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宣宗朱瞻基对明朝有哪些贡献?

明宣宗朱瞻基对明朝有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626 更新时间:2024/3/7 23:10:54

自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以来,摆在这个新生政权面前的难题一个比一个复杂。

经过元朝后期的高压统治,加上元末起义军的互相攻伐,老百姓饱受苦难,他们被迫背井离乡,谋求一线生计。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为何朱元璋能够以放牛娃的身份,奋斗到大明朝CEO的位置,靠的就是他有一颗体贴百姓的心:从底层走出来的他深知老百姓要的是什么。

朱元璋严惩贪官,大力修建养老院、福利院、免费医院,为的就是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少有所依,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朱元璋开了个好头,明宣宗朱瞻基和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紧随其后,共同打造出了“仁宣盛世”。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间虽只有九年多点,但他取得的成绩却着实不小,政治上明宣宗解决了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夺权危机,经济上明宣宗开展财税改革降低百姓负担,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

因而,《明史》赞誉他: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我们对明宣宗其实并不陌生,课本上还学过一篇由蒲松龄所写的关于他的《聊斋志异·促织》一文,在这篇文章中,蒲松龄所讲的事情和明宣宗的一个爱好有关斗蛐蛐。

2、“蛐蛐皇帝”明宣宗

现在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明宣宗吧:有请明宣宗来为我们讲解一下,您又被称为“蛐蛐”皇帝,请问这个外号是怎么得来的?

明宣宗朱瞻基:“提到这个我就来气,皇帝就不能有私生活了吗?怎么什么事都有人八卦呢?”

(明宣宗好蛐蛐的事,记载于明朝吕毖的《明朝小史》上,这位还写过一本《明宫史》。)

吕毖说,宣宗皇帝爱好斗蛐蛐,便派人去江南寻找。上有所好,下面的人自然极力讨好,帮皇帝搜寻蛐蛐,这也导致蛐蛐价格暴涨,到了数十金一只的天价。

当时在枫桥有一位粮官,被郡督派遣出去,让他用所骑乘的马交换最好的蛐蛐。

粮官拿着用马交换的蛐蛐回家后,粮官的妻子就很好奇,什么样的蛐蛐值得用马换呢?

粮妻出于好奇,便悄悄打开放蛐蛐的罐子,想要一看究竟,结果这一不小心,蛐蛐就跑了,粮官的妻子很害怕,最后竟上吊死了。

粮官回来后,看看蛐蛐和妻子都没了,又伤心又害怕,他竟也上吊死了。

《明朝小史》: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后来,蒲松龄根据这则记载,改编成了一个故事《聊斋志异·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这两件事都是在说明,明宣宗爱好斗蛐蛐,还为自己夺得个“蛐蛐皇帝”的外号。

3、古人斗蛐蛐的习俗发展史

蛐蛐又名促织、蟋蟀,早在两三千年前的时候,古人就开始饲养蛐蛐了。

但从何时起,古人开始有斗蛐蛐的习惯,这个并无确凿的资料可以证明。唯一可知的是,在唐朝的时候,古人便已经有了斗蛐蛐的习惯。

在宋代,斗蛐蛐已经成为了一项产业,从捕捉、饲养到上市场,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宋代蛐蛐市场上,市民买蛐蛐,首先要挑选的是蛐蛐的个头,其次挑的便是饲养蛐蛐的“闲汉”,往往越专业的饲养员养出的蛐蛐战斗表现也越精彩。

斗蛐蛐,又叫“秋兴”、“斗促织”,每一年的斗蛐蛐比赛,都在秋天举行,到时候,各个市民便会拿着自己的得意战将,前来挑战一下冠军的名额。

南宋名臣贾似道便是此中强手,他醉心于斗蛐蛐,还将养蛐蛐、挑蛐蛐、斗蛐蛐的经验写成了《促织经》出版,世人因此又称他为“蟋蟀宰相”。

斗蛐蛐的发展巅峰期,是明清时期,“蛐蛐”皇帝明宣宗也是有利的推动者之一。

清朝的《燕京岁时记》记载,一只上等蟋蟀必须符合如下条件,然后用白色泥罐密封:“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可值数金。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

从古自今,一只“上等蛐蛐”的价格,都足以让普通人却步,宋人记载:“万金之资付于一啄”。

明清时期,不少百姓为了捉到一只好蛐蛐,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男女老少经常是“群聚草间,侧耳往来,面貌兀兀,若有所失”。

不过,任何娱乐活动都要适量才好,与其将金钱、精力放在娱乐方面,不如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这样也能收获很多来自亲人的温馨经历,何乐而不为呢?

标签: 明宣宗

更多文章

  • 晋惠帝司马衷到底是弱智还是傻子?如何评价晋惠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衷

    说到司马衷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这个人的,这个人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的,这个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句“何不食肉糜”就出自于这个司马衷之口了,知道这句话意思的人也应该知道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是何等的愚蠢啊,而且还是一位君王,所以有人就问了,这个司马衷是不是傻子?这个司马衷是不是一个弱智呢

  • 刘询是被谁推上帝位的?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询

    一般人做梦都想生在皇家,享受与生俱来的荣华与富贵,然而生在皇家就是幸运的吗?估计在一个人眼里,显然是谈不上幸运的,他遭受了连普通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折磨,身边最亲的亲人先后死去,而且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夺去这一切的竟然是他的亲曾祖父,真是一场人伦惨剧。然而,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即使是皇帝的子孙又如

  • 宋度宗赵禥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度宗

    赵禥(1240年5月2日-1274年8月12日),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宋理宗之侄,理宗弟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因宋理宗无子,赵禥被收为养子,先后被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1]景定元年(1260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继位,改年号为“咸淳

  • 东汉汉顺帝刘保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顺帝

    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东汉汉质帝刘缵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质帝

    汉质帝刘缵(138年146年7月26日),一名刘续,汉族。于145年即位,在位时间不到1年,便被梁冀毒死,谥号孝质皇帝,葬静陵。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平事迹刘缵,东汉第九位皇帝。145年即位,在位时间不到1年,谥号孝质皇帝。他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出生于138年,他的曾祖

  • 东汉汉桓帝刘志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桓帝

    汉桓帝刘志(132年167年),他是汉章帝曾孙,在位21年。祖父河间孝王刘开,父蠡吾侯刘翼。率初元年质帝崩,梁太后与兄大将军粱冀定策,迎立为帝,时年十五。太后临政。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延熹二年与宦官单超等合谋诛灭梁氏,政权由是落入宦官之手。九年,朝

  • 东汉汉灵帝刘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灵帝

    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汉灵帝与其前任汉桓帝的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有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每次“叹息痛恨于桓灵”的陈述。谥号孝灵皇帝(“灵”为贬义谥号,表示“乱而不损”),葬

  • 东汉汉献帝刘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又字合。汉族,祖籍沛县(今江苏沛县),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汉灵帝第三子,汉朝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89-220年在位。初封陈留王,公元189年,董卓废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

  • 东汉汉冲帝刘炳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冲帝

    汉冲帝刘炳(公元143年公元145年2月15日),汉族,(公元144年八月庚午公元145年正月戊戌在位),在位不足半年,卒年仅3岁。汉顺帝死后,两岁的太子刘炳于八月庚午登基,是为汉冲帝,改元“永嘉”,顺帝的皇后梁氏被尊为皇太后。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西汉汉惠帝刘盈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惠帝

    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盈的人际关系图:父亲:刘邦、刘季母亲:吕雉妹妹:鲁元公主儿子:汉前少帝刘恭、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刘弘(原名刘山,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