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文帝为何逼迫舅舅薄昭自杀?

汉文帝为何逼迫舅舅薄昭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62 更新时间:2024/1/1 11:57:09

汉文帝刘恒刘邦四子,其母为薄夫人。吕太后去世后,陈平周勃等人举铲除诸吕。当时时为代王的刘恒虽然在铲除诸吕时没有出什么力。但他却是当时刘邦在世儿子中最年长的,同时他的母亲薄夫人性格温和,而且薄夫人只有一个弟弟薄昭,将来不会出现像吕雉那样专权,和外戚专权的局面。

经过陈平、周勃等老臣的考虑,最终决定迎立代王刘恒为帝。

刘恒继位后,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废除肉刑、推行朴素。他对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使得大汉天下太平、国力提高。

同时汉文帝还以孝治天下,是极具孝心的一个皇帝,《二十四孝》中的亲尝汤药说的就是汉文帝。

然而汉文帝虽然推行孝治,但是他后来还是逼着他亲舅舅薄昭自杀,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薄昭是汉文帝的亲舅舅,在刘恒为代王时,薄昭是对刘恒起到很大作用和帮助的,后来刘恒登基为帝,封薄昭为轵侯。

薄昭一则对刘恒有功,二则是薄太后的亲弟弟,本来薄太厚的娘家人就不多,刘恒自然对他这个舅舅不错。然而薄昭却仗着自己和太后、皇帝的关系,后来变成一个飞扬跋扈、骄纵不法的人,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有一年,汉文帝推行新政,并派大臣去钟毓去太原巡抚平叛。这太原本是薄昭的封地,而薄昭的家人薄贵却仗着薄太后和薄昭的关系,在那里做了很多坏事,惹得民怨沸腾。

于是钟毓就杀了薄昭,钟毓这个举动触怒了薄昭,结果薄昭就擅杀朝廷大臣,把钟毓杀了。

薄昭擅长朝廷官员这还了得,简直是无法无天,汉文帝就决定处死薄昭,但却遭到大臣和太后的阻拦。

大臣们劝说不要处死薄昭,是因为他是薄太后的亲弟弟,至于薄太后当然不希望处死薄昭。薄太后历数薄昭的功绩,责怪汉文帝无情杀舅舅。

汉文帝面对薄太后、大臣力保薄昭,他也进退两难了。因为杀了是不孝于母,不杀是失信于天下。

于是汉文帝就让张苍和周兴去薄昭家中设宴劝薄昭自尽。但薄昭不仅不从,还大骂汉文帝。薄太后知道此时后,就直接宣布赦免薄昭,然后她又去亲自斥责汉文帝。

这时钟毓的夫人得知太后赦免了薄昭,他悲伤绝望之下就自杀而亡,只留下一个年龄尚幼的孩子。

丞相张苍就抱着钟毓之幼子上殿申冤,同时周兴也以辞官相谏,经过这一件事,终于决定了汉文帝杀薄昭之心。

汉文帝宣薄昭进宫,薄昭进宫时却看见了汉文帝已经给他设好的灵位,正在祭拜。薄昭这时知道汉文帝是下了杀他的决心,最终薄昭无奈自杀。

对于汉文帝杀舅,是存在不同的评价看法,一则是汉文帝此举没错,毕竟是薄昭有该杀的理由,根据律法又不得不杀,错就错在汉文帝没有发现薄昭的弱点,还给他权利,才有这样的悲剧。

还有一种说法是,薄太后只有这一个亲弟弟,汉文帝执意要杀薄昭,有些不近人情。毕竟汉文帝是皇帝,他可以以九五之尊的身份赦免一个人,当然带来的就是惹来非议,失信于天下。不过这样的事在古代,一些皇帝对于杀伐决断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不过话说回来了,汉文帝不仅是以孝治天下,而且还是一位难得的贤君。若是对于那些残暴之君来说,偏袒不杀是可以。但可惜的是汉文帝并非残暴之君。皇权虽重,他却不能失信于天下,为君者,家事再小也是大事。

标签: 薄昭

更多文章

  • 北齐武成帝高湛:不思国事沉湎美色的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湛

    高湛幼时仪表瑰杰,深得父亲高欢喜爱。东魏元象年间,封长广郡公;北齐天保初年,进爵长广王。与兄长常山王高演一起谋划诛杀杨愔等人,废掉皇帝高殷。高演继位后,高湛进位为右丞相,权倾朝野。久高演患重病,高湛与族侄高元海及高归彦等人密议,准备发兵篡位,巫师占卜,说“不利举事,静则吉”

  • 宋神宗:锐意进取的北宋第六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神宗

    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本名赵仲针,宋英宗长子,宋朝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神宗即位后,对北宋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均输、

  • 宋光宗赵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宋光宗为何惧怕李凤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光宗

    宋光宗赵惇(1147年1200年),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庙号光宗,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生平宋光宗赵惇,孝宗和郭皇后第三子,绍兴十七年丁卯年九月四日乙丑(1147年9月30日)生于藩邸宫中〔光宗把这天定为重明节

  • 汉和帝刘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汉和帝大事年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和帝

    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公元105年在位。建初四年(公元79年)出生,生母为梁贵人,皇后窦氏将刘肇养为继子,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养母窦太后执政,永元四年,刘肇联合宦官将窦氏一网打尽,在位17年,元兴元年病死,

  •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魏明元帝

    北魏拓跋嗣明元帝(392-423年),北魏的第二任皇帝(409-423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父亲。403年被立为太子,409年诛杀谋逆的拓跋绍后,登基为帝,改元永兴。410年,北伐大破柔然。423年,亲征刘宋,辟地三百里。423年,由于御驾亲征,积劳成疾而终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魏太武帝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诸多政权,统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452年,被中常侍宗

  • 唐睿宗李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睿宗儿子列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睿宗

    唐高宗李治,死后,儿子李显即位。可是因为李显的一句“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话,武则天十分生气,废去了皇帝李显,另立了三儿子李旦当了皇帝。而这个李旦的皇帝之路却也并不平坦。在他当了第一次皇帝之后,被母亲武则天废去,在他当了第二次皇帝之后,又被儿子李隆

  • 唐睿宗李旦的功与过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睿宗

    睿宗一生两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圣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死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李旦的身份取代了皇兄中宗,时年22岁,与高宗登基时的年龄一模一样。不过,他第二次登基已经是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中宗死后的当年,这次即位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儿子少帝,即温王李重茂。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北魏道武帝

    北魏道武帝(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

  • 东汉后少帝刘辩:傀儡皇帝 结局被废被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辩

    东汉,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中原王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在古代史学家看来,东汉共传十二位皇帝,刘辩与刘懿的正统身份不被认可,但在现代史学界有观点承认两位少帝均为东汉皇帝。下面就来说一说东汉第十三位皇帝刘辩的故事吧。刘辩出生于汉灵帝熹平五年,父亲是汉灵帝刘宏,母亲是宫女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