愚民交税出血天经地义,而读书人作为精英就应该与屁民不一样。这种观念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依然如此。一个文化较低的百姓与一个文化水平高的人在人格上依然是不平等的。

▲雍正帝先农坛耕作图

二、摊丁入亩,减轻穷人负担

雍正另一项重大的改革,就是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这又是一技重磅炸弹。摊丁入亩,即将税赋中按人丁收取的丁银摊派到土地负担中的地银去,大大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负担。要知道,清初的税收制度沿袭明朝,除了收取按照土地多少收取的地银外,还要收取按照人口多少计算的丁银,丁银的大致意思就是不管你是穷人富人,家里有几口人,就交几份钱,按人头多寡来收税。这种人头税无疑加大了社会的不平等,富人养8个孩子的代价能和穷人一样吗?富人交了8个人的人头税,不过是九牛一,无伤大雅。而穷人交了这8份钱,可真是要活不下去了。

雍正的这项改革,直接取消了人头税,以后全都按照土地多寡来收税,这对于穷人来说是减轻了负担,但是却损害了富人的利益。本来摊丁入亩只是征那些没有功名的地主家的税,但是由于与此同时实行了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结果等于一下子,富裕的官僚阶层一下丧失了两项特权。这么一来,文人们对于雍正就更加忌恨了。

▲清朝的官员

三、开豁贱籍,削弱人身依附关系

如果说前两项还仅仅是在经济上促进社会公平,那么开豁贱籍就是从法律上促进人人平等,削弱人身依附关系。

在雍正以前,法律上一直将百姓分为良民和贱民,良民理论上拥有人身上的自由,可以自由从事职业。而贱民则从一开始就被限定了职业,永远不得摆脱身份。雍正五年,皇帝指出:为了移风易俗,应该取消山西的乐户,浙江的惰民,徽州府的伴当,宁国府的世仆的贱籍,使他们成为良民,按照雍正自己的话说就是:“应予开豁为良,俾得奋兴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雍正所举的几个例子,都是各地的贱民,他们世代没有人身自由,只能充当固定的职业。比如山西的乐户,就被编入乐籍,代代只能从事歌舞吹打,世代为乡绅服务。再比如浙江的惰民,只能从事卑微的职业,男人只能充当婚礼中的帮手,女人则只能充当喜婆,且被禁止与良民通婚。还有伴当世仆则是世代给富贵人家做仆从,没有人身自由,只能任劳任怨,永远为他人效力。

雍正的改革,彻底废除了这项类似于奴隶制的残留,保障了底层人民的利益,给了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不得不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清朝版图

四、被官绅阶层抹黑的雍正

雍正的几项改革虽然件件利于底层民众,促进了社会公平,但是却得罪了所有的官绅阶层,而遗憾的是,把握笔杆子,去记录历史恰恰是这些有知识的文人。他们一方面用藏头诗的方式来暗讽雍正,一方面大作野史小说,嘲笑诅咒雍正。雍正之所以开文字狱,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你总不能以反对改革的名义处罚官员,那只好以这种反清复明、形同谋反的大罪来治人。

其实想一想就可以推出,文人们所谓的反清复明绝不是真话,当年满清入关逼他们剃发易服,他们都认了,服从了这么多年的统治,怎么突然又怀念起明朝来了?你要是这么有骨气,早就反了,对于那些文人来说,反清复明是假,不满雍正削弱官绅特权才是真,他们只是借怀念明朝来表达对雍正的不满。

讽刺的是,虽然雍正的改革最受益的就是底层民众,但由于底层民众文化水平较低,而且并不团结,所以并没有什么大的支持,更没有将雍正的改革记录下来。而官绅阶层们作为有知识的阶层,则始终掌握着话语权,在之后的野史和艺术作品中,雍正要么被吕四娘砍了头,要么被甄嬛气死,总之都是不得好死。而无知的百姓也不断传播着文人们制造的谎言,将雍正视为最大的暴君。一代少有的替民做主,厉行改革的君主就这样被无知的人民扔进了垃圾堆里,成为了皇帝的反面典型,不知雍正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雍正帝书法

