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 管仲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 管仲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983 更新时间:2024/1/18 16:13:16

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的故事一直被当做君主知人善任,不计前嫌与臣子誓死报恩,权利辅佐的典型,一直为后人所称赞。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和谐的君臣关系也是极为难得的,不过这种关系的形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齐桓公的心里也未必毫无芥蒂的,只是管仲是真的有才,齐桓公为了图谋霸业必须要用上管仲,管仲能为他抵挡来自旧贵族的很大阻力,因为管仲出身平民,没有什么背景,也跟朝廷中各势力之间都没有交际,所以任用管仲所遇到的阻力要小一些,管仲改革的时候也不会顾及那些反对者的意见,所以齐桓公用着放心,这也是齐桓公能够善任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因。

从后来齐桓公与管仲的相处情形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的,管仲一开始并不被重用,后来管仲借着齐国动荡的机会向齐桓公进谏,才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管仲趁机向齐桓公提出尊攘夷的口号,帮助齐桓公称霸,这真迎合了齐桓公想成就千秋霸业的梦想。所以说下属有时候不光要能琢磨事,还要能琢磨人,摸透领导的心思,领导也不用为一点小过节而斤斤计较,因为太纠结于小事上,往往就会蒙蔽了双眼,就会埋没了真正的人才,领导与下属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哪一头出了问题都不行。这便是我们从历史学到的经验。

管仲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管仲的治国思想总结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两条:一是顺应民心,而是富国强兵。

管仲所建立的管子一派一向秉持务实开放,兼容并包的思想作风,他们认识到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人才的谏言,因此就广开言路,选贤任能,让各路人才都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天下人才都奔向齐国。管子很早就认识到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齐桓公曾经问他什么是王者之道,管仲直言不讳的说,人心向则王道行,人心背则王道衰,管仲把全国人口分为士农工商几个等级,让人们不再为生计奔波,维护了社会稳定,也赢得了人心,这是齐国强盛的一个重要因素。

管仲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学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他充分认识到富国与强兵有着密切的关系,军事是国家的基础,但是没有富裕的财力,根本无法武装起一支强大的军队,打仗毕竟是一项很花钱的事,是需要很多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的,这一切都要有钱才行,这也体现了管仲学派务实的风格,不打无准备之战。而且齐国在进行武力征伐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经济战,先在经济上打垮敌人,断了敌人的经济命脉,这显然比纯粹的军事斗争都高明的多,这也是齐国在春秋时期始终保持强盛的重要原因。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什么

齐桓公与管仲之间有一段不可不说的往事。当初齐国内乱,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各自带着自己的心腹逃往别国避难,公子纠带的是管仲,而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带的是管仲的好友鲍叔牙,在逃难过程中,擅长射箭的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服上的带钩,差点要了公子小白的命……

幸好公子小白吐血装死才逃过一劫,从此公子小白就与管仲结下一箭之仇,后来公子小白回国即位成为齐桓公,管仲不得已和公子纠一起逃往鲁国。

齐桓公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幸好在鲍叔牙的一再劝说之下,齐桓公这才答应放过管仲,把他从鲁国押解回国,也幸亏鲍叔牙这人有识人之明,他知道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如管仲,只有管仲才能辅佐齐桓公称霸,所以主动让出相位,而管仲也对齐桓公的宽宏大量所感动,全心全意辅佐国君,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对内积极发展经济,使齐国一跃成为东方大国,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国走向了全盛时代,管仲提出的很多改革思想也为后世所借鉴,开创了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改革的序幕,推动了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可以说管仲是一位有作为的改革家,是可以彪炳千秋的大人物。齐桓公不计前嫌宽宏大量的品格也成就了他的千秋霸业,成为后代明君的典范。

标签: 齐桓管仲关系治国思想是什么春秋时期齐桓管仲

更多文章

  • 齐桓公的父亲是谁 齐桓公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齐桓,父亲,有几个,儿子,齐桓,中国,历史上,有名,君主,虽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虽然生在春秋时期,称不上皇帝,但是他的功绩名声比起日后的很多皇帝都要更胜一筹,他在中国古代是明君的象征,而且他任用管仲最后称霸天下的事情更是得到了无数人的尊重。齐桓公时姜太公的后人,是齐襄公的弟弟,当年齐襄公继位之后,齐国混乱,管仲等人保护着公子纠去了鲁国,而齐桓公小

