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析施里芬计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解析施里芬计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60 更新时间:2024/1/16 3:15:28

解析施里芬计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在当初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德国总参谋部的军官们利用无数次军事演习、图上作业、兵棋推演以及复杂的数学公式演算,精确地计算出了一个时间表,调动一支百万人以上的大军的集结、行军、作战、补给的时间表。而这个高效的时间表就是著名的施里芬计划,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最为复杂的一整套进攻方案。可惜最终随着德国悲剧的落幕而失败了,那么施里芬计划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施里芬计划图

关于这一问题,就要从施里芬计划当初形成的背景来看。当时,德国、意大利奥匈已经在1882年的时候就签订了三国同盟。随后德国人与英国在1890年7月两国进行协定,使得德国放弃了桑给巴尔但获得赫尔戈兰。同年初期也建立了近乎同盟的关系。为此,这就使得法国在欧洲获得安全的唯一希望就落到了俄国身上。

在1891年的时候法俄协约签订。俄国本想借这个协约促使德国续订“再保险”条约,但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于是俄国在1892年8月答应了法国对德作战的义务。在这样的背景下瓦德西和施里芬都认为两面作战不可避免。作为一个严格的技术专家,施里芬认为德国的唯一出路就是在一个敌人还没准备就绪之前就把另一个敌人打垮。俄国是个较弱的对手,但它的地理条件使得速胜几无可能。而法国人是可以一举打垮的。所以在施里芬的战略就是,在一场欧洲大陆的战争爆发之时,先攻击法国,再对付俄国。

再从1914年,法德两国之间的国防以及工业数据来看,他们两国的整体国力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了。如果当时欧洲格局扔保持1890年代初乃至1900年代的情况的话:法国和比利时孱弱,俄国反应迟缓,英国欠缺大陆能力,那么施里芬计划仍是有很大希望成功的。

如果施里芬计划成功会怎么样

施里芬计划是一个具有真知灼见的军事战略,它是20世纪军事思想转型期的一次大胆尝试。但是施里芬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如果施里芬计划成功,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施里芬计划

如果施里芬计划成功,那么一战的结局,就会受到很大的改变。一战,没有正义,只有利益。谁的军事实力强大,谁就有可能主导战争的进程。如果施里芬计划成功,一战起码会推迟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结束,最终的结果也有可能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因为在施里芬计划中,俄国和法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对手,一旦法国和俄国被德国打败,那么在欧洲大陆,就没有国家是德国的对手了。欧洲,又会出现一个像拿破仑帝国似的帝国。

当战争结果发生变化时,整个世界的历史也会被重新书写。无论是战后体系重建,还是法西斯势力的产生,这些都会成为笑谈。德国,会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但是欧洲会一直陷入战乱之中。侵略和反侵略的抗争,会一直持续在欧洲大陆上。美国、日本等欧洲之外的强国,在战争之中的投入会更加的多。这样一来,一战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虽然武器可能没有之后的二战先进,但是由于战争制度不规范,更多非人性的手段也会被投入战争。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施里芬计划成功,世界就不是现在的世界。但是历史是容不得一丝的假设,无论是什么样的计划,一旦被运用到战争上,就会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施里芬计划内容是什么

施里芬计划内容,让很多军事爱好者都惊呼不已,在那个大国博弈的时代,德军能做出这样一个大胆的计划,并且将其付诸实施,的确让人震惊。

施里芬计划的理论与实践

施里芬计划内容就是将德国的兵力分成两个部分,来对抗俄国和对法国。因为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强敌环绕之中,由于自身的军事扩,已经引起了邻国的反感,尤其是法国和俄国。为了防止德国被东西两个大国的夹击。就必须将德国的军队调出,全力来抗衡这两个国家。其中,德国主要防范的对象是法国。因此在施里芬计划中,德军将主要的部队放在西线,一共投入约79个师。而东线的兵力远远小于西线,仅仅只有10个师和一些杂牌部队。兵力部署配比为8:1。在西线的兵力部署上,德军又按照1:7的比例,将11个师编成左翼部队,守卫在凡尔登中央地段。这是一个战略要害,距离法国首都巴黎仅仅135英里,是巴黎的门户,是法国对德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其的68个师,被部署在长达240公里的边境线上,时刻防止法军从其他方进攻。

更多文章

  • 北魏左辅长孙嵩代父从军累著军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魏,左辅,长孙嵩代,从军,累著,军功,长孙嵩,358年,4

    长孙嵩(358年—437年),其名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所赐,代郡(今山西代县)人,南部大人长孙仁之子 ,南北朝时期北魏重臣、将领。长孙嵩年十四代父统军,累著军功,历任冀州、相州刺史、侍中、司徒。明元帝即位后,与奚斤等八人坐于止车门听理万机,世号“八公”。太武帝为太子时临朝监国,长孙嵩为左辅。太武帝即位

  • 为何说刘禅是一个比刘备要好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何,刘禅,一个,比刘,备要,好的,君主,耳面,教刘,亲闲臣

