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仁简介_曹仁怎么死的_曹仁和曹操的关系

曹仁简介_曹仁怎么死的_曹仁和曹操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29 更新时间:2024/1/17 15:48:55

曹仁简介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从弟,类似现在说的堂弟。生于汉灵帝建宁元年,卒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其一声跟随太祖皇帝曹操南征北战,战功累累。最终累功升迁至大将军、大司马。

曹仁的画像

年轻时,曹仁喜欢结交豪杰,招募了一些人,投奔曹操,跟他一起参加了和袁术之间的战争,战功卓越。在之后曹操征讨徐州,彭城战陶谦,破吕布、张绣,都一直有功。在官渡之战,曹仁击败刘备军团,在鸡落山大战韩荀军团,大获全胜,并袭击了袁绍的粮草运输队伍,保证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大军惨败在周瑜之手。曹操仓皇北顾,留下曹仁经营荆州战场。面对刚刚获胜的东吴大军,曹仁坚守南郡,和周瑜率领的东吴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大战。尤其当其部将牛金被东吴围困的时候,他仅以数十骑闯入东吴的包围圈,硬是把牛金救了出来。

南郡之战,凭着他屈指可数的兵力,和东吴周瑜大军足足拉锯了一年,还将周瑜射伤,成了周瑜日后的死因之一。虽然最终他不得不放弃荆州,但也足以见得他的军事领导能力不在周瑜之下。

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的军队从荆州出发北伐,和曹仁对峙于樊城,当时有人惧怕关羽的勇武,劝曹仁退兵,曹仁抵死不退。关羽掘河放水,大水湮没了樊城。曹仁沉白马以激励将士。

晚年,曹仁与徐晃攻占襄阳和陈邵,将从汉南归附的人民迁移到汉北。黄初四年,也就是公元223年,曹仁逝世。死后,魏文帝赐谥号忠侯。

曹仁怎么死的

《三国志》如是记载:黄初四年薨,谥曰忠侯。曹仁,字子孝,生于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元年,卒于魏文帝黄初四年,时55岁。

曹仁的图像

据说曹仁年轻时放荡不羁,后来升为将军后,却能恪尽职守,把律法条文经常放在他办公桌的旁边,随时阅读。他多次跟随曹操征战,战功显赫,被誉为“曹魏第一勇将”。身为曹操的堂弟,曹氏一门也算是人才辈出。

曹操死后,曹丕在洛阳登基称帝,该年号为黄初,是为魏文帝。文帝册封他为车骑大将军,都管荆州、扬州、益州等军务,不久又封他为陈侯。增加他封邑二千户,这个时候,他累计封邑已经达到三千五百户,并设立了十户人家为其家族守墓。此时,本以为他可以太平地安享晚年。

公元220年,孙权派遣大将陈邵据北伐,进攻襄阳。魏文帝措手不及,只得暂时放弃襄阳,及时召回曹仁屯兵宛城,以拒东吴大军。曹仁和徐晃联手击败陈邵,复夺襄阳。进入襄阳后,曹仁派将军高迁等把汉南归附人民移居到汉北。

为了表彰其丰功伟绩,魏文帝下诏,再次进封曹仁为大将军,不久又下令让他移兵临颍,加封大司马。曹仁率军占据乌江,还屯合肥,以钳制孙吴。完成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次军事行动。

在《三国演义》中,曹仁在此时还奉命进军濡须口,被东吴大将朱桓打败。之后退兵回洛阳后病逝。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曹仁逝世。魏文帝赐谥号忠侯。死后,配享太庙。当曹魏一朝,只有夏侯惇可以与其媲美。

曹植赞美他说:文武并亮,权智时发。奢不过制,俭不损礼。入毗皇家,帝之股肱。出作侯伯,实抚东夏者,曹大司马也。

曹仁逝世后,他的儿子曹泰承袭了他的爵位。

曹仁是曹操的什么人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严格确切地说,应该是从祖弟。所谓从弟,是同祖父而不同父亲的同辈,且年幼于己,被成为从弟。从祖弟的关系,当然要比从弟更远一些,定义是不同祖父的同辈幼已者。