  • 清咸丰时两广总督叶名琛:饿死印度的六不总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叶名琛

    两广总督叶名琛(1807年~1859年4月9日),字昆臣,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汉阳人,官至两广总督擢授体仁阁大学士。在中国晚清时期的御敌斗争中,有一位魂断异国他乡的高级官员,他效仿伯夷、叔齐,活活饿死在印度。他就是被时人讥讽为“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两广

  • 唐玄宗李隆基之女万春公主简介 万春公主嫁给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玄宗,李隆基,万春公主

    唐朝公主万春公主生于(732年-770年),是中国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之女,历史上万春公主嫁给杨国忠的幼子、鸿胪卿杨朏,夫妻二人思想开放,一度建议唐玄宗引进西学和技艺,允许外国人入朝为官,可惜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丧失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全面接轨的历史机遇,一起看下文唐玄宗李隆基之女万春公主简

  • 唐朝的五好模范公主竟然是和政公主 和政公主的丈夫是谁?和政公主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和政公主

    唐肃宗李亨的女儿和政公主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历史上没有多少公主能载入史册,但是和政公主却偏偏例外,历史上记载和政公主服侍病重的父亲唐肃宗李亨,而且在国难当头,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亲人和姐妹,还有倾其所有家产为了国家的安宁,和政公主的大无畏精神真的让人感动,这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 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和政公主怎么死的?和政公主为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肃宗,李亨,和政公主

    和政公主是唐肃宗李亨第三女,生于开元十七年(729),生母吴氏,在公主三岁的时候,生母不幸去世,由韦贵妃抚养,历史上没有多少公主能载入史册,但是和政公主却偏偏例外,历史上记载和政公主服侍病重的父亲唐肃宗李亨,而且在国难当头,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亲人和姐妹,还有倾其所有家产为了国家的安宁,

  • 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和政公主的生母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肃宗,李亨,和政公主

    和政公主三岁时,母亲逝世,由韦妃抚养,长大后聪明漂亮,多才多艺,很得肃宗喜欢。她个性敏惠,对养母韦妃很孝顺,后来下嫁太子洗马柳潭,两人生下五子三女。那么有谁知道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和政公主的生母是谁?和政公主(729年764年),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墓志作第二女,然墓志中和政称宁国公主为姊,则宁国长于和

  • 唐穆宗宣懿皇后韦氏简介 唐武宗生母宣懿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穆宗

    宣懿皇后韦氏是唐穆宗的妃嫔,也是唐武宗生母。下文介绍的就是唐穆宗宣懿皇后韦氏简介。韦氏家世不详。穆宗李恒为太子的时候(812年820年),韦氏得侍太子。814年,韦氏生李瀍(后来的唐武宗)。长庆年间(821年至824年),册立为妃,具体封号不详。840年,武宗李瀍即位,此时韦妃已亡,追册为皇太后,

  • 唐武宗李瀍的宠妃王才人简介,唐武宗宠妃王才人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武宗

    王贤妃(9世纪?-846年),邯郸人,唐武宗李瀍的宠妃。武宗死后,王才人自杀。追赠为贤妃。下文介绍的就是唐武宗李瀍的宠妃王才人简介和结局。王氏十三岁的时候,因善歌舞,得入宫中。唐穆宗(820年824年在位),将她赐给颍王李瀍。王氏性情机智。开成末年(840年),颍王得以得到帝位,王氏暗中为颍王策划

  • 武则天长子李弘简介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李弘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长子,李弘,简介,唐高宗,高宗,李治,第五,生平,武

    唐孝敬皇帝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关于李弘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下文讲述的就是武则天长子李弘简介。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

  • 唐太宗最幼女唐朝新城公主墓在哪?新城公主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新城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历史上记载唐太宗最幼女唐朝新城公主墓在哪?新城公主(634年-663年),唐太宗最幼女, 母文德皇后长孙氏。生于贞观八年(634年),贞观十六年(642年)八月二十日,封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