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朝宋明帝刘彧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南朝宋明帝刘彧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79 更新时间:2024/1/14 8:36:21

宋明帝(刘彧[yù],439年-472年),字休炳,小字荣期,南朝宋皇帝(466年-472年在位),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刘骏异母弟,南朝宋皇帝。曾撰《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

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为藩王时好读书,景和元年(465年)十二月,入朝遣人刺杀前废帝,自立为帝,年号泰始。即位初任贤用能,故能平定四方叛乱。

后期,宠臣阮佃夫等专擅威权,货赂公行;府库为空,百官并断禄俸,而奢靡益甚。末年好鬼神,多忌讳,奢侈无度,忍虐好杀,民不堪命,宋王朝自此而衰。泰豫元年(472年)病逝。

早年生涯

刘彧生于439年,为宋文帝第十一子,十岁受封为淮阳王,食邑二千户;452年,改封湘东王。453年三哥宋孝武帝即位后,因为同年刘彧生母沈容姬过世,年仅十五岁的刘彧就改由宋孝武帝的生母路太后抚养长大。

刘彧对路太后亲奉爱戴,常服侍路太后医药,路太后也特别笃爱刘彧,因此孝顺的宋孝武帝虽然一向猜忌、监视宗王诸弟,却对刘彧特别亲密。除了让刘彧历任秘书监、中护军、侍中兼卫尉、领军将军等清官显位之外,很可能让刘彧掌握少部分的京师兵权(卫尉和领军将军有部分兵权)和机要权。

史载刘彧“少而和令,风姿端雅”、“好读书,爱文义,在藩时,撰江左以来文章志,又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行于世”,不过刘彧成年后运动不足、肥胖过度,可说是文才有余、武干不足。

杀侄自立

464年(大明八年)孝武帝过世后,继位的刘子业(前废帝)颇为凶暴。在465年掌权后,先后除去了叔祖刘义恭、叔父刘昶(逃奔北魏)。但他仍然担忧、猜忌叔父刘彧、刘休仁等宗王,把叔父们全都软禁在宫中,时加侮辱,甚至计划杀死刘彧。

刘彧派亲信阮佃夫结交刘子业的侍卫寿寂之等人,先下手杀死侄儿刘子业,然后接受同谋刘休仁的拥立,于466年一月九日登基为帝,年号泰始。同时处死刘子业的兄弟姊妹刘子尚、刘楚玉等人,掌控京师内外的兵权。

义嘉之难

在刘彧废杀刘子业的上一个月,因为刘子业的昏暴无道,使得自认受宋孝武帝厚恩的江州长史、行事邓琬,联合新任的雍州刺史袁顗,以废昏立明的名义,号召四方讨伐建康的刘子业,并计划拥戴年幼的江州刺史刘子勋(孝武帝第三子)。但是邓琬的檄文尚未发出之前,刘彧已经先一步弑杀刘子业并自立为帝了。

虽然有些江州吏士劝说邓琬承认刘彧的帝位,不要冒险攻打建康,但是邓琬认为刘彧得位不正且残杀宗王刘子尚(孝武帝次子),会比前废帝刘子业更容易讨伐,而且使刘子勋获得更正统的大义名分。

于是邓琬协同袁顗,直接在466年二月七日,拥立刘子勋(时年十一岁)登基为帝,年号义嘉。刘子勋登基后,果然获得各地宗王、方镇的支持效忠(因为当时出镇地方的宗王,都是孝武帝的幼子),使得刘彧政权的号令,不出建康城外的百里之地。

更险恶的是,刘子勋与各方镇都谴责刘彧篡位自立,纷纷出兵从四面八方讨伐建康。当时刘彧的弟弟们都在中央,支持兄长即位;孝武帝的儿子们则多在地方,支持刘子勋,刘宋宗王形成文帝系与孝武帝系两方内斗的局面,,史称“义嘉之难”。

平乱失淮北

刘彧政权虽然领土、人口都不到刘子勋政权的十分之一,但是以伐乱为名,凭借量少质精的中央军,采取各种积极手段:一、采用才干名士蔡兴宗的意见;二、重用吴喜、沈攸之、张永、刘勔、萧道成等武将;三、放权给诸弟刘休仁等人积极平乱。

于是上下一心、兵强将勇,因此消灭刘子勋政权并平定江南与淮南各地(466年底),最后全面诛杀孝武帝子孙。但是淮北方镇薛安都等人为了自保而向北魏求援,于是北魏大军在四年之内陆续攻下淮北、山东半岛地区,刘宋战乱不断,国力大衰,人民也苦不堪言。