不过另一方面,雍正的名声虽然臭了,但是清朝却因为他的改革而又延续了很多年。雍正死时,国库存银达到6000万两之多,清朝的国力空前强大。乾隆继位后,除了废除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外,其他的改革基本予以保留,而清中后期的盛世和人口暴增也都和雍正摊丁入亩的政策有关,如果没有雍正留下的这些改革成果,估计清朝的国力,早就被乾隆他老人家败光了。

雍正被抹黑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人,一个事件,一定要有着自己的判断,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否则,就只能在恶意的引导下误杀好人,将伟大的政治家贬为无恶不作的暴君,进而沦为自我麻痹的笑柄。

标签: 雍正帝

更多文章

  • 隋炀帝的功与过 杨广百年功与过 明君还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的功与过:杨广百年功与过,明君还是昏君?对于杨广这个人,在网络兴起以后,关于他的评价突然争议了起来。挺他的人认为杨广雄才大略,眼光不俗,功在千秋;贬他的人,说他古今第一败家子,骄奢淫逸,志大才疏。我想从各个方面分析一下杨广,然后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与点评,谈谈杨广的功过。点击阅读:【隋炀帝杨广

  • 曹丕简介 魏文帝曹丕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丕

    曹丕简介:魏文帝曹丕的一生(图)魏文帝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在兄弟曹植的太子争夺战中胜出,曹操逝世以后就继承了魏王,算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皇帝,制定九品中正制,最终完成了对北方的真正统一,接下来小编要带大家去了解一下魏文帝,看一看我们后人是怎么评价这位君王。魏文帝魏文帝一般指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

  • 宋太祖赵匡胤的传奇一生 赵匡胤“黄袍加身”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的传奇一生:赵匡胤“黄袍加身”真相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

  • 唐代皇帝顺序和详细介绍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

    唐代皇帝顺序和详细介绍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615年李渊被调

  • 明朝皇帝顺序及年号及年份和在位时间 明朝皇帝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

    明朝皇帝顺序及年号及年份和在位时间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

  •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与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功与过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 后赵石虎是如何登上后赵皇位的?如何评价石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石虎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王朝的最高首脑,是一国之主,凡有志向、有抱负的人,无不为之折腰,为之倾倒,即使这个位置是傀儡,是象征。虽说当傀儡有较大风险,搞不好就会被废,甚至被杀,但由于其身在明处,权臣尚不会轻易动粗,除非触痛权臣的切身利益。所以,明知是玩偶,是符号,只要有机会上位,多数人内心还是愿意的,但也有

  • 苻坚简介 前秦宣昭帝苻坚的一生详述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苻坚

    前秦宣昭帝苻坚(公元338~385年),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是前秦第三代皇帝,为第一代皇帝苻健之弟苻雄之子,公元357~385年在位。天性聪明颖慧,年少时即任龙骧将军,幕下人才云集。357年,击败以残虐为能事的第二代皇帝苻生,登上帝位,随即启用王猛等贤才,确立法制、振兴农业、开辟道路、奖励

  • 刘弗陵之后的皇帝是谁 汉昭帝后面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弗陵

    刘弗陵之后的皇帝是谁:汉昭帝后面的皇帝汉昭帝刘弗陵在公元前74年因病逝世,史料记载他没有留下子嗣,更没有一个儿子,所以之后当上皇帝的是他的外甥刘贺。除了一个极有可能并不存在的周阳氏,刘弗陵的女人记载在史书上的就只有一个,也就是他的皇后上官氏。上官皇后的外祖父是刘弗陵的辅政大臣霍光。霍光希望上官氏可

  • 汉献帝刘协简介 汉献帝怎么死的 汉献帝登基时几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简介:汉献帝怎么死的,汉献帝登基时几岁汉献帝刘协,汉灵帝第三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陈留王,公元189年,刘辨被董卓所废,刘协被拥立为帝,时年9岁。改年号为“永汉”,12月又改为“中平”加上少帝刘辨的年号&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