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 元稹的爱情诗介绍

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 元稹的爱情诗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427 更新时间:2024/1/21 12:43:03

白居易元稹绝对算是唐朝诗人中的一对好“基友”,二人同年考取功名,分配到一个单位,做了同事,此后二人形影不离,一同游玩,诗歌唱和,干了一切“好基友”之间会干的事情,这还是早年间的事,后来二人的命运更是时时牵连在一起,二人的心更是时时挂牵着对方。

之后,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就是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元稹与其分别,很是痛苦,写诗遥寄相思之苦,说我们认识有三年了,从来没有分开过,你这忽然被调走,我每天魂牵梦绕的,每天只能望着远处的山顶,不能与你一起相随,真想化作云和雨,一起在天边会和啊。你看,连云雨之情都说出来了,真是赤裸裸地表达爱意啊。其实,像云雨这样露骨的字眼,二人彼此唱和的诗篇中,还有很多。

不仅如此,二人还创了一个惺惺相惜,深交挈阔的佳话。元和四年,白居易回京当了左拾遗的官,而元稹却是监察御史,这个官要全国各地出差办案,所以,二人不能经在一起。一次,白居易和好友一起游慈恩寺,席间,白居易惆怅无比,就写了一首诗给元稹,说忽然想起友人元稹去了远方,如果计算一下路程的话,应该到了梁州了吧。说来也巧,二人真的是心心相印。这一天,正如白居易掐指一算情况一样,元稹真的是到了梁州,而且晚上还做了一个梦,梦境和白居易白天游玩的情景一模一样,这个故事还演变成了后人夫妻之间相互思念的一个典故,可见元白之间真的是超越了一般的朋友关系了。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名句,也是他对亡故的妻子用情至深的生动写照。元稹离思共有五首,这一句最能体现他心中的万分悲痛,也是在后世流传最广,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诗句。

元稹的妻子叫韦从,年方二十就下嫁了元稹。那个时候是贞元十八年,当时的元稹还没有功名在身,因此两人成亲之后曾一度受到贫穷的困扰。可他的妻子对一贫如洗的丈夫没有丝毫的怨言,他们两情甚笃,相敬如宾。两人虽然经常饥寒交迫,但却犹如世外之人一般。可这一切都在七年之后画上了句号,韦从由于过度操劳而病倒,最终撒手人寰。这对于元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无法承受失去挚爱的痛苦,无法面对眼前的事实。但是他又回天乏力,最终只能将自己的思念和悲痛之情诉诸笔端,于是才有了流传后世的元稹离思。

多才多艺的元稹曾一度活在逝去爱妻的阴影里,在仕途上也遭到了政敌的打击。他因为性情耿直,得罪了当朝的宦官集团。此时的大唐在安史之乱过后虽然有了短暂的生机,但很快就变成了外有藩镇林立,内有阉宦弄权的局面。郁郁不得志的元稹索性寄情于山水之中,他的满腹才华和宏图抱负在他的诗作和画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名词佳句。

元稹的爱情诗介绍

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白居易被后人尊称为“元白”,诗号为“元合体”,他之所以声誉国内外的原因除了发起新乐府运动,再就是其表达深切的爱情诗,元稹的爱情诗仿佛孤风悲吟,非常扣人心弦,打动人心。

元稹的爱情诗代表作之一《离思》是当时最为真挚、最具质感的爱情诗,其中前两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引自《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他将对心爱的妻子挚爱的情感比喻为广阔的海水、绚烂无比的巫山之云,以表达这份爱意的深厚。第三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则是将世间众女子喻为漫多的花丛,自己则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毫无眷恋。这三句所说都是其“果”,那么“因”指的是什么呢?在看第四句“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半缘半道”便是其“因”,也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这里所写的修道并不是出家修行,而是一种爱的信仰,在意识形态里可能是会被世人批判的“个人迷信观念”,但爱情里的“个人迷信”绝对是真挚伟大的,如果把《离思》的最后两句直译过来就是“一半是我对你的个人迷恋,一半是你本身就是可爱迷人的”,这也是元稹深情爱恋妻子的原因。

标签: 白居易元稹关系情诗介绍白居易与元稹绝对算是

更多文章

  • 三国书法家蔡邕在书法上的建树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书法家,蔡邕,法上,建树,如何,三国,时期,出现,这么

    三国时期出现了这么一个人物,他名叫蔡邕。在三国时期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在三国时期贡献中,蔡邕的功劳是非常巨大的。不管是在音乐著作方面,还是书法方面,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够欣赏到蔡邕的作品。对于三国时期的蔡邕,他的人生经历是非常复杂的。大家自己翻阅史书,就能够更多地了解到,三国蔡邕当时所处的政治地位是