曹操剧照

也就是说,曹仁的祖父和曹操的祖父是两兄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曾祖父。在唐宋以前,从弟的关系就等同于现在的堂弟,在唐宋之后,由于“从”这个字的含义越来越广泛,就逐渐演化成现在的堂弟了。

曹仁年轻时放荡不羁,喜欢结交江湖豪杰,暗地里勾结了一群人,等到“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时候,带着一帮兄弟去投奔曹操。等到升为大将军,一下子变得正经起来,治军有方,企图跟着曹操“威加海内”,可惜随着三国形势的不断变化,曹操确实威加海内了,但直到他死,也没有统一中原,所以他“归故乡”的愿望好像也落空了。

在曹操“威加海内”的整个过程中,曹仁也算是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征讨吕布、张绣,官渡之战,南郡之战,曹仁一直以偏师策应曹操主力大军的行动,保障了其大后方的粮草物资运输,为大军的胜利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

曹操的父亲曹嵩,在汉灵帝时位列高官,九卿并三公,位高权重,刚刚生下曹操的时候并不喜欢这个孩子,认为他太锋芒毕露。然而日后曹操起兵,也没依靠他父亲多大的帮助。不过幸好“血浓于水”,曹操有一帮像曹仁、曹洪和夏侯家族的亲戚帮助,要不然他统一北方的脚步也没那么快。

曹仁厉害吗

晋代傅玄的名著《傅子》曰: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意思是说,孟贲、夏育和张辽的武力都在曹仁之下。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魏国大司马曹仁的画像

我们先来看一下和曹仁同一时代的张辽,张辽是个连武圣关羽都要让他三分的人物,其攻城略地,名气远在曹仁之上。而夏育,是周代的勇士,有千钧之力。最牛的还属孟贲,是秦武王的武士,据说他力能分牛,秦武王不服,为了展示个人魅力,要和孟贲比试举鼎,结果,秦武王的鼎是举起来了,但是他的两个膑骨折断死了。这样的三个人,勇力怎么会在曹仁之下呢?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曹仁的表现。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曹仁在战场的表现欠奉。虽然在攻打吕布时,他奉命攻句阳,帮曹操灭掉了刘何这个心头大患;官渡之战时,他打败刘备和韩荀,保证了曹军后方的稳定。

当然他最令人惊艳的一场战绩是南郡之战,曹操在赤壁之战吃了大亏后,一路向北逃跑。曹仁奉命经营荆襄地区,战斗进行到一半时,他的部将牛金被东吴的大将陈矫围困,他仅率数十骑就在千军万马中把牛金救了出来。然后,这只是他的昙花一现。在接下来的樊城之战中,他碰到了比周瑜更重量级的对手关羽。关羽水淹七军,把樊城围得像铁桶一样,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一直等到水势稍减,徐晃的援兵到达。

标签: 曹仁

更多文章

  • 姚崇简介_姚崇做过几朝宰相_姚崇对玄宗的十条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姚崇

    姚崇简介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721年,原本的名字叫元崇,字元之,是陕州硖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氏。他是我国唐代初期的一位能臣,著名的政治家。他文武双全,能谋善段,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位皇帝,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点与唐初的能臣狄仁杰和娄师德一样。他曾经参与过旨在逼迫武则天退位,使

  • 周邦彦的玉楼春主要内容是什么 浪淘沙慢主要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邦彦,玉楼,主要,内容,是什么,浪淘沙,玉楼春,周邦彦,一

    《玉楼春》是周邦彦的一首词作,以描写爱情。据说这首词,是他在1089年的时候,正要离任庐州府教授时所写,共八句。周邦彦《玉楼春》词人开头就借用典故,“桃溪不作从容住”是指东汉时期刘、阮遇仙的神话故事,传说他们遇到了仙女并相爱,半年后不得不离开。这暗示着离别,也正是词人的不得不离开,第一句就奠定了整首

  • 庄子对墨子的评价:兼爱非攻并不可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庄子,墨子,评价,兼爱,非攻,不可取,庄子,姓庄名,道家,主

