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被周朝推翻就是一个例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即近卫军武士)3000人,士卒45000人,又联合各小国部队,从孟津出发,向商朝都城进军。周军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来到了商都郊外的牧野。在牧野,周武王举行了誓师大会,发表了长篇誓词,历数纣王的种种罪恶,暴虐、残忍、奢侈、荒淫。誓词说:“各位友邦君长,各位将士,你们听我说,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的灵长,只有聪明才智特别强过他人的人才能够做天子。天子就好像是人民的父母,要爱护人民,保护人民。现在,商王纣上不敬天,下不敬民,而是沉湎酒色,实行暴政,残害百姓;他听信妇人之言,滥杀无辜;他遗弃同族兄弟,而重用奸佞小人;他乱杀忠良,大修宫苑亭台;他长期征伐东夷,耗费民力。像这样残忍、暴虐、无道的君主,是一定要灭亡的。”誓师完毕,周武王指挥大军,向商军进攻。(失民心)失道寡助周武王带着大军逼近商都,此时的纣王呢?却依然欣赏歌舞,饮酒作乐。当臣下把周军在牧野誓师的消息告诉他时,他这才慌了手脚,赶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这时,由于商军主力正在东南地区征伐东夷,一时调不回来,纣王只好临时把都城中的大批奴隶武装起来,开赴前线。当周商两军在牧野摆开阵势,准备厮杀时,商纣王临时武装的奴隶在阵前倒戈(这是重点),拿着武器和周军一起杀向商纣王。纣王大败,带着少数卫士狼狈地逃回朝歌。到了这个时候,纣王终于知道自己大难临头。于是,他先把玉石和其他宝贝围在腰上,又在鹿台上大吃了一顿,然后放一把火,投火自焚而死。将近600年的商朝,就这样断送在纣王之手,重蹈了夏桀亡国的覆辙。得道多助
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古代例子有具体的吗?
更多文章
根据“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举出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4.隋末隋炀帝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5.瓦岗军首领失道寡助,英雄豪杰纷纷投靠得道多助的李渊(唐)。6.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7.
商朝的帝王是姓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姓子。子姓(殷本读依燕颖声)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开始的。据《古今姓氏书辩证》和《通志氏族略》:“商始祖,为舜之司徒,受封于商,赐姓子。”大禹治水成功,稷、契、陶等人有功,舜帝任契为司徒,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契的第13代孙汤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扩展资料:商朝君主:1
商朝有多少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这里要确定一个问题,商朝是没有皇帝的,皇帝这个称号是秦始皇自己创出来的,来彰显自己的功德。因此,商朝没有皇帝,只有王。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
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牧野之战纣王当时的主力部队在江南打东夷,周武王见国内空虚遂乘势发难,商王不得已发囚徒参战,布阵时囚徒在前,京都卫戍精锐在后,本意是消耗叛军战力,不想囚徒倒戈,战场局势不可逆转,一溃千里。纣王与隋炀帝很类似,都是胸有宏图大业,可惜国力有限,不能承受这么大的计划,民怨沸腾,死后背负千古骂名。首先是选拔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实论据谁能告诉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要紧紧的抓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论点中的道来写我门大家都知道这里得道指的是实心仁政要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再举出得道与失道的事例(要详细)紧扣论点把他们的结果进行鲜明对比结尾要短小精悍点名中心使人发人深省回忆无穷
历史商纣王是怎么灭国的别说封神演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王(帝辛)在位前期,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
商纣灭亡的最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商纣和周武王的最后一场战争,其实实力还是比较悬殊的,当时周武王才五万多人,而纣王有七十多万。可还是灭亡了,这是因为商纣的奴隶临时倒戈。
商朝的明君,名臣,武将,都详细介绍下,越详细越好 谢谢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3、商前期(前1600前1300)展开全部汤(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太丁外丙仲壬(继位后,由伊尹辅政,遵守汤制定的法制,朝政平稳)太甲(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在位时期商朝已经衰落,不少小国都拒绝进贡。)太戊(国政大修,各小国又纷纷归顺,商朝中兴,故后代尊称他为
历史上的5帝是指哪五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五帝有两个含义:第一种含义是人物合称,指上古时代汉族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大(伏羲)、炎帝、黄帝、少(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秦国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为五帝。第二种含义是指
关于春秋五霸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齐桓公和管仲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的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实际上他的地位只相当一个中等国的诸侯。一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家用武力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互相争夺土地,经常打仗。战胜的大国诸侯,可以号令其他诸侯。这种人称做霸主。春秋时期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