菹醢(zūhǎi)
古代酷刑。把人剁成肉酱
聂政之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弟之名。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楚辞涉江》
从史料看,菹醢作为官方正刑明确见诸律令,是在西汉。《汉书刑法志》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意思是:罪当灭三族的,罪犯本人都要先刺面割鼻,砍断左右趾,再用荆条抽打致死,割下脑袋悬挂起来,最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剁成肉酱。这便是当时的极刑。据说“夷三族”起于秦商鞅立法,汉承秦制,保留了下来。不过据《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最终是具五刑,“腰斩咸阳市”,“而夷三族”。这里没有提到菹醢。似乎在最后一条上,汉与秦有些不同。据《汉书高后纪》载,汉惠帝曾因汉法的夷族之刑太残酷而想要废除,只是“议未决而崩”,最终由吕后下诏废除。尽管如此,作为极刑之罪的名目,“菹醢”二字实际已烙在了人们记忆的深处。比如《汉书吴王濞传》载胶西王刘印参与叛乱失败后说:“敢请菹醢之罚”。国神比干:子姓之后,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比干也是林氏的祖先。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