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文宗李昂是个昏君吗?后人对唐文宗李昂的评价

唐文宗李昂是个昏君吗?后人对唐文宗李昂的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85 更新时间:2024/1/8 20:09:26

唐朝290年历史里,总共传了21为皇帝,其中有作为的并不多,除了开国皇帝唐太宗,还有唐玄宗以及元和中兴的开辟者唐宪宗,晚唐以后大多都是没什么作为的,至此唐朝的灭亡已经悄悄开始拉下帷幕了,接下来我介绍的这位是唐文宗李昂,唐文宗李昂是唐朝晚期最窝囊的皇帝,执政14年却形同傀儡毫无实权,虽有治国之心,却没有丝毫的还击之力。对于这个皇帝后人对其作何评价呢?大家认为唐文宗李昂是个昏君吗?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是唐朝的第十四代皇帝,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6年12月登基,年仅18岁,公元826―840年在位,在位14年,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享年32岁。

历史评价

历史上对文宗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评价: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就是说,文宗虽然能够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自身缺乏治国的才干,最终也不能消除祸患。似乎上天也不眷顾文宗,到开成(836~840)中,各地水旱蝗灾不断,彗星频频现于天际,百姓的房屋倒塌,田苗颗粒无收,文宗发出了存抚百姓实施赈济的诏书,但至于能够取得多少赈荒的实效,他已经顾不上了。开成三年(838)正月初五,京城内发生了宰相李石遭到刺客袭击的严重事件。李石中了一剑,却是刺断了马尾,还中了一箭,人伤得并不重,但引起了京城的巨大恐慌,第二天常参官入朝者仅有9人而已。

开成四年六月,久旱无雨,派往各处祈雨的使者却没有带来多少值得鼓舞的消息,文宗一度对宰相表示,如果上天再这样不下雨,他就将退居南内兴庆宫,另选贤明之主,不再做这个皇帝了。十二月,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发生了大火,文宗的身体也出现了不适。开成五年(840)的新年,文宗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正月初四,文宗在大明宫的太和殿走完了他33岁的一生。 文宗在位期间的行为举止,与敬宗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勤勉听政:文宗与敬宗每月上朝二三次不同,他每逢单日就上朝。每次上朝时间都很长,举凡军国大事,从朝廷用人到国库储藏,从各地灾情到水利兴修,他无所不问,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措施,他都详细地与宰相大臣讨论研究。他要求把各种节假日或者辍朝的时间尽量安排在双日,以便不影响单日的上朝。文宗还比较重视发挥谏官的作用,太和九年(835)十二月,文宗令铸造“谏院之印”,改变了谏官进奏表章还要在其他部门请印以造成奏事泄密的状况。

生活节俭:文宗不仅倡导节俭,革除奢靡之风,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即位之初,就下令放宫女、太常音声人,各地额外的进献和上供的奇珍异物基本上停止,五坊的鹞鹰玩物和游猎之事也都停废。他自己的饮食从不铺张,特别是遇到各地发生灾荒的时候,他更是主动地减膳。十月十日是他的生日,这一天被立为“庆成节”,文宗也不允许宰杀猪牛,只许食用瓜果蔬菜,他还特别诏令京兆尹暂停在城南的曲江池宴请百官和在宫中为他祝寿。文宗严禁臣下衣着豪华,有位驸马戴了很贵重的头巾,他提出批评。有位公主在参加宴会时穿的衣裙超过了规定,他就下令扣除驸马两个月的俸钱以示惩戒。有一个官员穿着桂管布做的衣服拜见皇上,桂管布是桂林地区生产的一种木棉布,布厚而粗糙,较之绫罗绸缎自然略逊一筹,文宗见他衣衫就认定此人是个忠正廉洁的臣子。

他自己也做了一件桂管布的衣服,文武百官纷纷效仿,致使桂管布的价格上涨很快。文宗穿着朴素,有一次他对臣下说:“我身上的衣服已洗了三次了。”众人都赞誉皇杜牧《张好好诗》局部上节俭的美德,只有翰林学士兼侍书柳公权认为,皇上君临天下应该选贤任能,使天下太平,皇上穿洗过的衣服,只是生活细节而已。不过,能够注意节俭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史书上也称赞他“恭俭儒雅,出于自然”。

喜欢读书:文宗不喜欢音乐、歌舞和游乐,不近女色,自己在听朝理政的闲暇,十分注意读书。文宗曾对身边的人说:“若不能甲夜(初更)亲自处理政事,乙夜(二更)观览图书,怎么能够做人间君主呢?”所以,他每当退朝处理完政事以后,就手不释卷。

