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历史上是否真存在貂蝉这个人?貂蝉结局 貂蝉几个男人

三国历史上是否真存在貂蝉这个人?貂蝉结局 貂蝉几个男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5 更新时间:2024/2/12 7:04:53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这是《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的一段诗。诗中的“红裙”指的是一个有名的奇女子貂蝉。大文豪金圣叹评曰:“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对貂蝉评价极高。大多数中国人往往都从金圣叹的评论中或《三国演义》的正文中了解这段历史,于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个误区

大约在清代雍正年间,有一个名叫吕安世的人写了一部《二十四史演义》(原名《纲鉴演义》),在这部书第十六回“二百年曹操起汉室三分”中有这样一段话:

董卓凶恶日甚,选民间美女八百人为侍妾,车服僭于天子。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中郎将吕布,膂力过人,卓爱信之,拜为义子,出入扈卫。王允有义女貂蝉,其颜色之美丽,冠绝一时,兼之聪明歌舞,巧会人意,而才更过之。允因设谋,以貂蝉先许吕布,后许董卓,竟送貂蝉归卓,卓宠爱貂蝉,貂蝉复与布私,于中取事,使布与卓成仇隙。一日,吕布戏貂蝉于凤仪亭,卓见之,掷戟杀布,布避得免。允结布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掷戟时岂有父子情耶?”布遂许之。

这段话出自号称“事事悉依正史,言言若出新闻”的书中,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读过这段话的人,再将它拿去与《三国演义》相印证,定会觉得貂蝉并非虚构。其实不然。

正史上没有貂蝉其人的记载

貂蝉的事迹,按照《三国演义》的“演义”,涉及到王允、吕布、董卓三人,我们为了证明问题,不妨来个顺藤摸瓜。

先看《后汉书·王允传》:

允见卓祸毒方深,篡逆已兆,密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谋共诛之。乃上护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并将兵出武关道。以讨袁术为名,实欲征卓而后拔天子还洛阳。卓疑而留之。允乃引瑞为仆射,瓒为尚书。二年,卓还长安,录入关之功,封允为温侯,食邑五千户。固让不受。士孙瑞说允曰:“夫执谦守约,存乎其时,公与董太师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耶?”允纳其言,乃受二千户。三年春,连雨六十余日,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霁复结前谋。瑞曰:“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月犯执法,慧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期应促,尽内发者胜,机不可后。公其图之!”允然其言,乃潜结卓将吕布,使为内应。会卓入贺,吕布因刺杀之。语在《卓传》。

从这段记载中,看不到一点貂蝉的影子。也没有貂蝉与吕布、董卓二人“三角恋”的任何记载。

我们再来看看《后汉书·董卓传》:

越骑校尉汝南伍孚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怀佩刀以见卓。孚语毕辞去,卓起送至阁,以手抚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奋得免。急呼左右执杀之,而大诟曰:“虏欲反耶?”孚大言曰:“恨不得磔裂肝贼于都市,以谢天地!”言未毕而毙。时王允与吕布及仆射士孙瑞谋诛卓。有人书“吕”字于布上,负而行于市,歌曰:“布乎!”有告卓者,卓不悟。三年四月,帝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卓朝服升车,既而马惊堕泥,还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不从,遂行。乃陈兵夹道,自垒及宫,左步右骑,屯卫周密。令吕布等捍卫前后。王允乃与士孙瑞密表其事。使瑞自书诏以授布,令骑都尉李肃与布同心勇士十余人伪着卫士服,于北掖门内以待卓。卓将至,马惊不行,怪惧欲还。吕布劝令进,遂入门。肃以戟刺之,重甲不入,伤臂堕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卓大骂曰:“庸狗,敢如是邪?”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

这段记载中同样没有“貂蝉”。

这也没有貂蝉,那也没有貂蝉,那么貂蝉是怎样“冒”出来的呢?

“貂蝉”所由何来

中国古代一些有名的美人,其事迹虽然被“演义”得有些出神入化,但毕竟还是有真人作基础,如西施王昭君等,莫不如此。

貂蝉其人,作为《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其事迹纯属子虚,这已成定论,其人有无所本呢?

《后汉书·吕布传》有这样一段话:

董卓诱布杀(丁)原,而并其兵。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布)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布)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时允与尚书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因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事已见《卓传》。

《三国志·魏·吕布臧洪传》中也有大略相同的记载:

(董)卓性刚而偏,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两部史书都提到吕布与董卓的一个女人私通而反目成仇。

这个女人恐怕就是后世好事者和小说家笔下附会出来的貂蝉之所本。

但这个女人细究起来,却绝非貂蝉。

理由是:

(1)她只是董卓的一个侍女(婢),而非《三国演义》等书中所说的如夫人(妾)。

(2)此女与王允无任何渊源,并非如一部工具书中所说,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妓。为了帮助王允为国除奸,自己献身”。

(3)此女正史只载其姓氏(傅),并无其名,并非“名貂蝉”。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貂蝉”一词倒非罗贯中所创,宋代大诗人陆游《草堂拜少陵遗像》中就有“长安貂蝉多,死去谁复还?”的诗句,不过那个“貂蝉”并非二八佳人,而是喻指达官贵人。

中国古代男女地位并不平等。大男人主义者在阐释历史事件时,常常把男性的失误归结到女性身上,所谓“红颜祸水”是也。这是一种十分浅薄的说法。

虚构出一个“貂蝉”,并对她在诛杀董卓,扫荡邪佞中所起的作用加以不着边际的渲染,这看起来似乎是对“女人祸水”论的一种“反动”(Reaction),好像是对女性地位的一种尊重。实则不然,“貂蝉”所做之事,根据正史,全系吕布、王允等人所为,罗贯中等人把她拉来,无非是像现在坊间的某些四流导演拍电影时“一斤情节等于八两打斗加上二两私情”一样,起个“调味”的作用,一如某些不走正路的公司重薪聘请几个“三围”达标准的丽人以招徕顾客一样,实际上仍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我们帮助读者搞清“史无貂蝉其人”的目的一是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二来也是希望读者诸君能以平常、平等的心态去看待女性,把她们看成与男性一样,对她们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既不抹煞,也不夸大。

