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四大美人之首西施的人生结局是怎么样的?

四大美人之首西施的人生结局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16 更新时间:2024/1/24 7:52:06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越州培公故乡)。出了县城南门二里的诸爱山下有很多施姓人家分居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故称西施。“父鬻薪,母浣纱”,她出身寒微,但“秀色掩古今”,有“沉鱼”之美。公元前四九四年,越国与吴国发生了战争,结果越国为吴国所破,越王勾践君臣被迫入吴为奴。三年之后,受尽凌辱的勾践及随臣被放回国。为了洗雪国耻,勾践采纳了大臣范蠡的“美人计”,把貌似天仙的越国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以乱吴政。吴王夫差果然中计,封西施为妃,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逐渐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与此同时,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与大巨文种、范蠡等在百姓的支持下,积极做雪耻复国的准备。公元前四七六年,越王勾践乘吴王夫差率兵北上,与其它大国会盟争霸之机,突然起兵袭破了吴国,改变了吴强越弱的局面。公元前四七三年越王勾践再次起兵伐吴,吴王夫差兵败自刎,吴国被灭。当时的美女西施已是吴王夫差的宠妃了,她的归宿如何呢?一直其说不一。

一种说法是,西施被沉死于水中。此说最早见于《墨子·亲士》篇,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这就是说,吴亡之后西施是被沉死于水中,她的死因是她太美丽了。墨子约生于公元前四六八年,距吴国灭亡只有七、八年,按理说他所记载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但遗憾的是,他的记载过于简略了。北齐祖颋《修文御览》引《吴越春秋》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鸱夷”是当时盛酒用的皮袋。这段话的意思是,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放到皮袋里,让她随着江水沉没。《吴越春秋》是东汉时的著作,比《墨子》一书要晚好几百年,它记载的西施之死颇为详细,但不知它所参阅、引证的又是何古籍。在唐诗和宋词中也能找到西施之死的根据,如李商隐《景阳井》一诗中的“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董仲达《薄媚西子词》中的“蛾眉婉转,竟娟绞绡,香骨委尘泥。”这些唐诗、宋词中的句子也反映了西施被沉于水的悲惨结局。至于越王勾践为何要处死对越国有功的西施呢?这要从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命运最悲惨去考虑。因为历史上总是把象西施这样无比美貌的女子视作是“妖类”或“祸水”的,她的姿色不是已经倾复了吴国吗?那么,越国容她也就不吉不利了。再者,历史上有些君主在功成业就之后,往往要屠戮功臣,而越王勾践也正是如此,连与他共患难,为他雪耻、复国立有大功的文种大夫都被他“赐死”了,何况原本来自民间,且又出身微贱的一个女子呢!

西施结局的另一说法是,她跟随范蠡一起隐去了。东汉时的史书《越绝书》说:“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西施和范蠡有何关系,为何最后与范蠡同去呢?唐代陆广微的《吴地纪》说:“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私通,三年始达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语,因名语儿亭。”这段文字对西施和范蠡的关系作了说明,虽未必可信,但能发思考。唐代诗人杜牧在其所作《张好好诗》中有“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的诗句,也认为西施是随范蠡而去了。因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复国后,范蠡功成身退“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所以杜牧诗中的“鸱夷”一词已非皮袋之解,而是指范蠡了。明代的戏剧作家梁辰鱼的剧本《浣纱记》就是以西施与范蠡的恋爱故事为主要线索来写春秋时期的吴越交战的。该剧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不但西施与范蠡最后结成了美满烟缘,连同西施的父母也一起去了。

关于西施结局的两种说法,可谓由来已久了。然而千百年来,流传较广和人们喜闻乐见的往往只是西施随范蠡而去的欢乐结局。这说明了人们对这位美丽、无辜的姑娘充满了同情,不忍心让她为国奉献了青春之美,再遭更大的不幸。但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历史上的美女西施果真能摆脱悲惨的命运吗?还可以再加考证。

标签: 西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著名的诗人陈子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著名,诗人,陈子昂,哪个,朝代,陈子昂,公元,661

    陈子昂是公元661年生,死于公元702年,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初唐时期诗文改革创新的人物之一。陈子昂像陈子昂字伯玉,是梓州射洪人。因为他曾经担任右拾遗,所以后代子孙都称陈子昂为陈拾遗。陈子昂在年少的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好,算在当时比较富裕了,不看重钱财而且乐善好施。长大后开始努力读书,他读万卷书,特

