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末画僧贯休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唐末画僧贯休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38 更新时间:2024/1/26 12:56:10

贯休,浙江兰溪人,是唐末五代著名画僧。唐亡后于晚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他以诗著名,同时也是画家和书法家,有《禅月集》存世。传说诺距罗尊者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后来出家,佛祖让他静坐修行,以摒弃当兵时的粗野性格,后虽修成罗汉,但他静坐时仍有一股威猛之气。画中罗汉如《宣和画谱》记载贯休的画风:“状貌古野,

殊不类世间所传,丰颐蹙额,深目大鼻,或巨颡搞项,黝然若夷獠异类,见者莫不骇瞩。”

他的一生,能诗善书,贯休《十六罗汉图》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贯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爱憎分明,关心人民疾苦,痛恨贪官污吏。他的《酷吏词》,愤怒谴责了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权势的傲骨。他在杭州时曾给吴越王钱镠写诗:《献钱尚父》。钱镠读后大喜,但要他把诗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断然回答:“州既难添,诗亦难改。”不肯依附权贵。

代表作是关于十六罗汉画像的艺术风貌和进呈经过,《益州名画录》记载: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太平兴国(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事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十六帧罗汉像是贯休绘画作品中辉映古今的名作。不管作品的创作风貌,还是笔墨技巧,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赫赫有名的《宣和书谱》就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贯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大乘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为郡太守王慥所钦重。王慥离职后,新任太守蒋瓌开洗忏戒坛,也请贯休为监坛。

贯休七岁时在家乡出家,一生苦节厉行,云游各地。乾化二年(912)终于所居,世寿八十一岁。贯休圆寂后,其老友齐已禅师作了一首《荆门寄题禅月大师影堂》的诗,颇能道尽他的生平志事:“泽国闻师泥日后,蜀王全礼葬余灰。白莲塔伺青泉锁,禅月堂临锦水开。西岳千篇传古律,南宗一卷印灵台。不堪只屐还西去,葱岭如今无使回。”

贯休是著名的诗僧,在文学史上久负贯休成名。他的诗歌继承了聂夷中一派的传统,与贾岛、齐已等只歌咏山水与空苦生活的诗风大异其趣,特别是他的讽刺诗备受世人的推崇。

胡凤丹《重刻禅月集序》云:“贯休一方外耳,而乃以悲愤苍凉之思,写清新俊逸之辞,忽而虎啸,忽而鸾吟,忽而夷犹清旷,神锋四出,又如千金骏足,飞腾飘瞥……噫!贯休亦奇矣哉,若夫证圆通于水月,参妙谛于烟云。一字一言,无非棒喝。”

贯休还很善于画画,以画罗汉最著,且都是奇形怪状的风格。他的水墨罗汉十分重视罗汉精神面貌的刻画,线描勾勒技法已然达到了传神写照的高度,在这点上贯休继承了阎立本。宋人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说:“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牙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能。或问之,答云:‘休自梦中所睹尔。’”

除了诗、画,贯休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益州名画录》:“善草书图画,时人比诸怀素,画师阎立本。”《唐诗纪事》:“休工篆隶。”宋人陈思的《书小史》也说贯休“工草隶,南土皆比之怀素”。由此可知,贯休善书法,由于俗姓姜,故称为“姜体”贯休善狂草,其《观怀素草书歌》内容十分丰富,不仅生动地描述了怀素写字时的癫狂情态,还提示了怀素草书出神入化的根本原因,较全面地分析了怀素草书的运笔、结构和布局等特点,是一篇艺术化了的《怀素草书论》,从中可以看出贯休对狂草的深厚修养和功力。刘泾的《书诂》曾将贯休的书法与怀素、辩光、高闲、亚栖等相媲美。《宣和书谱》说:“休作字尤奇崛,至草书益胜,崭峻之状,可以想见其人。喜书《千字文》,世多传其本,虽不可以迹智永,要自不凡。”又说:“又善书,时人或比之怀素。”据《宣和书谱》记载,宋御府曾收藏贯休草书七件、行书一件。其代表作有草书《常侍帖》、《千字文》及行书《梦游仙诗》。

标签: 唐末画僧贯生平简介怎样贯休浙江兰溪唐末五代

更多文章

  • 大文豪周邦彦和宋徽宗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豪,周邦彦,宋徽宗,什么,关系,周邦彦,北宋,时期,文豪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和大文豪苏轼齐名的著名词人,他个性慵懒疏散,潇洒不羁,他的词格律严谨,语言精雅华丽,尤其擅长铺叙。他的作品在后代婉约派词人中被尊称为”正宗“,影响十分深远。或许是因为他个性的缘故,他留下了很多的趣闻轶事,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便是和当时的宋徽宗以及一代名妓李师师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相传