功勋

文宗博览群书,见识很是渊博。他经常就经书诗赋中的名物询问大臣,结果宰相经常被他问住,回答不上来。有时候,他不仅读古典,也很了解当代人的诗文。有一次,他在内殿赏花,就问身边的人:“现在京城传唱牡丹诗,谁写的最佳?”前朝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师”是很有名的,侍臣告诉他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句极佳,文宗听了很是赞叹。文宗平时尤喜读史书,对于历史上的名君贤臣羡慕不已。他因为喜欢读《贞观政要》而仰慕魏徵,就下诏寻访到魏徵的后人五世孙魏謩,并把魏謩任命为右拾遗,也是属于可以对皇帝进谏的言官。文宗也很喜欢把他认为有学问的大臣召到宫中讲谈经义,评论文章。像当时的翰林学士柳公权就常常被他召来,一谈就是很长时间,有时候在夜里闲聊不自觉中蜡烛都燃尽了。他和柳公权留下过“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的联句。

标签: 唐文宗

更多文章

  • 唐文宗李昂之后的皇帝是谁?唐文宗死后谁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之后的皇帝是谁?历史上唐文宗死后谁继位,这个疑问就让小编为你解答吧!在唐朝历史里唐文宗李昂名义是个皇帝,但是实权都握在宦官手里,唐文宗死后唐敬宗李湛继位,其实唐文宗死之前是想立幼子陈王李成美为太子,由于宦官的势力实在庞大,竟然逼死李成美,后立李瀍继位,就是唐武宗。一起看下文了解一下这段皇

  • 唐代宗简介 历史上千古痴情帝王唐代宗李豫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代宗

    唐代宗简介:唐代宗李豫是历史上难得的千古痴情帝王,他给我们的印象是博学的才识还有宝贵的痴情,纵观历朝历代的君王,除了他谁又能称得上痴情呢?在他执政的16年里一直走的温和路线,从没有滥杀无辜的记录,总之他就是历史难能可贵的帝王,不论后人的评价是褒还是贬,他的贤明永远是独树一帜的。下文就是对唐代宗李豫

  • 唐代宗之后的皇帝是谁?李豫死之后谁做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代宗

    唐代宗之后的皇帝是谁?这个问题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唐代宗李豫是唐肃宗长子,李隆基孙子,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为的唐朝皇帝,是唐朝第八位皇帝,历史上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明君,也有说他是昏君,明君是因为他平定安史之乱,并且为人谦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女人还有儿女都是疼爱有

  • 唐代宗李豫怎么死的?唐代宗李豫园陵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是唐肃宗长子,李隆基孙子,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为的唐朝皇帝,是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762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最后病死,终年53岁。历史上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明君,也有说他是昏君,明君是因为他平定安史之乱,并且为人谦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女

  • 秦二世胡亥简介: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短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简介:秦二世胡亥也称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是出名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帝王儿子的风度,但是他的残暴不仁到跟他爹有的一拼,胡亥杀兄继位后继续推行残暴统治,重赋繁役,苛法酷刑,把人民逼到死亡线上,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短命君王。二世胡亥:指鹿为马胡亥小档案父亲秦始

  • 汉朝皇帝列表 汉成帝刘骜之后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成帝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大王朝,西汉的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东汉的开国皇帝是光武帝刘秀。汉成帝刘骜之后的皇帝是谁?详见汉朝皇帝列表详表:宣帝--元帝---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刘兴是中山孝王1、高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06年2月-195年4月在位。2、孝惠帝刘盈:公元前195年4月-188年8

  • 汉文帝刘恒有几个儿子?刘恒儿子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一生爱民勤政,和儿子刘启开创了文景之治。刘恒一生共有几个儿子呢?刘恒儿子的结局怎么样呢?汉文帝刘恒的长子刘启,母亲是汉文帝皇后窦氏(即窦太后),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孝景皇帝,无庙号。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

  • 更始帝刘玄简介:刘玄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更始帝

    刘玄是中国历史上的更始帝,资质平庸的刘氏皇室的成员。只因是皇族身份,而被历史潮流卷入到反新起义中。被推上了更始帝的位置。更始帝刘玄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刘玄(?─公元25年),字圣公,汉朝长沙定王刘发六世孙。其世系如下:刘发生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舂陵戴侯刘雄渠,刘雄渠生苍梧太守刘利,刘利生刘子张,刘子

  • 汉元帝刘奭死后谁做皇帝? 汉元帝年号 汉元帝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元帝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掌权执政16年,是西汉王朝第十一位皇帝。享年42岁。汉元帝刘奭死后谁做皇帝?汉元帝之后的皇帝是汉成帝刘骜。汉元帝刘奭[shì](前74年―前33年),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奭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为帝。两年后

  • 南朝陈朝的陈后主为何被称为“井底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后主

    陈后主,即陈叔宝,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生共在位7年,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疏于朝政,整天纵情声色、花天酒地,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陈国的国力也逐渐走向衰落。据《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记载: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