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悝究竟是属于哪个学派?李悝资料简介及著作

李悝究竟是属于哪个学派?李悝资料简介及著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748 更新时间:2023/12/7 14:44:19

李悝(lǐkuī)(前455前395年),河南濮阳人。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曾任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李悝的著作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者有法家类《李子》三十二篇,儒家类《李克》七篇;兵权谋家《李子》十篇,也可能是李悝所作。李悝的思想和治术都属于法家范畴,故其大多数作品被列入法家类。由于他和子夏学派有一定的关系,他的有些作品不免带有几分儒家色彩,《艺文志》将其列入儒家也不为无因。以上三种著作早已亡佚,但在魏晋或隋唐时尚有零简残篇传世。如《水经注》和《文选·魏都赋》注都引有《李克书》。由于《汉书》以李悝与李克为两人,后代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李悝是法家,李克是儒家。

《法经》早已不存,唯桓谭《新论》中有关于《法经》内容的简述,《晋书·刑法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新论》已亡佚,桓谭介绍《法经》的一条保留在明人董说《七国考》之中,是我们今天了解《法经》的重要依据。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有《法经》,夹杂了天尊、佛像等语,当是误引他书所致,故难以凭信。

反对礼制: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不法古,不循今”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术、势治国方略: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法家思想和当代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这点应该注意。法家其他的思想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利用。

标签: 李悝

更多文章

  •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简介及名言大全 与韩非有关的名言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非

    韩非,汉族,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 楚威王简介 楚威王姓什么 楚威王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威王

    楚威王(姓芈)是芈月之父,亦是楚国最强大的君王之一。他在世之时,因一心为楚国开疆扩土,一味向外征战而忽视后宫的暗涛汹涌,看不到王后的阴谋算计及太子的无能,甚至不顾及儿女的存在,导致其死后楚怀王因无能而使楚国迅速走向衰败。(图)《芈月传》中的楚威王楚威王简介楚威王熊商(?―前329年),芈姓,熊氏,名

  • 三国董卓生平简介 历史上董卓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董卓

    董卓生性残暴,滥杀生灵,最受史学家指责的是废汉帝一事,当时少帝刘辩登上龙座仅五个月,就让董卓废为弘农,改立刘协为献帝,朝臣碍于淫威也敢怒不敢言。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 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

  • 三国刘璋简介 刘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璋

    刘璋,是汉末实力强劲的诸侯之一,从黄巾起义之初,其父刘焉就主动申请担任益州刺史。之后二十多年盘踞益州,成为独立于中央之外的一方霸主。刘璋虽然为人懦弱,少主见,但也有一颗仁慈之心。(图)刘璋益州牧刘璋简介刘璋为刘焉幼子,母费氏,是后来娶了刘璋女儿的费观的族姑。刘璋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原

  • 王秀楚是什么人?王秀楚《扬州十日》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秀楚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发生在清朝的多铎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由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夏历(农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十天的大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rd

  • 亡国之君唐哀帝李柷是被谁拉下马?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亡国,之君,唐哀帝,哀帝,李柷,拉下马,唐哀帝,哀帝,拉下马

    唐哀帝被谁拉下马少年皇帝唐哀宗在13岁的时候登基,在16岁的时候就被迫退位,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那么,到底是谁逼迫唐哀帝退位的呢?唐哀帝被谁拉下马呢?唐哀帝他从小就生活在变幻不断的政治风云中,当时的唐朝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挽救唐朝,因此唐哀宗一直都生活在恐惧当中。作为一

  • 揭秘一代贤臣萧何辅助刘邦定国背后的心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揭秘,一代,贤臣,萧何,辅助,刘邦,定国,后的,心酸,萧何

    萧何简介萧何,其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是沛丰人,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萧何人物像萧何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才思敏捷,喜好研究历代的律令,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年轻之时便做了沛县的主吏掾,任职期间认识了许多朋友。萧何虽年纪轻轻,但性格和善,善于识人。当萧何初见

  • 永乐大帝朱棣造反的原因竟然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永乐,大帝,朱棣,造反,原因,竟然,这样,朱棣,为什么,造反

    朱棣为什么造反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朱棣率领靖难之役绘图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

  • 芈月传中的苏秦是谁 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芈月,中的,苏秦,结局,如何,战国,时期,一个人,年轻,由于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这个人就是苏秦。芈月传中

  • 西楚第一大将龙且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楚,第一,大将,龙且,最后,怎么,死的,龙且,简介,中龙

    龙且简介龙且简介中龙且是中国古代楚汉之争时候的一位将军,是楚霸王项羽的手下,也是项羽为之自豪的四大将军之一,又名龙苴,官位一直到大司马。龙且画像根据龙且简介的记载这位将军武艺高强,在战场有一夫当关的气势,很受士兵的喜欢,敌人见到他之后都会被他身上的气势折服。公元前203年,楚军被汉军围困,项羽出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