  • 录鬼簿续编中认为罗贯中是哪里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录鬼,续编,认为,罗贯中,哪里,罗贯中,活在,元末,明初,大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大约生活在1330年到1400年。罗贯中是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之前在网上有人讨论罗贯中的文化水平,有些人认为他从7岁读书,14岁丧母后跟着父亲去了苏杭一代做商人,一段时间后才去了慈溪跟着当时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1356年就离开去了张士诚门下,后来对张士诚失望后本打算回老家,但是在

  • 历史上的楚灵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楚灵,王简介,简介,历史上,楚灵,王简介,简介,春秋

    历史上的楚灵王简介楚灵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芈姓,熊氏,初名为围。楚郏敖在位第四年,当时官拜令尹的公子围将楚郏敖给杀死了,然后自立为王,是为楚灵王。楚灵王楚灵王三年,相约与诸侯相会,但是鲁国和卫国没有离开,而且宋国只派了一个人来参加,最重要的是晋国也没有来参加,于是楚灵王就非常恼怒。在大会上十分骄

  • 周瑜名言有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瑜,名言,什么,周瑜,名言,什么,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军

    周瑜名言有什么周瑜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军,军事的最高统帅,其最著名的言论就是那句死前的哀叹“既生瑜,何生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已经登峰造极,也是自觉自己不如诸葛亮之后对老天的一种埋怨,周瑜的这句话非常的有名,至今还被很多人拿来使用,但是实际上历史上周瑜根本就与诸葛亮没有交集。周

  • 神雕侠侣小龙女性格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神雕侠侣,龙女,性格,如何,神雕侠侣,龙女,性格,如何,金庸

    神雕侠侣小龙女性格如何小龙女是金庸笔下一位神仙一样的武林人物。她看样子十几岁年纪,发黑肤白,美丽清秀,喜欢穿白色的衣服,就好像笼罩在一团白色的云雾里。她行动起来就像风吹过挂满雪的树枝一样轻盈,简直好比散发着光晕的羊脂白玉,沾上了露水的鲜花一样美好。这么不同凡响的一个人,那么小龙女性格是怎样的呢?小龙

  • 虎将卫立煌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虎将,卫立,怎么,死的,虎将,卫立,怎么,死的,一生,颇具

    虎将卫立煌是怎么死的卫立煌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作为“五虎将领”中的“虎将”,从早年追随孙中山,听取民主革命的思想,到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真可谓是跌宕起伏。卫立煌指挥了很多漂亮的仗,其中就有著名的“忻口会战”。卫立煌被日本人称为“支那虎将”,被美国人称为“常胜将军”,可见其作战能力是何等之强。196

  • 功夫巨星李小龙是谁的徒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功夫,巨星,李小龙,谁的,徒弟,功夫,巨星,李小龙,谁的,徒

    功夫巨星李小龙是谁的徒弟提起李小龙这个名字,相信喜欢看电影的人对此都不会感到陌生。他在世界电影史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巨星,他不仅是第一位在世界电影中心“好莱坞”大放异彩的华人功夫演员,而且他主演的多部电影都在全球广受欢迎,曾经多次打破当时的电影记录。李小龙不仅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著名演员,也是一位武术家。他

  • 历史上真实的木增是个怎样的人 木增有几个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真实,木增,是个,怎样,有几个,妻子,木增,出生于

    木增,出生于1587年,卒于1646年,是明代时期丽江府第十二任土知府木青的长子。在丽江地区木氏土司世袭的470年22代中,木增是习得汉文化最多,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图书的保存等方面都具有卓越成就。因此,他不仅被誉为是明代时期一名著名的纳西族作家,同时也是一名家喻户晓的少数民族藏书家。木增从小便懂

  • 揭秘: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有何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揭秘,汉武帝,宠臣,东方朔,有何,传说,民间传说,中的,东方

    民间传说中的东方朔,乃张少平妻田氏所生。《洞冥记》说,张少平活了二百岁才死,东方朔出生三日后其母亲田氏也死了,当时是汉景帝三年。邻居一个女人把他捡回来收养,长到三岁时就会看《天下秘谶》,能背诵出来。汉武帝元封年间曾远游蒙鸿之泽,忽然见到西王母在白海之滨采桑,过了一会儿又见到一个名叫黄翁的老者,他对东

  • 李鸿章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千古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鸿章,到底,功大于过,还是,千古罪人,李鸿章,清政府,三朝

    李鸿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内阁大学士(中堂)闻名,世称李中堂。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殷实的家庭,自幼通读经史,在成年后通过参加科举走上仕途。相较于其他学子,李鸿章获得的人际关系远比官职更为重要,例如他的恩师曾国藩。李鸿章照片咸丰年间,李鸿章通过镇压太平军进入了军中,随后因清政府江南兵力的薄弱而受命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