    耳面教刘禅的“亲闲臣,远小人”,而青年天子刘禅从大局考虑,委曲求全。 诸葛亮的违背了先主辅政的嘱托,进而代政,并长期大军在外,犯了君臣大忌。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而刘禅也是为大局着想,克制自己。诸葛亮用人失 误后很内疚,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诸葛亮自贬三级后不久,为了不影

  • 还原真实的纣王:纣王其实是位功勋卓著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还原,真实,纣王,实是,功勋,卓著,帝王,纣王,1105-

    纣王(前1105-前1046),子姓 ,名受或受德或辛 ,也叫“帝辛”。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 帝辛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 。帝辛画像帝辛和商纣王,是同一个人,都是商王朝末代君主的称号。这两个称号之间差别是巨大的,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帝辛,是商族人,或者说是商帝国的人称呼自己的国君的叫

  • 子婴是谁的儿子 历史上的子婴和虞姬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谁的,儿子,历史上,虞姬,什么,关系,秦朝,江山,即将,崩坏

    子婴在秦朝江山即将崩坏之时临危受命,但仍旧挽救不了秦朝的颓势,加之身旁奸臣赵高不断蛊惑人心、危害朝政。仅仅在位四十六天的子婴不得不被迫改称为秦王,在这之后子婴也深知赵高不可留用,设计将这个把秦朝江山推向深渊的人处死了。那么子婴能在秦王朝崩坏之时继位为皇帝,他究竟是谁的儿子,而后来子婴的死和虞姬又有什

  • 步步为营的信陵君:品德只是一种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步步为营,信陵,品德,只是,一种,智慧,公元前,259年,秦

    公元前259年,秦王派兵伐赵,直攻赵都邯郸,想一举灭亡赵国。而赵国刚经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实力大不如前,面对强大的秦军,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赵国多次向魏王和信陵君求教,魏王派晋鄙率军十万救赵。秦王派人威胁魏王说:"我灭亡赵国是迟早的事,谁要是敢帮助赵国,等我灭赵后接着就灭了他"。魏王对秦国非常恐惧,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纣王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揭秘,历史上,真实,纣王,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说起,纣

    说起纣王,大家耳熟能详,第一反应就是暴君,他推行的暴政甚至可以说是惨无人道,他的昏庸也让史官们对他狠狠记上了一笔,现在无论是历史,还是在那些影视作品上,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他昏庸的形象。纣王像而纣王这个名字,他每每在人们都口中出现也都是以一种被讥讽的姿态。世人给于他的评价最多的就是残暴嗜血,治国无道、贪

  • 揭秘班婕妤如何逃脱赵飞燕姐妹的陷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揭秘,班婕,如何,逃脱,赵飞燕,飞燕,姐妹,陷害,班婕,西汉

    ?班婕妤,西汉后期非常著名的一代才女,也曾是汉成帝的宠妃。在中国的历史上,能被士大夫所亲睐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但是班婕妤却做到了,她的才华和美德为世人所赞扬,得到了许多名人雅士的高度评价,同时,她也被后代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班婕妤画像古代才貌双全的女子数不胜数,红颜薄命

  • 孝恭仁皇后简介 孝恭仁皇后的子女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孝恭,皇后,简介,仁皇,后的,子女,哪些,乌雅,一生,可谓

    乌雅氏的一生可谓是艰辛,她14岁就入宫,19岁就生下了胤禛,位列皇四子,次年才被封为嫔,才有了级别。1681才晋升为德妃。她一辈子生了三子三女,替康熙繁衍了不少的后代,尤其是还生下了雍正这样的皇帝,但是她跟雍正的关系并不和。源头在于,乌雅氏生下了雍正,但是她那时候并没有被册封,甚至连嫔这个最低等的等

  • 许褚是个武力被严重高估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许褚,是个,武力,严重,高估,武将,一般,武评中,许褚,往往

    在一般的武评中许褚往往被人当作超一流武将,甚至有人把许褚武力排在张赵马之上,实际上许褚只不过是个和张颌徐晃同级别的一流武将。有人可能会说许褚和大多数超一流武将都交过手,怎么会只是个一流武将?请持这种观点的朋友少安毋躁,且听我慢慢道来。许褚VS典韦却说典韦追袭何仪到葛陂,一声喊起,壮土拥出。典韦问曰:

  • 历史上的夏桀与商纣哪个统治更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夏桀,商纣,哪个,统治,残忍,夏桀,夏朝,最后,一位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因为他残暴不堪,断送了夏朝政权。夏朝百姓们,常年生活在夏桀的残酷压榨之下,对夏桀恨之入骨。百姓编唱了一首歌曲,反映出了夏桀的残暴和百姓的水深火热。歌曲这样唱到:“江水沛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薄兮,薄亦大兮。”暴君夏桀画像百姓旨在说明夏朝的统治即将走入末路,身为统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