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如果做一个中国历史上的暴君排行榜,殷纣王要是排第二的话,那估计第一把交椅是没人镇得住了。一部封神榜让商纣王尽人皆知,也让商纣王和秦始皇、隋炀帝一起称为暴君的代名词。随着学者对历史的研究,秦始皇、隋炀帝都不是暴君,而都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功在千秋。正如其他两位帝王,商纣王也不是暴君,反而也是同秦始皇、隋炀帝一样的伟大帝王。
帝辛(前1105年—前1046年),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记载中残暴的君主。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周武王称其为“纣王”,部分文学小说则称其为“寿王”,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他在前1105年—前1046年在世,都城于沫,改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帝乙去世,应立长子启,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而立少子辛为帝。
帝辛自幼聪敏过人。《荀子非相篇》说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记》也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然而殷纣王在史书和文艺作品中,是一个残酷暴戾昏君的典型。说他喜欢饮酒作乐、筑肉林酒池,信用小人,听信谗言,用酷刑残害忠良。一部《封神演义》,更是把纣王写得荒淫残虐。牧野之战中,商朝大军被周武王姬发打败,帝辛跑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绵延600年,传君17代31王,终归被灭于摘星楼的大火尘埃之中。
从古至今,并非没有人说纣王的好话,替纣王翻案。客观地讲,纣王作为在位52年的帝王,不可能一无是处。两千多年以前,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认为纣王并不至于象大家传说的那样坏。孟子也认为纣王有“故家遗俗,流风善政”(见《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那么纣王真的是很残暴的君王吗?其实并不是。
荀子说,桀纣之所以享有极恶的大名,根本原因是他们都是亡国之君,后人要开涮,抓反面典型,不揪这两位揪谁呀?揪别人,也不敢啊!鲁迅先生加以总结,指出凡亡国之君及国祚浅薄之帝王,往往在历史上声誉很差,比如秦始皇、隋炀帝等等,这是因为评价他们的,都是“新时代”的人,而非秦、隋当世之人。
真实的纣王:
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
历史学家郭沫若有诗句“中原统一肇此人”,还写道:“这个人是了不起的人才,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非常之大。中华民族之能向南发展,是纣王的功劳”(《今昔蒲剑》)。毛主席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商纣王不是暴君,商纣王这个人物具有两面性,商纣王好战,其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获得大批俘虏,并把商朝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虽好战至民风凋零,但其行为并没有后世所传那么不堪。不能算作一个单纯的暴君。扩展资料在《尚书》中周武王为自己讨伐商纣王拟下六个罪状状告:一是酗酒;二是不用贵戚旧臣;三是登用小人;四是听信妇言;五是信有命在天;六是不留心祭祀。但我们可以看到,仅仅这些,并不能说明他是个暴君。事实上,在他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获得大批俘虏,并把商朝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开疆扩土。但这些也造成国内萧条,导致矛盾激化,于是才有了周的伐商之行。参考资料商辛(商纣王)-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