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皇帝之秦二世胡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秦朝皇帝之秦二世胡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5 更新时间:2024/1/16 8:45:42

胡亥,即秦二世,又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在位3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卒年24岁。

历史评价

胡亥死时只有二十四岁,皇帝也仅仅当了三年,后来以黔首(即百姓,因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礼节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今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秦二世胡亥和始皇帝嬴政一样没有后来皇帝的谥号和庙号,这是因为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禁止臣下对君主议论评价,到了汉朝,随着治国思想由法家变成儒家,谥号和庙号也就出现了。

贾谊:“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司马相如:“二世持身不谨,亡国失势。信谗不寤,宗庙灭绝。”

司马迁:“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班固:“俗传秦始皇起罪恶,胡亥极,得其理矣。”

曹冏:“胡亥少习刻薄之教,长遭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而乃师谟申商,谘谋赵高,自幽深宫,委政谗贼,身残望夷,求为黔首,岂可得哉!”

张守节:“胡亥藉帝王之威器,残酷暴虐滋己恶,恶既深笃,以至灭亡,岂其虚哉。”

司马贞:“二世矫制,赵高是与。诈因指鹿,灾生噬虎。”

周昙:“鹿马何难辨是非,宁劳卜筮问安危。权臣为乱多如此,亡国时君不自知。”

胡曾:“一朝阎乐统群凶,二世朝廷扫地空。惟有渭川流不尽,至今犹绕望夷宫。”

人物争议

秦二世即位年龄有两种说法:

一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二”,即前230年出生。

二是《秦记》云“二世生十二年而立”,即前221年出生。

秦二世二十一岁即位说影响甚广,马非百、 王蘧常、 英国人杜德希 等均从此说,杜希德还明确考辨“他当时二十一岁,《史记》卷六的结尾误作十二岁”。

有关成语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陵寝墓地

胡亥即秦二世,据载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权臣赵高胁近秦二世自杀,以庶人仪葬于周杜国属地,即秦时的洲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俗称“胡亥墓”。 秦二世胡亥墓坐落在原坡地带,环境幽僻, 迥异于秦汉以来高峻宏伟的帝王陵墓,同附近的杜陵、少陵相比,殊感逊色。

整个陵园占地20余亩。正南是一座朱门红柱卷棚式三间进深的山门。门额正中高悬一块“秦二世皇帝陵园”的黑色金字大匾。穿过山门拾级而上,是一座秦代建筑风格的硬山式大殿。面积约184平方米的大殿内,陈列着“指鹿为马”的塑像群。2米多高的胡亥、赵高、子婴、阎乐等5个人的彩色立体像。

大殿的后面就是胡亥的陵墓,墓为土筑圆形,封土堆直径二十五米,高五米,直径25米。墓北有石碑一座,高三米,宽九十八公分,厚二十八公分。碑面阴刻“秦二世皇帝陵”六个隶书大字,为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碑后阴刻《夜役说》,为生员周新命于嘉庆十年所书。 1956年8月6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书记载

胡亥没有单独的列传,他的记载司马迁分别记载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和《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中。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李斯列传涉及到了胡亥的内容。比如沙丘之变等历史事件。

标签: 胡亥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汉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光武帝

    刘秀,即东汉光武帝,字文叔,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东汉开国皇帝,在位共32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建立东汉

  • 西汉皇帝汉平帝刘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平帝

    刘衎,即汉平帝,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生母是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在位共5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哀帝病死后,年仅9岁的他被王莽迎立为帝。他于公元6年病逝,终年14岁,庙号元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早年经历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八月初九日,刘

  • 西汉末代皇帝孺子刘婴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婴

    刘婴,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当了三年西汉皇太子,始终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婴一生仅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岁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

  • 汉平帝刘衎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平帝

    刘衎,即汉平帝,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生母是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在位共5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哀帝病死后,年仅9岁的他被王莽迎立为帝。他于公元6年病逝,终年14岁,庙号元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为政举措政治元始元年(公元1年)

  • 汉哀帝刘欣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如何评价汉哀帝刘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哀帝,刘欣

    刘欣,即汉哀帝,字和,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生母是丁姬,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共7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阳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其父定陶恭王刘康去世,刘欣袭封定陶王爵位,刘欣年长后,伯父汉成帝无子嗣,在与叔父中山王刘兴经过一年的激烈争

  • 汉成帝刘骜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如何评价汉成帝刘骜?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成帝,刘骜

    刘骜,即汉成帝,字太孙,又字俊,汉成帝刘奭嫡子,生母是孝元皇后王政君,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在位共25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汉成帝竟宁元年至绥和二年(前3

  • 汉元帝刘奭有哪些为政举措?如何评价汉元帝刘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元帝,刘奭

    刘奭,即汉元帝,汉宣帝刘询之子,生母是许平君,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共1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奭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两年后,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前49)十月,汉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

  • 汉宣帝刘询有哪些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汉宣帝刘询?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宣帝,刘询

    刘询,即汉宣帝,本名刘病己,字次卿,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共25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

  • 如何评价汉昭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昭帝

    汉昭帝在位期间加强北方戍防,召开“盐铁会议”,罢除榷酒,改革制度,废黜冗官,减轻赋税,实施得当爱民的内外措施,将汉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控制,扭转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开启了“昭宣中兴”的良好局面。元平元年(前74年6月5日),刘弗陵因病驾崩,时年21岁

  • 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如何评价汉景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景帝

    刘启,即汉景帝,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共16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