又因为必须对有功的军人加官晋爵、大肆封赏,于是造成士族制度的严重破坏,清浊不分、官品淆乱。

晚年失策

刘彧晚年害怕诸弟在他死后夺取太子刘昱的皇位,于是接受幸臣王道隆与阮佃夫的建议,大杀立过大功的诸弟,只有刘休范因为人才凡弱而留下未杀。王道隆与阮佃夫掌权后擅用威权、官以贿成,富逾公室。

刘彧同时杀害可能会不利于太子的重要大臣,如功臣武将寿寂之、吴喜与高门名士王景文(皇后王贞风之兄、刘彧的大舅子),结果造成刘昱继位后中央和地方军镇互相猜忌、攻伐的政治乱象,使得武将萧道成因此崛起,最后篡宋建齐。

472年,宋明帝死,太子刘昱继立,宋明帝遗诏命蔡兴宗、袁粲、褚渊、刘勔、沈攸之五人托孤顾命大臣,分别掌控内外重区,另外命令萧道成为卫尉,参掌机要。

其中遗诏虽任命袁粲、褚渊在中央秉政,但实际上接受宋明帝秘密遗命,就近辅佐新帝刘昱,掌控宫中内外大权的人物,是宋明帝最亲信的侧近权幸王道隆与阮佃夫二人。

标签: 刘彧

更多文章

  • 南朝宋后废帝刘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昱

    刘昱(463年3月1日477年8月1日),字德融,小字慧震,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第八任皇帝,宋明帝长子,母为贵妃陈妙登。大明七年(463年)出生,少时聪明好动。泰始二年(466年),立为皇太子。泰豫元年(472年)即皇帝位。在位凶狠残暴。元徽五年(477年)七月七日,被杨玉夫等人杀

  • 南朝宋顺帝刘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准

    刘准(467年479年),即宋顺帝(477年479年在位),字仲谋,小字智观,南朝宋末代皇帝,宋明帝刘彧第三子(一说为桂阳王刘休范之子)。泰始五年(467年)七月癸丑生;泰始七年(471年)封为安成王,又拜为抚军将军;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后任扬州刺史;元徽二年(474年)晋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军事

  • 西汉惠帝刘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盈

    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88年),西汉第二位皇帝(前194年前188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在位7年。刘盈的人际关系图:父亲:刘邦、刘季母亲:吕雉妹妹:鲁元公主儿子:汉前少帝刘恭、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襄城侯刘弘(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后改封常山王)、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

  • 西汉景帝刘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启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

  • 西汉昭帝刘弗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弗陵

    汉孝昭皇帝刘弗陵,汉族,生于公元前94年3月16日,死于公元前74年6月5日,西汉第5代第8任皇帝,刘彻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赵婕妤(即钩弋夫人)。幼年即位,初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共辅国政,继续实行刘彻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

  • 西汉宣帝刘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询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本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史皇孙刘进的长子,生母为王翁须。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由于无嗣,大司马霍光拥立的昌邑王刘贺在即位的27天就被权臣霍光提请其外孙女上官皇太后废掉。在确立继任

  • 西汉元帝刘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奭

    汉元帝刘奭(前74年―前33年),是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生的儿子。他出生几个月后,其父即位做了皇帝。两年后,母亲许皇后被霍光妻霍显毒死。霍光死后,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前49年)十月,汉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谥号为元帝,庙号高宗。(后经过东汉光武帝删减后整

  • 西汉成帝刘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骜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幼年时期由于是嫡皇孙,刘骜深得祖父汉宣帝喜爱,常常陪伴宣帝左右。元帝即位后,刘骜在初元二年(前47年)四月获立为太子。青年时的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有一次元帝急招刘骜前来,他不敢横越驰道﹝皇帝专用道路﹞,绕了一圈才迟迟面见元帝。元帝知道了整件事情之后

  • 西汉哀帝刘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欣

    汉孝哀皇帝刘欣(前25年-前1年),在位7年。刘欣是汉元帝庶孙,汉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氏。人物简介汉哀帝刘欣(前25―前1年8月15日),字和,汉元帝庶孙,成帝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生于成帝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三月壬辰日。成帝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定陶恭王刘康病死,八月,年仅三

  • 汉更始帝刘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玄

    刘玄(?25年),字圣公,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县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更始元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了天下之主。两年后的更始三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