  • 如何看待蔡邕书论 书法家蔡邕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如何,看待,蔡邕,书论,书法家,故事,蔡邕,东汉,末年,著名

    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书法家,他创立的“飞白书”,具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姿态,深受后世书法爱好者的推崇。除此之外,蔡邕还著有书法理论书籍,被后人称为书论,共有《篆势》、《隶势》、《笔论》、《九势》四篇文章,分别讲述了书法写作的技巧和特点。在《篆势》一书中,蔡邕以大雁和流水来象征书法作品,应该具有

  • 白石道人姜夔名句赏析 姜夔暗香的思想内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石,道人,姜夔,名句,赏析,姜夔暗,香的,思想,内容,介绍

    词人姜夔的佳作极多,其中不乏流传千年的名句,比如沅溪沙中的“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暗香中的“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等等,都是饱含深情的千古佳句,而小编最喜欢的要数另一句“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出自他的《长亭怨慢》。在这首《长亭怨慢》中,也许更为世人所熟知的是

  •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书法风格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书法,风格,董其昌,书法,绘画,方面

    董其昌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从明代末期直到清代初中期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董其昌在书法方面,除了研习唐、宋、元等各朝代的大家书法作品和书法技巧之外,还善于从中总结发掘新的书法技艺。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成为融百家而自成一家。董其昌在行书、草书、楷书方面颇有自己的心得。不仅注重书法的基本写作规

  • 姜夔一萼红写作手法介绍 姜夔的疏影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姜夔一,萼红,写作,手法,介绍,姜夔,疏影,写了,什么

    《一萼红·古城阴》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写的是作者客居长沙时在一次登高中的所见所闻。上片写的是游记,讲述了与友人一同在天气寒冷的初春时节赏梅、登高的景象,生动有趣。而下片写的则是对于自己四处游荡的感慨,承接上文,从而引出内心的伤感之情,表露了压抑已久的愤恨。这是一首登临观赏、羁旅伤怀的词,最后以伤春

  • 姜夔词风是怎么样的 姜夔过垂虹内容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夔词,怎么样,姜夔过,垂虹,内容,介绍,姜夔,诗词,创作

    ?姜夔的诗词创作一直是别出心裁的,不论是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都是别具一格,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见闻塑造成富有“姜夔”特色的词风,加上甚懂音律,善于利用艺术上的手法将不同感官物体连接,甚是冲击读者思维。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姜夔词风的与众不同是怎么在宋词坛上奠定自己的地位的。姜夔词作常被形容

  • 晚唐花间派词人韦庄诗作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晚唐,花间派,词人,韦庄,诗作,赏析,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代孙子,也是五代花间派词人。词的风格清丽,形象生动。他还曾担任过前蜀的宰相。韦庄-菩萨蛮他早年时期算是运气不佳吧,每次考试都不中。一直到他快60岁左右才考得进士,担任校书郎一职。他曾在天复元年时期入蜀为王建掌书记,从这以后他

  • 书法大家董其昌金刚经书法 董其昌安葬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书法,大家,董其昌,金刚经,安葬,在哪,董其昌,书法,造诣

    董其昌的书法造诣很高,就他本人而言,对楷书极具自信心。董其昌对书法甚是痴迷。很早开始便专研书法艺术。经过十余年的临摹和研习,终于吸取各大书法家的长处于一身,在行书、草书、楷书中加入了自己创新意识,后来世人对董其昌的书法艺术甚是偏爱,纷纷临摹学习,对中国书法界影响颇深。而他在行书、草书方面都有自己的代

  • 达芬奇穿越的说法由何而来 达芬奇的秘密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达芬奇,穿越,说法,何而来,而来,秘密,是什么,达芬奇,一位

    达芬奇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就有着不同于寻常的思想,而且也非常的多才多艺,在发明、科学以及绘画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精通物理、数学以及人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他对人类以及世界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甚至有人说过可能是因为达芬奇穿越了,所以才会如此的全能和伟大,那么达芬奇穿越的说法又是怎么回

  • 晚唐诗人韦庄有哪些有名的花间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晚唐,诗人,韦庄,哪些,有名,花间,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代孙子,也是五代花间派词人。词的风格清丽,形象生动。他还曾担任过前蜀的宰相。韦庄-菩萨蛮他早年时期算是运气不佳吧,每次考试都不中。一直到他快60岁左右才考得进士,担任校书郎一职。他曾在天复元年时期入蜀为王建掌书记,从这以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