    庄子,姓庄名周,道家主要代表,也称庄子,和老子学术成就相当,两人在历史上被称为老庄。战国中期时代的宋国蒙人。蒙,现在的河南一带。相传,庄子是宋国君王后代。庄子雕像在宋国做过漆园吏,大概当官时比较有傲气,后来又因学术名声远扬,因此被称为官吏的榜样。喜欢游历周国,研究了很多国家的文化典籍,吸取了各学派的

  • 北宋词人周邦彦生平 柳永与周邦彦之间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宋,词人,周邦彦,生平,柳永,之间,有关系,周邦彦,北宋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生于1056年,少时散漫但极为好学,后来成为太学的生员,一生为官多年,长期在外宦游,不过总的来说仕途是在上升的。周邦彦画像神宗时期,周邦彦给皇帝献上了一篇称赞王安石变法的《汴都赋》,从而名扬天下,并被提拔为太学的老师,不久开始被调任到外地,任过庐州教授,做过溧水县的知府

  • 周邦彦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吗 周邦彦的作品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邦彦,婉约,代表,人物,作品欣赏,婉约,中国,古代,宋词

    婉约派是中国古代宋词中的一个流派,和婉约派相对应的就是以大文豪苏轼、辛弃疾为大代表的豪放派。婉约,从字面来理解的话就是,婉转含蓄的意思。这也真是婉约派的主要特点,该派别的词主要内容侧重的就是儿女情长,词的结构则大多缜密深细,音律十分婉转动听,语言则圆润精致,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

  • 揭秘吴道子字画价格:真迹已是无价之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揭秘,吴道子,字画,价格,真迹,已是,无价之宝,吴道子,又名

    吴道子,又名吴道玄。汉族人,公元680年的时候,他出生在今天河南省禹州市的一户贫苦百姓家庭中。尽管如此,贫穷的家庭背景并没有埋没吴道子的才华。他是唐代的知名画家,与杜甫被称为“诗圣”类似,他也被人们称为画圣。在宗教信仰方面,吴道子信奉道教。在擅长创作的一些与宗教有关的壁画中,其主题大多也都与佛教有关

  • 解析被誉为中国田园诗人的第一人陶渊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解析,被誉为,中国,田园诗,人的,一人,陶渊明,陶渊明,又名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成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官职,最后一次出仕担任的是彭泽县令这一官职,上任八十几天后就辞官离开,就此归隐田园。陶渊明陶渊明的家境最初并不

  • 揭秘一生都想进体制内的文学大家蒲松龄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揭秘,一生,都想,体制,文学,大家,蒲松,为何,蒲松,小说

    蒲松龄的小说非常出名,有关蒲松龄科举的事情也流传至今。蒲松龄第一次参加秀才考试的时候才仅仅19岁,当时蒲松龄在淄川县济南府参加考试,整个过程都非常顺利,蒲松龄连续三试都是第一名,自然也就成了当地的秀才,而亲自录取蒲松龄的人也非常了不得,那就是清朝著名的大诗人施闰章。蒲松龄画像施闰章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山

  • 周邦彦玉楼春鉴赏 周邦彦的一落索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邦彦,玉楼,鉴赏,一落,主要,内容,是什么,玉楼春,这首

    《玉楼春》这首词创创作于1908年,是周邦彦在庐州离任时所作,词人将要离开桃溪,回忆起了在这居住的时光,内心甚是伤感。草书周邦彦《玉楼春》桃溪的水依旧在奔流不息的前进,根本就不愿在此居住下来,秋天的莲藕只要是断了之后,根本就没有可以连接的地方。回想起当初在赤阑桥旁,两个人在此互相等候,如今只剩下我一

  • 周邦彦和王国维有什么关系 周邦彦名句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邦彦,王国维,什么,关系,名句,哪些,周邦彦,这个,名字

    周邦彦这个名字相信对宋词有所了解的都听过这个名字,他是和大名鼎鼎的苏轼齐名的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词不仅用严谨,言语曲丽精妙,他的长调尤其擅长铺叙。他也是后来格律派词人的宗师,他的作品在婉约派被封为“正宗”,享有非常高的评价。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曾经对周邦彦有着很高的评价,称他是“词中老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