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时期何进为何会宦官所杀?真相是什么?

东汉时期何进为何会宦官所杀?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66 更新时间:2024/2/16 18:49:21

东汉是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发生东汉的“十常侍之乱”,打破了东汉局势的平衡,从那以后,由董卓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武装对抗,将东汉帝国推入军阀割据时代,统一的中央政权彻底垮塌,东汉名存实亡。那么,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又是何太后的至亲,十常侍为何敢杀何进呢?究其原因是,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之间的黑暗斗争无休无止,导致双方势均力敌,针锋相对,权力的天平已经被打破。期间,十常侍假传太后旨意,伺机杀了何进。

一、东汉末年宫廷乱象

十常侍是皇权的依附品,是皇权刻意培养的第三方势力。倘若没有宦官势力,恐怕东汉帝国早就进入了门阀士族轮流坐龙椅的时代。所以说,十常侍与士族集团是一对天敌。然而,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汉灵帝偏信宦官张让赵忠等十常侍,他们横行朝堂、权倾朝野,他们的亲戚、子弟等放到各州郡,独占财利,侵夺百姓,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何进,是汉灵帝的小舅子,被封为大将军,一时间这个外戚也大权在握。为了制衡权力、收回权力,汉灵帝任命十常侍为元帅,牵制何进,所以导致二者水火不容,矛盾百出。随着汉灵帝驾崩,天下大乱,黄巾军起义,何进身为大将军不断镇压黄巾军,期间不乏有曹操袁绍等部下为之效力。

二、外戚与宦官之间的较量

宫廷乱象一直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上演,剧情相似,主要的政治势力的较量,要么文臣武将,要么外戚宦官,总之皇帝有时候会被这些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没有自己的主政策略。

随着十常侍权力的不断扩大,加之何太后与何进这些外戚势力的扩展,二者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一触即发,经常上演明争暗斗,各自放冷箭的情形。何进明目张胆地调动州牧董卓进京专门诛杀十常侍,明的暗的一起来。十常侍也不示弱,暗地里几个人一直在密谋搞事。尤其是汉灵帝去世以后,两个儿子,太子刘辩何皇后所生,次子刘协王美人所生。本来刘辩即位顺理成章,可是汉灵帝生前不这么想。

汉灵帝认为,刘辩年龄小能力弱,外戚势力又太强大,这不又走入外戚专政的节奏吗?刘协虽然也年幼,但是他更聪慧,又没有外戚势力掣肘,他当皇帝可以独立行使皇权。思来想去,他决定冒险,叫来小黄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将刘协托孤于他。

汉灵帝本以为他已经将军权交给蹇硕,应该可以控制得了何进。岂知蹇硕离开了皇权的支撑就不灵,何进根本不听蹇硕指挥。蹇硕除了自己的上军,其余七校尉指挥不动。更可怕的是,汉灵帝驾崩,十常侍选择了投靠以何氏为代表的皇权。

最终,十常侍假传太后旨意宣何进进宫议事,不料他落入十常侍的圈套,最终何进将军被十常侍所杀。

三、权力的天平一旦失衡,抢占先机主沉浮

一直都是暗流涌动的风云诡谲和干戈战火。有的表现的十分明显,有的则很模糊,让人难以分辨真伪。

十常侍和何进之战没有谁对谁错、孰是孰非。何进是大将军,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说,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包括后来成功镇压黄巾军,算是有功之臣;十常侍是一群宦官,他们基本上是扰乱朝廷的角色,不得民心。

话说回来,十常侍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以袁绍为代表的豪门士族,是他们逼着何进选边站,以诛杀十常侍,作为入伙的投名状。所以,严格来讲,这场动乱不应该叫“十常侍之乱”,而该叫“袁绍之乱”。而且,外戚集团内部意见的不统一,也是造成十常侍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最终,何后选择了宦官,而何进则选择了士族。

不难看出,何进本可以轻松诛杀十常侍,可是在内部决策分歧的情况下,何进优柔寡断,犯了一系列错误,被逼上绝路的十常侍打了个防守反击。所以,为了抢占先机,为了活命,十常侍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标签: 何进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当初实力那么大 曹操最后为何没有统一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对曹操和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为什么没有一统三国?是他不想吗?刘皇叔,能从草鞋贩子变成一代帝王。曹操太监之后,就可以一统北方,做皇帝了。孙权如此强大,无人能一统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少了一条腿,没有建造自己的王者金字塔。我们再来看看。刘备有自己的军事顾问吗

  • 汉武帝措施和秦始皇基本没有区别 汉朝为什么没有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汉武帝和秦始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很多举措和秦始皇没什么差别,为何汉朝没有灭亡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比较用司马光的一段评述来看二人的失误之处:“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於秦始皇者无几矣。”

  • 霍光掌权把持朝政之后 霍光为何不给卫子夫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风云人物

    对霍光和卫子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把持朝政后,霍光为啥不替卫子夫平冤昭雪?霍光是汉武帝病重后钦定的辅政大臣,他在汉昭帝登基后尽力辅佐。此后又经历了汉废帝、汉宣帝,可以说霍光是当时权倾一时的权臣,已经到了废立皇帝的地步。那么既然已经掌控一切了,可霍光并没有替卫子夫平冤昭雪

  • 康熙亲自为皇后取谥号,雍正为何直接改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雍正,清朝,风云人物

    了解清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皇室成员在逝世后,皇帝会给他们起一个谥号,这个谥号一般是对此人一生的评价和总结。比如说:谥号中有“恭”字,说明这人由生到死都是个守规矩的,从不越矩。清朝历代皇后的谥号大部分都是孝字开头,比如家喻户晓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以及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等。中国有句俗语叫“百善孝为先”,将

  • 元朝的寿命为何这么短?只因为忽必烈犯了一个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忽必烈,风云人物

    元朝的寿命为何这么短?只因为忽必烈犯了一个错误!忽必烈时期攻下宋王朝,建立大元蒙古帝国,在行政体制的临民部分大规模采纳中原汉法,但让人意外的是并没有像北魏时期那样全部汉化。分析其原因,元朝与它们之前的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绝大多数非汉族政权相比,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们在统治了人口密度远远超过其原居

  • 关羽在大意失荆州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不救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关羽,风云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和关羽,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赏识。关羽在大意失荆州的时候,刘备在做什么?刘备为什么没有及时救援关羽?荆州对刘备政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正史中,就算关羽并没有和刘备"桃园结义",但关羽和刘备的关系仍然非常好,但是为什么关羽失荆州时,刘备并没有发兵相救呢?就算刘备之前没有预料到关羽的

  • 冯嫽侍女出身,为什么会成为古代中国女外交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冯嫽,汉朝,风云人物

    出身卑微,正史和野史连其籍贯、家庭状况、生卒年等均无记载的冯嫽,靠自己的赤胆忠心和聪明勤奋,博取了古代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家的美名。公元前101年,刘解忧奉汉武帝之命,以公主的身份,下嫁到西域的乌孙国,以维护西汉和乌孙的和亲联盟。当时约摸十五六岁的冯嫽,作为解忧公主的贴身侍女陪同前往。冯嫽虽然出身低微,

  • 北宋政治家章惇简介:确立了宋夏以沙漠为界的新疆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章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号大涤翁,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中期政治家

  •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简介: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有哪些与柳奭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柳奭(shì),字子邵,一字子燕,唐朝时期宰相、外戚,他是北周尚书左仆射柳庆曾孙,高宗首任妻子王皇后的舅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柳奭出身于河东柳氏,早年间担任中书舍人,后历任兵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永徽二年(651年),柳奭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升任中书令并监修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