一位思想家说过一段大意是这样的话:“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由男的负责。但向来的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人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没有出息的男人。”

这段话今天读来仍有意义……

标签: 貂蝉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上,汉武帝,一个,怎样,历史上,汉武帝,各种,类型,古装

    历史上的汉武帝在各种类型的古装宫廷剧中,总少不了皇帝的身影。而汉武帝作为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在影视剧中的出现率也非常的高。见多了影视剧中一个个长得不一样的汉武帝,那么历史上的汉武帝是怎么样的呢?汉武帝画像历史上的汉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他从小便聪慧过人,有着极强的求知欲,还有着平常人所没有的过目不

  • 南北朝时期尉迟迥之乱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北朝,时期,尉迟,之乱,结果,是什么,尉迟,之乱,背景,公

    尉迟迥之乱的背景公元580年北周皇帝离世之后,尉迟迥和隋文帝杨坚为了谋权而展开斗争,史称尉迟迥之乱,那尉迟迥之乱的背景是什么呢?杨坚画像当时杨坚先是当了丞相,夺取了北周军权清理其余诸王,又怕前朝的旧臣反抗他,就派人去把重要的位置拿下手,其中就把尉迟迥担任的相州总管一职拿走了。尉迟迥此人聪慧,知道杨坚

  • 明代宗朱祁钰在明代怎样一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代宗,朱祁钰,明代,怎样,一个,皇帝,代宗,明代,怎样,一个

    明代宗是明代怎样一个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即景泰帝,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明宣宗的儿子。相传明代宗的母亲吴氏本是带罪的侍女,因为温柔貌美贤惠,被明宣宗临幸,后来生下朱祁钰。《明妃传》明代宗剧照吴氏的身份在生下朱祁钰后才被封为贤妃,但是她依旧住在当年明宣宗为他安排的宫外的大宅院中。后来明宣宗驾崩前将朱祁钰

  • 她是第一个皇贵妃 也是明朝最后一个殉葬的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她是,第一个,贵妃,也是,明朝,最后,一个,殉葬,妃子,复杂

    人是复杂动物,其性情、爱好是可以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在这方面,明代宗朱祁钰就是个例子。从《明史》的蛛丝马迹中,看以看得出明代宗在执政前期还是个颇有作为的皇帝,在儿女私情方面显得较为古板、生硬,甚至刻薄。第一任皇后汪氏,不过因为劝他不要废立太子,忤了他的意,他便不顾夫妻之情将其废为庶人。废掉明英

  • 历史上的刘邦是一个卑鄙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刘邦,一个,卑鄙,之人,刘邦,身边,谋士,许多,我们

    刘邦身边的谋士刘邦身边的有许多我们熟知的大将,比如韩信、樊哙等人,至于谋士,虽然没有带兵打仗的将领多,但都是当时顶尖的人。刘邦身边的谋士主要包括善阳谋的张良、主阴谋的陈平、管理财政的萧何、擅长外交的郦食其。刘邦身边的谋士张良是有“谋圣”之称,原本是韩国贵族,韩国灭亡后变得落魄,并发誓要找秦国报仇,虽

  • 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做出了哪些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成,祖朱,出了,哪些,改革,朱棣,为什么,造反,事件,就是

    朱棣为什么造反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朱棣率领靖难之役绘图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

  • 秦一统天下的两位功臣司马错和白起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一统天下,两位,功臣,司马错,白起,到底,谁更,厉害,白起

    白起字什么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第一名将。作为一名优秀的将领统帅,按道理应该会是有很多历史资料记载、详细的讲述白起的生平。但是因为白起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多万的降卒。关于白起的资料确实很少的。《芈月传》白起剧照白起(?——公元前257年),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芈氏家族,姓白,名起。又称公孙起。

  • 揭秘刘整背叛大宋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揭秘,刘整,背叛,大宋,真实,原因,刘整,简介,河南人,祖祖

    刘整简介刘整,河南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观众。刘整长大后在名将江万载手下做事。公元1254年,刘整选拔成将。七年后,刘整升任知府。南方将领嫉妒北方人刘整的升迁,其中一个就是吕文德。那时候刘整的老上司江万载因为不满奸臣贾似道辞去官职。刘整图片贾似道在军中实行打算法,凡是有人将官府钱财用于军需,一律以盗匪

  • 揭秘:建文帝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揭秘,建文,帝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建文,就是,明朝,第二

    建文帝是谁建文帝是谁?建文帝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的次子。原来建文帝朱允炆有个长兄,但是不幸的是长兄英年早逝。其父的原配逝世之后,朱允炆的母亲才得以扶正。之后朱允炆被明太祖视为嫡长孙。建文帝画像一三九二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允炆被立为皇长孙。朱允炆自小就熟读诗

  • 秦代著名政治家李斯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代,著名,政治家,李斯,怎么,死的,李斯,秦帝国,帝国,说

    李斯与秦帝国说到秦帝国,人们都会想起千古一帝秦始皇,认为是他的雄才大略才成就了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但秦帝国的建立却和另外一个人分不开,这个人就是丞相李斯,可以说没有李斯,至少秦的统一至少会推迟若干年。那么李斯和秦帝国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他为秦帝国到底做了什么贡献呢?秦相李斯李斯出生于战国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