  • 白居易和元稹的深厚情谊 唐宣宗吊白居易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白居易,元稹,深厚,情谊,唐宣宗,白居易,诗词,很多,他出

    白居易的诗词有很多,他出生在唐朝最繁华的时候。从小聪慧过人的他,从五岁的时候的就已经开始写诗练字。十五岁的他在文学界就已经小有名气。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只为一睹他的文采。白居易被人称作诗仙,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写诗的题材都是从生活中选取的。就来看看白居易简介吧。白居易的年轻时的性格和我们一样都是年少轻狂。

  • 周邦彦的一落索主要内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邦彦,一落,主要,内容,是什么,一落索,一首,周邦彦,女子

    《一落索》是一首周邦彦为女子所作的词,全篇写的都是女子的样子和感情,是一首闺情之作,据说是周邦彦年轻时结识了一些歌妓,为他们所写。上阕写这位女子的眉毛是如此的秀美,仿佛可以和春天的青山竞争,可惜现在时常愁眉不展。美女有一对美丽的柳眉,可是天天皱眉自然也不糊好看。所以词人劝她,不要让泪水滴到花枝上打湿

  • 贯休禅师的简介 贯休禅师的书画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贯休,禅师,简介,书画作品,贯休出,生在,823年,卒于,9

    贯休出生在823年,卒于912年。贯休是他的法名,他的本姓是姜。而禅师是对出家人的一种尊称,顾名思义贯休就是一位僧人了。贯休禅师七岁的时候就出家了,他的一生都很清贫,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地方。可以说贯休禅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兼僧人。贯休的一生,才艺超群,他不仅擅长作诗,绘画,还对书法有一定的见解。在这些

  • 贯休禅师的简介与作品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贯休,禅师,简介,作品赏析,贯休出,生在,823年,卒于,9

    贯休出生在823年,卒于912年。贯休是他的法名,他的本姓是姜。而禅师是对出家人的一种尊称,顾名思义贯休就是一位僧人了。贯休禅师七岁的时候就出家了,他的一生都很清贫,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地方。可以说贯休禅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兼僧人。贯休的一生,才艺超群,他不仅擅长作诗,绘画,还对书法有一定的见解。在这些

  • 张九龄五言古诗西江夜行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九龄,五言,古诗,西江,夜行,赏析,西江夜行,唐代,著名

    《西江夜行》是唐代著名的宰相、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之一。格体为五言古诗,全诗五言五句,共五十字。该诗收录于张九龄的个人作品集《曲江集》之内,此诗为盛唐时期的五言古诗的代表作之一。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该诗第

  • 张九龄族谱的介绍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九龄,族谱,介绍,望月,怀远,赏析,史书,记载,张九龄,祖

    据史书记载,张九龄的祖上是西汉鼎鼎大名的谋士、留侯张良和西晋武郡公张华,而张九龄本人,也名载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先来说一说张九龄的三十世祖上张良。张氏一门原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张良的父亲张平,爷爷张开地,都是韩国的宰相。随着秦国的壮大和六国的衰落,韩国也不能幸免被秦国灭亡。张良背负国仇

  • 周邦彦玉楼春鉴赏 关于周邦彦趣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邦彦,玉楼,鉴赏,关于,趣事,哪些,玉楼春,这首,词创,作

    《玉楼春》这首词创创作于1908年,是周邦彦在庐州离任时所作,词人将要离开桃溪,回忆起了在这居住的时光,内心甚是伤感。桃溪的水依旧在奔流不息的前进,根本就不愿在此居住下来,秋天的莲藕只要是断了之后,根本就没有可以连接的地方。回想起当初在赤阑桥旁,两个人在此互相等候,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黄路旁边徘徊。

  • 周邦彦清真词有哪些 周邦彦菩萨蛮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邦彦,清真,哪些,菩萨,赏析,周邦彦,我国,北宋,时期,一

    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词人,他不仅是宋词之中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的婉约词人长期尊称为“正宗”,而且他还是格律派词人的创始人,对于当时的词坛影响巨大。他被人称为宋词的集大成者,又因为他的号为清真居士,于是他的词被后人冠以了“清真词”的称呼。从古至今,清真词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的学者重点研究的对

  • 画僧贯休相关的轶事典故主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画僧,贯休,相关,事典,故主,要有,哪些,贯休,落落,大度

    贯休落落大度,不拘小节。曾在通衢大道边走边吃果子,旁若无人。乾宁(894-89《十六罗汉图》7年)初,贯休离开越州,到荆州。荆南节度使成汭对贯休还比较客气,安置他在龙兴寺住。过一段时间后,关系便逐渐疏远。有一年,成汭生日,献诗祝寿者百余人,贯休也在其中。因为献诗的人多,成汭无法亲自过目,便委托慕僚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